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8-01-03 11:20董慧敏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用语政治思想

王 刚 董慧敏

网络用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王 刚 董慧敏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大学生作为网络用语的使用和传播主体,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有益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用网络用语可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吸引力、避免学生走入误区。对于网络用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充分了解,适度引用;着眼词性,区别引用。

网络用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幽默风趣的网络用语不断大量涌现,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充斥于大众线上线下的交流中,这种现象成了网络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透过这些网络用语可以分析出使用者的关注焦点、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而大学生作为网络用语的使用和传播主体,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把网络用语这一新生事物纳入其研究范畴。为选取传播范围广、使用率和认可度高的网络用语,本文参考了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联合所主办的“汉语盘点”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的评选结果。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及近年发展趋势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用语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本文认为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中产生并从网络传播开来的简洁、新颖、幽默、非正式化的交流语言,通常与某段时间内网络中的热点事件或热点人物有关。

最初的网络用语通常只局限于特定的网络平台,使用人数较少,传播范围有限。随着全民上网时代的到来,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在网络中发声,这不仅为网络用语提供了传播平台,还为网络用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民众对于网络用语的极大推崇,促使主流媒体也开始逐步将网络用语纳入其官方语言,如2010年11月10日,“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效仿。

网络用语凭借自身诙谐、新颖等独特优势深受人们喜爱,在今天这个更为开放、民主的时代,人们更习惯于用一种轻松幽默的交流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也是网络用语流行当道的重要原因。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到淘宝客服到朋友、同事的日常交流,网络用语正在不断点缀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近五年网络用语的词性分类

为了对网络用语做出更加理性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本文根据网络用语所指代的事件和传达的价值取向将网络用语的词性分类为积极性网络用语、消极性网络用语和中性网络用语。

所谓积极性网络用语是指符合主流价值观,传达积极阳光的正面思想,可以激励人乐观上进的网络用语,如“定个小目标”,“蛮拼的”;消极性网络用语则是指用辛辣、嘲讽的语言对某些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批判的网络用语,很大程度上是网民发泄不良情绪的出口,往往传递一种消极的负面思想,如“全是套路”、“土豪”。中性网络用语指既不含褒义也不含贬义,只是一种表达较为新颖有趣的网络用语,如“萌萌哒”。

表1 2012—2016年“汉语盘点”中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的词性分类

按照以上定义可以将2012年至2016年“汉语盘点”中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进行如下分类:

从表格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近五年来消极性网络用语和中性网络用语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积极性网络用语的数量。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原因:一方面这与网络用语追求快速吸引大众眼球的需求有关。网络用语能够迅速风靡,与其自身标新立异的语言风格无不有关,而消极性网络用语和中性网络用语的“吸睛指数”要远远高于积极性网络用语。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甚至整个传媒文化中盛行着一股娱乐至上的风潮,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大量的恶搞、娱乐性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并且深受人们喜爱,幽默有趣甚至带有戏虐色彩的消极性和中性网络用语也是这种风潮的产物。此外,大量消极性网络用语的出现反映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的不道德、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民众积攒着较多的负面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

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优良社会风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工作的不到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用网络用语的必要性

习近平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时期,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行之有效,需要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将理论术语与现实生活话语有机结合”[1]“这种转换是将理论学习中晦涩、抽象的术语表达简单化,用普通大众可以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话语表述出来”。[2]

自媒体的应用使得网络用语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迅速且广泛传播,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丧失话语主动权,且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当地引入网络用语。

(一)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需要

当前,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本不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进行授课,所教授的内容并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首先必须要对教育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特征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及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3],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网络用语的流行,常常与某段时间内的热点事件有关,是高校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且学生间广泛使用和传播的网络用语往往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的情感倾向、价值观念和思想动态,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有效突破口,从而为高校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吸引力的需要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境,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到课率”、“抬头率”普遍不高。面对这种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当设法用现代化元素充实自己的头脑,改变单向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案例,调动起课堂氛围,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吸引力。

