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辉 周竹定 王士钢 陈小媛
(浙江新昌县茶叶总站)
茶树越冬期极端低温冻害调查
俞 辉 周竹定 王士钢 陈小媛
(浙江新昌县茶叶总站)
2016年1月23~25日,茶树处在越冬休眠期,浙江省新昌县出现了有监测以来的最低温度,城区三天最低气温分别为-8℃、-7℃和-6℃,山区出现了-14.5℃的极端低温,并伴随着大雪。而近十年来新昌最低气温为2009年的-5.3℃。
因田间试验较难遇上极端低温,不容易观测茶树的抗性。常通过调查茶树叶片的形态及解剖特性、细胞透性、束缚水相对含量、保护性酶活性等指标来了解茶树品种的抗冻性。如用叶片或幼苗在不同温度处理后测试叶片电导率,电导率高说明细胞破坏程度高,抗寒性较差。而在田间环境中,低温除对叶片造成直接冻害外,还可使土壤水分冻结,不易被茶树吸收,导致叶片细胞失水而死亡,若有4~5级以上风力,因叶片失水加剧,冻害更加严重。影响冻害的因素众多,最可靠的茶树抗寒性鉴定是通过田间直接观察鉴定。为此,笔者对此次极端低温下各品种及栽培方式的茶树冻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对抗性品种和栽培方式提供借鉴。
2016年2月25~26日,极端低温冻害发生后1个月,受冻叶片症状显露,表现为红变、枯萎,在新昌县大市聚镇大明有机茶场进行冻害观测。该场海拔200m左右,以缓坡为主,地势较为平坦。此处当时最低气温约为-10℃。
对品种试验区内的龙井43、浙农113、平阳特早等16个品种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不同品种叶片大小、叶层厚度、蓬面紧密度等生长特性对其抗寒性能的影响,品种区均为平面树冠;对相邻地块浙农113平面和立体树冠栽培方式进行了比较;选取位于同一坡面上的三面竹园遮挡茶园、与遮挡茶园同水平高度的无遮挡半坡茶园、坡底凹地无遮挡茶园3个地块,已观察不同遮挡情况和地势茶园的冻害情况,3地块均为平面式栽培的乌牛早品种,遮挡茶园取邻近竹园的茶树观测,半坡与坡底凹地垂直高度相差约5m。
品种区内茶树栽种于2001年,其余茶树栽于2000年。茶园夏秋茶机采代替修剪,3茶留养,11月份施菜饼,12月封园。
参考《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越冬后凡中上部叶片1/3以上赤枯或者青枯即为受害叶,根据受害情况进行分级(表1)。
表1 受害情况分级
按公式(1)计算冻害指数:
式中:HI—冻害指数;
ni—各级受冻丛(株)数;
xi—各级冻害级数;
N—调查总丛(株)数;
4—最高受害级别。
根据冻害指数,抗寒性分为强(冻害指数≤10)、较强(10<冻害指数≤20)、中(20<冻害指数≤50)、弱(冻害指数>50)。
叶片受冻害后将逐渐枯萎,但不同品种枯萎速度不同。试验过程中,部分受冻叶片虽已红变或发黑,但尚未红枯或青枯,再过一段时间也将逐渐枯萎,故将叶片1/3以上变红或变黑的也列为受冻叶;部分受冻叶已经凋落,也将其估计入受冻叶片内。
该技术规程内取样方法为每小区调查10丛(株)茶树冻害程度,但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部分品种不同区域冻害情况差异较大,故将茶行每1米内的所有茶树为一个样本,依次取10米(共10个数据)为一组的取样方法,共取5组,通过扩大样品容量减小因受害程度参差带来的误差。
将蓬面厚度、紧密度等表现茶树生长特性的因素以表1方式数量化,并与冻害指数作相关性分析,考察各因素对茶树抗冻性的影响。
表2 蓬面状态、叶片大小等各因素评分标准
表3 不同品种植株形态及冻害情况
不同品种冻害情况见表3。因冻害程度不均匀,导致各样本数据差异极大,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的品种较多,但由于取样量较大,样本已几乎涵盖品种区半数茶树,平均值基本可反映冻害程度的差异。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安徽仙寓早、龙井长叶、龙井43等品种冻害程度最轻,福建元宵红平阳特早、菊花春受害较严重,其中福建元宵红树冠蓬面松散、稀疏、茎秆长且散,受害最严重。浙江紫仁早品种,叶片小、硬、厚,但植株长势不佳,受冻叶也较多,表现为整叶变黑或者暗红。根据表2标准对各品种体现生长特性的因素评分(见表4),SPSS软件分析得出叶片大小与冻害指数相关性最高(0.655),叶层厚度最低(0.102),枝条抽出齐整度虽会对冻害有影响(0.429),但不如蓬面密度(0.616)。
表4 各品种不同因素评分
茶树树冠形态有平面式与立体式之分。平面树冠蓬面紧密;立体树冠通过重修剪等方式使茶树枝条分散、直立向上生长,不成平面,极不利于覆雪与防风。取处在同一水平面、仅有一路相隔的两片浙农113茶树,平面树冠冻害指数为22.5,立体树冠达65。后者是前者的3倍。平面树冠高出蓬面的叶片易红枯,表层也有少量叶片发红但未枯,蓬面内部叶片几乎无影响;而立体栽培,已出现大量枯叶、落叶,部分茎秆已经枯萎。
一般认为,有防风林遮挡的茶园冻害程度较弱,坡底冷空气容易沉降,冻害略严重。由表5可见,有遮挡茶园冻害程度远低于无遮挡茶园,仅有少部分叶片呈红褐色。半坡与坡底凹地茶园冻害差异不显著,远看呈整片红褐色,收集数据后采取重修剪方式减去受冻部分,当年头茶未能采收。
表5 不同遮挡情况、不同地势茶园冻害情况
由试验数据可知,茶树品种冻害程度除与叶片抗冻性(与叶片大小相关),还与蓬面齐整度等生长特性有关。如以电导率法测试剪下叶片抗寒性,得出浙农113表现为强抗寒性,中茶102、龙井43、浙农117、龙井长叶为中等抗寒性,春波绿、平阳特早、仙寓早抗寒性差。而本试验中,叶片表现强抗寒性的浙农113,因蓬面较松散,田间抗寒性反不及叶片表现弱抗寒性的仙寓早品种。蓬面越松散,越不容易使积雪覆盖,防风性能也不如紧密蓬面;且松散蓬面实际受冻叶片数量大于抽出枝条的叶片数量,因而紧密度与冻害的相关性大于枝条抽出齐整度。同时,越冬期冻害多发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除引种耐寒品种,宜采用平面式栽培,植防风林,并合理修剪形成紧密的蓬面,以此减轻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