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冬 穆柳梅
摘 要:产业化是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贵州黔东南丹寨县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即ANT)探析黔东南丹寨县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过程发现:黔东南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行动者主要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相关专家学者(青年投资银行家与研究专家、中国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创新研究专家、国际知名面料与创新材料专家、专业设计团队)、影视传媒(知名摄影师、中国知名媒体人、央视国际频道编导、中国最大的影视传播平台优酷)、互联网电商(微店、淘宝、京东)、技艺精湛的黔东南村寨少数民族绣娘团、手工艺品购买者、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与物质环境等。这些异质行动者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与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构建了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行动者网络。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行动者网络理论;产业化;丹寨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8)02-0140-09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一现象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也掀起了一轮保护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手工艺类传统文化的热潮,学术界纷纷致力于其保护与传承路径的探索,从而提出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现阶段,关于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文化艺术学、旅游学及地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索。其中在文化艺术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对产业化内涵、意义、形态、条件及开发原则的分析[1],或对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其经营思路[2-3]、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13],抑或对民族手工艺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的相关权利归属问题进行讨论[14],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15];地理学领域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市场游客需求特点探索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开发的路径[16]。而旅游学研究方面,部分学者从民族手工艺文化保护与传承及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并探索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工艺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17]。上述关于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的理解。但仅从“物”的角度来探讨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遗产是难以全面地解释相关问题,因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深受国家政府、相关学术研究者、文化发展组织、民族手工艺开发者、当地少数民族妇女、手工艺品购买者、当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与物质环境等多重主体间互动关系、异质要素间的利益、角色、功能、行为的影响。然而,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尚未有研究者对这些异质行动主体的行为及其影响进行追踪、挖掘与分析。民族手工艺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在这一领域还待加强。为此,本文从社会学领域出发,以黔东南地区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为例,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对黔东南地区民族手工艺类文化遗产产业化中异质行动者的互动关系与功能角色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解释,从而为现阶段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发展累积案例研究。
二、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材料
在“保护、弘扬、传承、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贵州黔东南丹寨县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于2010年成立,它旨在通过文化创新,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用先进的技术把传统的文化元素与手工艺品相结合,并融入到当下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文化创意与技术培训活动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与传承。目前,晟世锦绣在黔东南地区拥有凯里、丹寨、雷山三个民族文化培训与发展基地,研发创意中心设于贵阳市,工厂主要设置于丹寨县金钟开发区。从成立到现在,晟世锦绣累积培训手工艺者3 000多人,涵盖数10个民族手工艺特色村寨。它在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妇女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的同时,努力保护民族地区原有的生活方式。
晟世锦绣主要生产服装、饰品、包具、配件等产品,通过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与时尚产品款型的组合,将产品定位于城市高端市场、旅游文化市场、电商大众市场。其中,城市高端市场产品的特点是精工极致、款型经典、民族精髓与时尚潮流的融合,又焕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旅游文化市场的产品强调浓重的民族风格、以现代设计表达民族传统的价值和传说;电商大众市场的产品特点简约、时尚、功能性强,民族与手工符号明确。晟世锦绣的品牌定位于“中国第一民族手工技艺,竭力提供消费者喜欢的手工精品”,并且以“坚持手工核心价值的精品策略,以创新理念与全球设计激发产品生命力功能化、日常化、时尚化的均衡结合”为设计理念。目前,晟世锦绣已与爱马仕、深圳鼎典等著名品牌合作,最大可能地拓展销售市场,将品牌国际化。
文章主要采用定性的手段收集研究材料,包括人类学田野考察法、参与式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经2016年12月4日至26日与2017年5月7日至17日,共计39天的实地考察,笔者走访了丹寨、凯里、贵阳等重要基地,参观晟世锦绣的工厂环境、手工艺产品、生产材料及培育基地、制作流程等。在个别工艺传承人的指教下体验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并对当地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公司主要负责人、技艺精湛的黔东南村寨少数民族绣娘团(即公司招聘的民族手工技艺人与传承人)进行访谈。考察结束后,笔者回到贵阳对资料收集做进一步补充,上网查阅了晟世锦绣公司的官方微博、微信及网上商店,还调研了晟世锦绣在贵阳的两家实体店,对在场的部分消费者做了相关访谈。
(二)研究方法
