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汤向辉
河南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背景、过程、做法和经验
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汤向辉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转型行动方案(2016-2018)》《河南省推进优质小麦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等一系列文件。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20世纪90年代以前,河南省小麦育种研究与生产目标主要定位在主攻产量上,对小麦品质研究不多,小麦品质特别是加工品质普遍较差。90年代以后,随着河南省小麦产量的持续增加,一些育种专家和科研单位开始对小麦品质的改良工作进行研究,相继培育了以豫麦14、豫麦34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进入21世纪,针对当时小麦生产形势和小麦加工业发展的需要,200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五”期间全省小麦生产由追求产量为主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努力将全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相继选育出郑麦9023、郑麦366等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66.67万hm2。
自2016年以后,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9月21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在驻马店市召开的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讲话中提出,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要求,推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的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优质小麦要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2016年10月31日,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中共河南省委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突出发展优质小麦,促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重点把握好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等关键环节,既要提高附加值,又要增加农民收入。
为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经验,河南省农业厅筛选了淮滨县、永城市等8个市县,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总体思路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实现路径,开展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试点,建立示范基地13.33万hm2,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40万hm2,取得了初步成效。
围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河南省农业厅将豫北、豫中东划定为强筋小麦生产区,将豫南划定为弱筋小麦生产区,在三个适宜区内选择淮滨县、息县为弱筋小麦试点县,选择永城市、延津县、浚县、滑县、内黄县、濮阳县为强筋小麦试点县, 推进了布局区域化。
8个试点县,以统一供种为抓手,依靠基层政府和组织,发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村、整乡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千亩以上单品种片区140个,万亩以上单品种片区62个,实现了经营规模化。
河南省农业厅组织育种专家、栽培专家,分品种编印2万份优质专用小麦技术规程,发放到市县。举办优质专用小麦技术培训班,对200多名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业厅选派40名专家、教授,成立8个专家指导组,包县进行技术指导。8个试点县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包乡、包村的方式,指导农民按照技术规程,开展生产管理,达到了生产标准化。
河南省农业厅对全省近200家规模以上的面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用量调查。在此基础上,全省召开3次全省性产销对接会,组织121家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同市县和种植户进行购销洽谈,落实订单。有关市县也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宣传推介,开展订单生产。全省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到85%,推进了发展产业化。
省县两级整合资金,对试点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户的统一供种和统防统治给予补贴。出台了试点县优质专用小麦补贴政策,对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逐户、逐地块开展田间鉴定,颁发鉴定证书。省财政筹措专项资金,给予种植户补贴,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通过一年的试点,试点县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农业部领导、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农民群众和加工企业的欢迎。试点县的主要经验是:按照“四化”的思路和“四专”的路径来推动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一是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过程中,实行产前统一供种、产中统防统治和产后补贴,不仅保证了用种纯度,减轻了病虫害,还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二是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过程中,推行区域化布局、单品种成方连片种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落实,不仅提高了优质专用小麦的产业集中度,还保证了小麦品质,受到了加工企业的欢迎和认可。三是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过程中,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订单生产,密切了企业与产地的联系,促进了产销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