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静 邱 琳 史子新
“互联网+全域旅游”视阈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评价
马 静1邱 琳1史子新2
(1.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严重冲击了传统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旅游业对旅游人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文章从“互联网+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提出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和多元立体化评价手段。
互联网;全域旅游;课程体系;优化;评价
“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球旅游业正经历全新变革,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全域旅游”是在特定区域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促进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理念和模式,使旅游从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多看景点的观光旅游转变为追求“舒适静谧”的休闲度假旅游。
(一)课程设置无法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变化
“互联网+”模式带来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出现了旅游电商、定制旅游、智慧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和销售方式;互联网信息搜索、预定、结算的便捷性,已完全颠覆传统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全域旅游”起源于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突破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方式,实现消费升级。现有旅游企业热切需要既拥有专业技能,又通晓互联网、物联网、自媒体平台运用的复合型人才,而现有课程体系基本没有涉及这些最新知识,无法满足岗位能力要求。(旅游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变化见表1。
(二)课程体系断层和重复问题突出
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1]。目前高职旅游课程设置中关于营销知识的课程只有《旅游市场营销》1门,课程体系的断层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营销手段多样化和营销方式智慧化的需要;部分知识点在不同课程的机械重复描述,跨学科属性导致的对同一知识点的多角度分析等方面教学内容的重复,导致学生思想变得僵化,厌学情绪严重,教师负担增加。
(三)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现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沿袭了本科学科教学体系,涵盖了基础理论、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旅游学科专业理论等几个层面[2]。这样“厚基础”的课程设置占据了大量的理论教学学时,使实践实训课时大为缩减。很多院校虽然制订了实践教学计划,但出于实训场地不足、经费支出高、技能型师资匮乏、担忧学生安全等多种因素,很多院校的教学实训学时开出率严重不足,这和职业教育提倡的“轻理论、重实操”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表1 “互联网+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岗位能力变化
(四)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感和前瞻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域旅游的推进,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产业涉及面广、职业岗位多,社会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在线旅游体验、在线旅游企业运营分析、旅游行业大数据分析等教学内容基本空缺,人才培养难以应对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口径狭窄,用人单位评价较低。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支撑,决定着人才能力培养的高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冗杂等。以专业课程内容知识点重复为例,可将《导游业务》内容整合到《模拟导游》课程中,《模拟导游》课程中增加智慧景区的应用,注重导游员角色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如《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要充分融入新媒体营销的内容,增设网络营销、移动APP等内容;将智能停车、景区容量控制、环境监测、电子票务等智慧景区管理方面的内容充分融入《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中。
同时,应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人文素质课中适当增加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在《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中增加在线旅游服务等内容,在《旅游信息管理》课程中增加旅游网站建设等内容(见表2)。
表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调整方案
(二)重构基于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鉴于“互联网+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基础上,构建新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来优化课程[3]。依据行动领域,遵循认知学习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将其转换为岗位基本领域课程、岗位核心领域课程、岗位拓展提升领域课程三部分,并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细化学习领域,进行课程设置。
(三)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体验式教学
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者,应改变传统观念束缚,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优势,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力求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建设教学云平台,给师生提供另一个交流学习、交流互动、共同提升的平台,巧妙地将课堂交流时间延伸到课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记载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利用学生网络学习痕迹,汇总出大数据,掌握学生学习薄弱点,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实现知识结构完整性。
(四)利用校企合作丰富课程教学,实现工学结合
企业的经验主义制约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资源,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所需人才能力脱节,加强校企合作势在必行。课程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开发岗位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如职业标准、技术标准、教学文件、数字化教材、虚拟教学软件、教学课件、业务流程、企业案例、实训视频、习题库、试题库等[4]。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校内实训一律按照工作岗位工作要求,将学校学习和工作岗位深度结合,可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实训、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化地设计学习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和企业见习、工作过程参与、企业顶岗等方式,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工学结合。
(五)课程设置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高职院校作为地方性高校,办学宗旨一般是“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其重要职责。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知识和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深刻挖掘其内涵,可起到强化当地旅游品牌形象的作用[5]。如民族聚居地可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学校可加开有关“丝路文化”课程等,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课程体系重构优化后,应呈现评价主体(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多元化、评价维度(质性、量化)多元化、评价方式(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多元化等特点[6]:①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的评价,学校应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并论证;②课程设计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评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理念及教学模式提出异议,和专业教师进一步商讨,使课程设置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根据专家意见,重新梳理课程结构;③课程标准的评价,校内外联动,邀请企业参与;④课程实施的评价包括考核与评价两个方面,即理论知识考核和实操评价。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实操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完成任务的质量,以及团队合作、社会能力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可采用观察、专业答辩与交流展示等方式。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并按照对各个评价项目的掌握程度对不同的评价项目分配相应的权重,尽量保证考评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实施考核及评价量表
“互联网+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次重要契机。通过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方努力,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及评价手段,方可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
[1]方磊.岗位群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25-27.
[2]罗丽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研究[J].经济师,2014(3):243-245.
[3]马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74-79.
[4]陈学春.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279-281.
[5]杨香花,谭艳薇.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在线旅游行业认知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8):1-3.
[6]许卓,何俊.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建设质量[J].广东教育,2014(10):21-25.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net plus Global Tourism"
MA Jing1,QIU Lin1,SHI Zi-xin2
(1.Lanzhou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Lanzhou,Gansu 730050 2.Wuwei Vocational College,Wuwei,Gansu 733000)
The arrival of the"Internet plus"era,and the convenienc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as seriously impacte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tourism,and the demand for tourism talents'learning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and fine management ability is constantly improv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net plus global tour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ternet;global tourism;curriculum system;optimization;evaluation
G642.3
A
1008—7427(2017)06—0020—04
2017-09-28
2017年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全域旅游’视阈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评价”(LZ[2017]GH553);甘肃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全域旅游’视角下武威智慧旅游路径探索”(2017A-279)。
马静(1980—),女,河南正阳人,硕士,兰州现代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教育。
郝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