行动者网络理论(即ANT为Actor Network Theory的英文缩写)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拉图尔(Latour)为代表的巴黎学派提出的社会学研究理论[18]。对社会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19]。拉图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社会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真正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一个行动的网络,而研究者应该致力于追踪这些不同行动者之间真正的联系来展现这个社会世界。虽然ANT被称为社会学理论,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分析工具,不会解释有关网络“为什么”会形成、“如何”形成以及会形成什么等之类的问题[20]。社会世界是在人类的具体相关知识与能动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被稳定下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它被具体化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包含了3个核心概念,即行动者、转译者与网络[21]。其中,行动者指的是任何具有能動性并将通过行为制造差别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等各种要素,它不仅包括行为人,还包括人的思想观念、技术、技能、生物等许多非人的要素;转译指的是行动者努力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其他行动者的认同与问题转换出来,并通过这种转换把所有行动者串联在一起,从而建立起行动者网络。
晟世锦绣对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得益于贵州省政府与贵州省妇联、丹寨县政府、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创新研究专家、青年投资银行家与研究专家、国内外著名的民族手工艺设计师、国际知名面料与材料创新专家、优酷与央视国际频道等影视传媒、国内著名摄影师、当地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WF及互联网电商(京东、淘宝、微店)、手工艺品购买者、黔东南地区深厚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环境等多重异质行动者。他们通过各自的行为与彼此间的互动关系,共同推动与促进了晟世锦绣民族手工技艺类产业化的发展。
文章基于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与相关行动者对其发展影响的分析基础上,分3步完成。第一步是行动者的选取,基于前期调研资料(即晟世锦绣公司的异质行动者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第二步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访谈资料对行动者进行“转译”,剖析参与这一过程中各个行动者的目的来得出强制通过点,进而分析行动者的转译过程,包括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以及异议与动员;第三步通过剖析行动者网络的运作是如何推进晟世锦绣民族传统手工艺类产业化发展,以及这个网络如何受到各行动者的影响,并构建出晟世锦绣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的行动者网络。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行动者的选取
基于ANT的对称性原则,文章将参与构建这一行动者网络的人类与非人类要素作为行动者。他们分别是地方各级政府、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青年投资银行家与研究专家、中国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创新研究专家、国际知名面料与创新材料专家、专业设计团队)、影视传媒(包括央视国际频道编导及其他知名媒体人、中国最大的影视传播平台优酷、专业摄影师)、互联网电商+实体店、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绣娘团、手工艺品购买者、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环境等。这10类行动者根据自己的具体行动目标采取相应的且相互关联的行动,一起完成了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表1)。
1.地方各级政府是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采取行动方式的主要依靠。在公司成立初期,县政府帮助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落户并扎根丹寨县、广泛地展开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将民族手工提升到产业发展高度,为产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省妇联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妇女民族手工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在国际性盛会上为晟世锦绣创造许多发展的机会,并在省政府的指示下推行民族手工“锦绣计划”,组织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开展民族手工技艺交流与学习、村寨妇女手工技艺培训活动,同时给予晟世锦绣许多指导。
2.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在晟世锦绣民族手工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许多贡献。它推动晟世锦绣登上了APEC、NEXUS等国际盛会舞台。同时,为晟世锦绣引入了很多的合作伙伴与发展资源。
3.晟世锦绣公司以黔东南地区丰富的民族手工文化资源为依托,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对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蜡染、刺绣、银饰及手织土布等手工艺类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的产业化开发与再开发,使之转换成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通的产品,其主要生产的产品有服装、饰品、包具、配件等。
4.相关专家学者为黔东南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参与这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创新研究专家高BZ,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学术影响力,为晟世锦绣事业提供了很多指导与帮助;国际知名面料与创新材料专家Elaine NG,创造性地将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结合,改善了原来的手织布,极大地提升了晟世锦绣产品的附加值;青年投资银行家与产业研究专家赵FF曾多次到贵州考察与调研,基于自身专业知识素养与实践经验,在发展战略与金融创新方面给予企业许多宝贵的指导与帮助;关于晟世锦绣产品设计方面,知名新锐设计师李NH凭借自己对民族手工艺的喜爱,在家居、饰品等方面与晟世锦绣展开了合作,并通过2013年北京设计周“尝试贵州”主题展把双方合作提升到国际化层面;贵州著名的品牌与设计专家刘Y,多年来致力于本土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他以自己数十载的文化探索与耕耘,为晟世锦绣在起步阶段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与指明了产品发展方向。
5.黔东南地区手工技艺精湛的村寨绣娘团是晟世锦绣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本土文化的载体,她们用“一针一线”表达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晟世锦绣的事业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群强大的文化载体上。多年来,这些绣娘为其创造出不计其数的独特的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手工艺品,使晟世锦绣事业得以持续发展下去。
6.部分传播媒介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晟世锦绣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如央视国际频道编导叶F,首次通过电视的方式向世界报道与介绍晟世锦绣的社会企业发展模式;作为国内最大的视频传播平台——优酷利用专题制作的“晟世锦绣从事的事业”“村寨故事”“绣娘故事”等影像作品,为晟世锦绣以及企业所在区域进行了强有力的推介与传播;知名人文摄影师姬D在2011年深入贵州偏远民族村寨,为贵州的锦绣河山与村寨绣娘带来了全新的视觉语言,并让这样的图像与报道通过众多媒体得以广泛传播,多年来,他为晟世锦绣拍摄了大量精彩的品牌与产品图片。
