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电技术背景下的配电网运行规划研究综述

2018-01-02 11:20王飞余镇林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配电网

王飞 余镇林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职能用电技术被陆续运用到配电网运行规划中,全面推动现代配电网运行系统的发展,适应大规模分布方式电源、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后发电方式以及用电行为的变化。为此,本文将针对智能用电技术在配电网运行规划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与探讨,明确我国配电网运行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用电技术;配电网;优化运行;协调规划

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智能用电系统成为当代电网改革的必然方向。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需要凭借高效的设备、灵活的电力网络、稳定的信息网络,实现用户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最终达到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目的。通过将智能用电技术运用到配电网运行规划中,使配电网运行系统朝着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智能用电技术的应用优势

将高级量测体系系统与高级量测体系终端技术作为支撑,将智能双向互动为中心,构建新型智能用电模式,并运用新型智能用电模式开展的用电行为被称为“智能用电”。为每一为电力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供电服务是智能用电技术的应用宗旨,最终达到提升电能利用效率的建设目标。

(一)实现电力流与信息流的双向流动

电力企业建立高级测量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电力系统原有运行模式,将电力流与信息流单方向流动模式转变为双性流动模式,在智能用电技术作用下为电力用户与电网企业搭建电力流与信息流的双向全面互动平台,并为电力流、信息流的双向流动提供技术支撑。高级量测体系与传统量测体系之间的差值主要表现在通信方面,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智能用电体系下用户能够及时获取电网运行状态信息、电价信息、电量信息以及各用电设备的实际功率,可以实时对用户侧的用电行为、发电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科学协调好供需之间的关系,保证用户与电网之间互动的灵活性。

(二)构建开放智能的交互系统

智能用电凭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电网、用户所产生的能量流、业务流、信息流为核心,构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智能化、灵活性的电网-用户交互系统,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三)提供智能终端在线服务

智能用电技术下的信息互动方式主要凭借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在互联网上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打破原有孤立局面,电网企业凭借智能用电技术能够及时了解电力用户的各项基本用电信息,为组织生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便利,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将节能服务全面落实到位。用户运用智能用电技术能够及时了解到电网企业最新发布的信息,根据电网企业的各项要求及时对个人用电行为进行调整,尽可能降低用电成本,增加与电网企业之间的互动。

(四)实现对供电服务的优化

电网企业为电力用户提供的故障抢修服务、用电报装服务、咨询查询服务、用电信息共享服务等均属于智能用电的业务活动的内容,电网公司提升对用户需求响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与人性化,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强用户用电的灵活性、方便性、经济性、透明性与可靠性。

二、迎合配电网灵活运行的应用需求

(一)需求侧响应互动需求

现如今,诸多电能消费者逐渐参与到电网运行活动中,成为电力的发电者,需求侧资源如果能够成为与供应侧资源同等价值的调控办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电力系统整体调控活动中,将对降低源荷供需失配、削峰填谷、减小可再生能源使用奉献一份力,对整个电网系统运行具有良好的推动最终。配电网怎样与需求侧资源协调统一,使电网运行能够与源荷双侧协调相应,增加电网运行系统的灵活性。

需求侧相应是智能用电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凭借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对用户侧的需求侧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电力系统协同互联、供需双侧互动。相关研究显示,需求相应在配电网运行规划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缩减运行费用,削峰填谷,是一种实现电网灵活互动与柔性符合的重要途径。现如今,系统运行人员受个人习惯的影响,需求侧相应后会增加调控、维护工作的难度,导致供电与用电无法协调一致。因此,智能用电技术在配电网运行规划中的运用推动需求侧主动响应,对源荷进行科学调整与控制,使供需能够协调一致。

(二)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

智能用电技术是一种提升电能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具体表现供需测响应、负荷聚合技术等多个方面。其中,负荷聚合技术是将数量庞大的空调、电动气测等具有可控性的用户侧作为控制群体,形成一个或者是多个聚合体,将电网调度负荷资源价值最大化,积极迎合系统在调频、调峰等方面的各项需求,将关键负载上的电压波传送到非关键负载上,实现对非关键负载耗电量的自动调节,维持用电量与发电量之间的平衡。智能用电技术在配电网运行规划中的运用实现源荷双侧互动,缓解电源供需所引起的失衡现象,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提供保障。电能质量控制具有实时性与动态性,源荷的互动对通信技术的实时性与可靠性依赖性极高,成为当今局部电能质量提升的重要研究课题。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配电网系统的频率以及电压调节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若无法满足要求,必然在运行过程出现脱网现象,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供需测响应、负荷聚合技术等智能用电技术在配电网运行规划中的运用,将智能用电技术为支撑,实现对电力系统资源配置模式的优化与整合,提升電力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保证。在智能拥得按技术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灵活性、易互动性的负荷柔性并网,提升电动汽车、储能等技术直接吸收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最大程度上满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需求。

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用电技术背景下的配电网运行规划有效待破传统配电网运行规划格局,积极迎合电力市场的现代化需求,增强电网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实现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电力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锋,王韬睿.基于RFID/WSN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电网用电调控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08):171.

[2]陈晓红.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用户用电智能分析技术应用探讨[J].电脑迷,2018(07):4.

[3]叶琳浩,刘泽槐,张勇军,周来,张尧.智能用电技术背景下的配电网运行规划研究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38(05):154-163.

猜你喜欢
配电网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关于城市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探讨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基于Zbus隐式高斯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一场配电网改造的攻坚战——信阳供电公司加快推进配电网改造略记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配电网非完全量测同期线损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LCC和改进BDE法的配电网开关优化配置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