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万
【内容摘要】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及自然科学等各类知识,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很难抓住目标。许多老师无法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重要性,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推理历史,这就造成历史课缺乏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在历史教学中构建核心目标的尝试,改进了日常教学,以期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增强历史课堂价值。
【关键词】历史教学 核心目标
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历来老师追求的目标,一节历史课我们要讲什么?需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很多专家、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包启昌老师指出:一节课一个中心点;李惠军老师指出:一节课一个灵魂。各老师对历史课堂的中心思想说法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思想观点相一致,那就是:每一节历史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点来设计课堂,这个中心点我们归纳总结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通过观察及日常教学经验,我发现,日常历史新知识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抓住课堂教学中心目标的重要性,普遍认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记住、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而已,并将此作为备课的一种方式,老师们对课堂中心目标的提炼意识和能力的缺失都会造成课堂散乱、无条理、无重点等问题,使历史课枯燥无味、没有中心。
一、历史教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历史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实事知识,其重点还在于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程度,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历史教学目标是很单一的,那就是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中的历史人物、实事、历史的发展脉络,也要在学习历史能力上提高自己。对于历史时空概念的构建、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历史观念、能力、价值观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被专家学者认为,这些是目前历史科学的核心素养,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实现的历史教学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再以成绩简单粗暴的对待历史学科。
1.时空概念
时空概念是历史事件的发展特殊的空间环境中,理解分析观念。它包含以下方面的认知:学生能够根据某件历史事件划分出此刻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时空概念下,能够准确分析某个历史事假中的人、事、物等关系;能够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探讨某一历史事件的变化。
例如,在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首先掌握相关知识点,其次,了解这一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某个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时我们要掌握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这段历程中,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这样理解我们很容易明白,但是在历史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这需要我们教导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到它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的观念,培养学生这种能力,首先需要的是寻找这一事件的特定环境,然后在这种环境中抽丝剥茧的寻找事件形成、发生的诸多因素。
2.历史观念
在这里,我个人将历史观念作为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要正确的认识。这种观念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公正地看待过去的事情,做出正确的、理性的认知。我们可以理解为:依据历史材料设身处地的理解具体事件,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形成保持客观、合理的想象与评价,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解读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了解叙述与实事之间的差异。通过叙述的语言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通过语言与实事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尊重历史。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课堂讲解中,我们需要教导学生理性看待、自主分析。首先经济全球化不可否认,它带给世界各国的利益是巨大的,同时,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距离;在其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经济依赖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等问题会逐步出现。因此,这一节课堂的讲解,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利弊的能力的培养。
以上可以看出,本节教学目标的构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设立:一是,对已经存在的历史事件,要以历史价值观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二要让学生运用这种能力认识当今状况。例如,经济全球化至今,仍在快速发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运用这种能力客观看待它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
在这里,历史价值观我们可以解读为历史观,历史观客观表现在,对历史事实真相的不断追逐,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人们对价值的判断能力。具体分析为:(1)能够以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为基础,依据本人的价值观对实事进行主观评价;(2)能够自主判断历史的真假、善恶以及某一历史事件的进步与否;(3)对历史的解读针对自身,能否在社会环境中,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实现历史价值观。
在抗日战争的讲解中,抗战时期的知识要点掌握牢固并能够基于抗战的基本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其次,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可避免的与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在一体。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将抗日战争融合到二战期间学习,抓住其中的关联点,能够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主观正确的评价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实事。论古谈今,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深层剖析当今国际动态,并作出客观评价。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教师充分了解积极构建历史课的目标,才能打造一个条理分明的历史课堂。
二、在实践中构建核心目标
马克思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坚持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历史课的核心目标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否有效。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以教材为基础,课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灵活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基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课堂讲解
确定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是老师下一步教学讲解的基础。历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其因果相连,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一定的社会环境、成因等条件。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内容,可能在讲解之前就有相关的了解,对于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哪些内容,我们要有大致的了解。通过某些途径在本节历史课教学目标确定之前,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跟踪,有利于教师快速准确确立教学目标。
2.针对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
学生怎样学习历史、怎样加深记忆进而形成更多的有利于学习的反省思维、分析能力。不同的学生策略性认识不同,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同,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好检测,这种策略性能力水平我们不易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这种能力。我的学生中,历史学习成绩好的,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能够条理分明的将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当时所处社会环境、国际背景相结合,由小及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但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的历史学习毫无章法可言,一团乱麻。此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制订教学目标,对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多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历史课堂效率将会直线上升。
小结
总之,在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今天,怎样正确理解和制订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只有学会这种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伟. 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 历史教学, 2012(11):3-8.
[2]贺千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 历史教学月刊, 2016(2):21-26.
(作者单位: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