崇尚个性、追求新颖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中的热点事件和热门人物通常较为关注,网络用语则是大学生关注焦点的缩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话语主动权必须对某段时间内流行的网络用语进行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把网络用语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眼前一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避免学生走入误区的需要

“大学生群体尚处于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正在积累人生经验的时期,极易受到一些心怀恶意的不法分子的煽动,甚至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育对象在接收大数据提供信息的同时,极易吸收对其所涵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产生抵触意识形态、对倡导价值观念产生怀疑、政治的不认同,对国家的向心力减弱等问题,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5]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研究学生间普遍流传的网络用语,分析出这些网络用语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要及时给以疏导和纠正。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用网络用语的对策

各种现实状况使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用网络用语势在必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网络用语不加筛选、不分场合盲目地进行使用,应当注意讲求方式方法,恰当地使用网络用语,使网络用语发挥最大功效。

(一)充分了解,适度引用

网络用语的更新速度快,且具有时效性,引用过时的网络用语收效甚微,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

对于网络用语的掌握不能流于表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网络用语来了解和引导教育对象,因此必须对网络用语形成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掌握话语主动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从而给予学生有效指导。

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时刻明白掌握和应用网络用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一定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地应用网络用语,不能为了追求新颖而一昧地使用网络用语,这样不仅不能使网络用语发挥最大的效益反而会转移学生注意力、扰乱课堂秩序。

(二)着眼词性,区别引用

积极性网络用语能够给予人以正能量,传达这个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真、善、美”,在道德滑坡日益严重的今天,向青年一代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步一个脚印的“小目标”、在注重外表的社会中“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这些正向网络用语的普遍流传,不仅仅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幽默色彩,更多的是因为民众对于这些言语背后所传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普遍认同。

将积极性网络用语作为导言或者案例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避免了生硬的教导和学生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们更加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到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消极性网络用语是网民宣泄不良情绪的出口,往往传递着一种消极情绪,但是对于这类网络用语也不应当全盘否定,可以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来加以利用。

合理利用消极性网络用语,首先要对这些用语形成深刻的认识,将其进行分类。一些指向客观存在的不合理事件或事实的网络用语表明了大学生对当前社会时事的关注,教育者首先应当给以肯定,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教育者可以就这些网络用语背后的不合理之处与教育对象展开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把一些刻意渲染夸大负面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网络用语,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不能以偏概全,还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引导学生向正面的例子看齐。而对于一些戏谑性的网络用语,要分析出学生的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课堂上教育内容的传播,还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关注和引导,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在生活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一方面教师、辅导员应当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短时间内与学生拉近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中性网络用语为师生间的日常沟通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中性网络用语本身既不含褒义也不含贬义,比较新颖有趣,深受民众和学生们的喜爱。高校教师或辅导员如果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用一些中性网络用语能够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值,改变学生对思政教师的刻板印象,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近年来,高校的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的发言中会巧妙地引用一些网络用语,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校长黄泰岩在2015年毕业典礼中用到了“颜值爆表”、“萌萌哒”、“我也是醉了”等网络用语,使“高高在上”的校长形象顿时变得可爱起来,在现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性网络用语较为诙谐随意,所以在讲授一些严肃问题的场景中应当谨慎使用。

[1]张国启,孙禄.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思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6):108.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62.

[3]周源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征分析及引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133.

[4]王学俭,王瑞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3):107.

The Enlightenment of Network Languag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Gang,DONG Hui-m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40)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the national online,people’s daily life,work and study have been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network.At the same time,the network language,as a new product of Internet,corresponds to the current spirit of opening and innovation,and it is generally loved by netizens,especially young college students because of its own unique advantages.The network language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As the user and spreader,the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a new challenge and enlightenment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language;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6

A

1008—7427(2017)06—0044—04

2017-03-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嬗变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研究”(15BKS1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生态文明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572015ECO1)。

王刚(1973—),男,吉林大安人,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伦理思想史。

张 锐)

猜你喜欢
用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