刘 莉,张凤梅,李昊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临床观察
刘 莉,张凤梅,李昊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R774.5
B
1004-2814(2017)12-1397-0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B组加用加减驻景方。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中心视网膜厚度优于A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高度近视也为病理性近视,临床主要特征为眼轴进行性增长,伴随眼底退行性改变。高度近视发病率为2%~5%,以黄斑前膜、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出血等为主要眼底改变,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发低视力和高度近视眼致盲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76例,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B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9岁,平均(44.18±2.82)岁;矫正视力0.25~0.45,平均(0.51±0.21)。A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1~79岁,平均(44.92±2.15)岁;矫正视力0.25~0.46,平均(0.52±0.2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高度近视黄斑出血诊断标准[1-2],屈光度大于-6.00D,眼底检查显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新生血管膜样高荧光渗漏。符合肝肾两虚、虚火伤络证。
排除眼底血管条纹症,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形,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两组均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患眼结膜囊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球表面麻醉给予4g/L奥布卡因眼液,常规消毒铺巾,用32号破囊针头于颞上方巩膜缘后3.5min处巩膜表面垂直进针,将1.5mg雷珠单抗缓慢注入,出针后进针口用棉签压迫。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布并包扎。每个月注射1次。
B组加用加减驻景方。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各15g,茺蔚子12g,密蒙花、茯苓、桂枝、黄芪、当归各10g,三七粉3g。水肿严重加夏枯草,渗出较多加浙贝母和炒山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
显效:视力提高至0.6以上或恢复发病前视力,眼底出血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著改善。有效:视力提高2~3行,眼底出血吸收1/3以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好转。无效:视力,眼底出血,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无改善。
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μm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μm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期 中心视网膜厚度A组 38 治疗前 311.34±30.25治疗后 291.78±10.32*B组 38 治疗前 311.25±30.21治疗后 272.29±6.69*△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属中医“暴盲”范畴。肝血肾精耗竭无法养目,目络空虚致视物昏花,脾虚肝郁、痰湿积聚可出现视力障碍。治疗应养血补精,活血行气、明目通络[3-4]。加减驻景方中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养肝明目、补肾益精,茺蔚子、密蒙花明目,茯苓、桂枝温阳利水,当归、黄芪补血益气,三七粉活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精血、补脾除湿、活血通络之功。药理研究证实,加减驻景方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缺氧,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抑制VEGF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5-6]。
加减驻景方联合西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8:388-396.
[2]李风鸣.眼科令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32-2438.
[3]张津京.中医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4]亢泽峰.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C].2014:69.
[5]林颖,张永杰.驻景丸加减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25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5):4-6.
[6]刘彦江.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D].青海大学,2014.
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