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楠楠
【摘 要】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揭示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在课题组、学校、拨款单位这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审计角度出发,提出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措施,确保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监管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殿堂,也是科技成果的孕育之地,为推动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稳健的发展,国家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对高校进行扶持,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物力财力保障,搭建更高的建设平台。
科研经费是高校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高校科研实力乃至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一些高校中逐渐暴露了科研经费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校科研实力乃至整体实力的发展,而且使得高校中屡屡出现违法违纪行为。2007-2012年这5年内,审计机关发布的审计报告中,涉及科研问题的达39份之多;2015年教监厅1号文通报了四起高校科研贪污挪用案件,总涉案6人,涉案金额达1400多万元。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课题组层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准确,使得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在高校中,科研经费量与教师的晋升、津贴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教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各种形式的科研项目。但是他们在争取科研项目的时候,没有认识到项目预算的重要性,认为预算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同时因为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各类支出科目的概念模糊不清,对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也缺乏了解,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仅仅凭着自己表面的理解去填报预算,使得项目预算书不能正确的反映项目的真实支出,导致在项目使用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2)缺乏科研经费国有资产的意识。多数课题组负责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争取到的,课题经费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财务报账仅仅是履行财务报销手续,无权干涉项目经费的使用,因此不配合学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日常管理,使得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处于被动的局面。
(3)资源存在浪费及闲置情况。为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往往需要购置一些大型的专用设备,该类设备专用型强且价格昂贵,由于目前很多高校不能做到学校内部乃至同地区其他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一旦项目完成,很多设备会被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态度。高校对于教学和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一直持鼓励态度,并且制定政策按照科研经费的级别和数量给予一定的科研津贴奖励。学校对于项目的申报和批复很是重视,但对于到位资金的使用却疏于管理,虽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但内控制度不能够很好的得到执行,使得科研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研发效果。
(2)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能有效的对接。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三个环节,而很多高校中这三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做到项目信息资源的共享。科研管理部门不清楚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财务部门对项目的性质和需要开支的内容无从把握,而课题组又无法控制实际支出与预算的相符性,三者的脱节使得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能有效的对接。
(3)未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监管的一个有力屏障,但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较短,迄今为止一些高校的决策层还没有真正理解高校内部审计的含义,因为不能赋予内部审计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去行使其职能,内部审计在科研经费监管中的功效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不能通过参与监管而及时的将一些科研经费腐败事件扼杀在萌芽中。
3.拨款部门层面
科研经费拨款体制存在部分项目拨款迟,时间紧的问题。这些项目年初已经确定立项,但往往到下半年,甚至是年底拨款才会下达。同时又要求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算使用经费,否则就做为结余资金收回或者减少下一年的拨款,同时还会影响项目负责人以后年度同类项目的申报。项目负责人为了减少经费结余,就在年底突击花钱,占用或挪用该项目的经费,或购买一些与该项目无关的设备或材料等,影响了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从审计角度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举措
1.实施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审计
高校审计部门应肩负起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重任,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可行性评价及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内控制度的执行、项目绩效、决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将内部审计贯穿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将事前评估、事中参与、事后监管三者相结合。不管纵向科研还是横向科研项目,外协费转拨、劳务费开支、物资采购都是容易出现违规行为的环节,应作为审计监管的重点。
同时,监督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等相关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做到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防止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的问题的同时,最大可能的发挥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连同财务部门,加大项目经费开支的审核力度
要求财务部门重视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交流,让每一位财务报销人员都熟练掌握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熟悉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对于劳务费、外协费、设备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这几类科目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把好科研经费报销的第一道门槛。财务部门要加强大额资金支出的管理和审核,审计部门应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对大额资金的流向进行抽查,对其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到对方单位进行取证确认,确保大额资金的使用安全。
财务部门设立单独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审计部门应审查该部门是否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各类科研项目,是否能够做到指导项目预算编制,监督项目经费使用,衡量項目研发绩效,审核项目结题决算等。在科研项目接受审查时,积极提供所需资料,并保证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建立高校科研绩效审计
2013年6月,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科研经费巡视启动会上指出,高校应继续探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高校纷纷响应上级要求,逐步开始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审计部门应结合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对于机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价;机制建立后,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绩效衡量指标。
通过对课题相关的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审计部门连同科研部门,对能够量化的成果通過数字比较进行绩效评价。无法量化的成果则可以从科研成果是否满足项目的预期目标、科研成果是否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是否具有领域的先进性这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开展绩效审计能够做大限度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4.注重内控制度的建设及制度的执行审计
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合规使用的前提,审计部门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科研管理和经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执行力度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及时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动,对学校的科研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地约束和保护,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内控制度制定的再好再完整,执行不力仍形同虚设,所以要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效果的审计,不要让成文的制度变成摆设,同时在制度执行审计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制度与学校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5.加强科研项目的内审工作,建立问责机制
充分发挥高校内审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大内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力度和范围,以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执行、提高使用效益、落实管理责任为重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内审部门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利用现代审计手段和技术,开展具有成效的科研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结题审签做到客观公正,按照财务系统中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不走人情路,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现象,将线索及时移交学校相关部门,严厉追加相关人员责任。
参考文献:
[1]袁新文,洪少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探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1).
[2]张爱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会计之友.2014(17).
[3]陈阳.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监管[J].教育财会研究.2014(2).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Z].教技[2012]14号.
[5]科研经费“病灶”调查——异化的制度[D]. 21世纪经济报.
[6]让科研项目管理更科学——专家解读《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D].科技日报.
[7]李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