7.互联网电商和实体店是晟世锦绣民族工艺产品销售的重要方式,也是黔东南民族手工艺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以黔宝金、深圳鼎典等为代表的实体店是本地区民族手工艺产品销售的主力军;淘宝、京东、微店等互联网电商利用自身强大的功能帮助晟世锦绣公司在网上销售产品,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了客源市場。
8.WordFace是作为一个企业家交流与服务的平台,为晟世锦绣带来了诸如爱马仕与圣伽步(SKAP)等强有力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更为晟世锦绣事业汇聚强大力量与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与帮助。
9.民族手工艺品购买者是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服务的对象,他们对手工艺品的热爱与消费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与传承,更是晟世锦绣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环节。手工艺品购买者的喜好与消费偏好深刻地影响着晟世锦绣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手工艺品的体验经历与满意度是塑造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的形象的重要因素。
10.黔东南地区民族手工艺文化环境也是重要的行动者,它培育了丰富、独特、悠久而珍贵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是晟世锦绣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使传统民族手工艺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与发展的空间,面临着异化、消失的危险。
(二)行动者转译
1.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指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的行动者在实现各自的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核心行动者把所有行动者的关注对象问题化,并指出其目标的实现路径。
地方政府面对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化发展可能会给本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类文化遗产带来负面影响,但对其保护与传承又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路径。同时,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在晟世锦绣起步阶段政府给予的补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负担。ICHI是以“非遗国际化”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发展公益组织,它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与传承黔东南地区民族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晟世锦绣民族手工艺国际化,并为其引入更多合作伙伴与发展资源。然而,由于ICHI是非政府组织,难以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导致其工作开展难度大。
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作为本地民族手工艺产业化的核心行动者,其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高,替代品多,同行竞争激烈,并且难以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同。参与晟世锦绣事业发展的专家与学者是构建这一网络的重要行动者,他们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晟世锦绣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但如果其理论指导脱离实际情况,将给公司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且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传播媒介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央视国际频道与优酷等影视传媒为晟世锦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社会信息量过大,有关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的报道与推介消息很快被覆盖并被遗忘。互联网电商(微店、淘宝和京东)和实体店(黔宝金、深圳鼎典等)是晟世锦绣公司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它们最大的问题是手工艺品价格昂贵,且产品替代性强,消费者选择范围广,促销难度大。WordFace在帮助晟世锦绣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难以找到合作者与支持者。
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环境是晟世锦绣民族手工艺发展的关键,但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与传承民族文化意识,外加受现代性的影响,原来的文化生态环境变迁加速,致使传统民族手工艺文化逐渐消失。
2.利益赋予
利益赋予主要指各个行动者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核心行动者采取一系列诸如愿景共识与策略诱导的措施来引导其他行动者,从而将各个行动者的利益关系协同到晟世锦绣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如图1)。地方各级政府助推黔东南州晟世锦绣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以促进传统民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文化保护与文化扶贫的双赢目标。如今,晟世锦绣的事业登上了国际舞台,与爱马仕、圣伽步、深圳鼎典、黔金福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合作,完成了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的目标。晟世锦绣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取得如此成功离不开相关民族文化研究者、面料与材料创新技术专家与手工技艺设计师、互联网电商+实体店、知名影视传及WF服务平台的共同努力,这些行动者通过努力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民族村寨绣娘团不仅能从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直接的经济收入,提高了自己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同时,还能增强她们的民族认同,提高她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黔东南地区独特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环境,其主要目标是保持它的原真性,并且,其价值随时间逐渐增加。
3.征召与动员
地方各级政府与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是征召的主体,所有行动者都被赋予互相能够接受的任务。如省妇联与丹寨县政府为响应贵州省级政府关于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工作与传统手工艺培研计划,黔东南州政府及下属县政府积极申报丹寨县苗族蜡染和石桥古法造纸、雷山县苗族服饰文化与苗族银饰工艺及芦笙文化等民族手工艺非物文化遗产,积极实施贵州省“锦绣计划”(即受到征召)。当地居民在地方政府的动员下参与传统手工技艺培训、比赛等活动。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也对其他行动者发出了明显的征召,一些行动者受愿景与利益驱动参与到晟世锦绣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中。
4.异议
异议是一种抵触、摩擦、冲突的联结关系,它说明行动者网络中的利益相背会引起这个网络发生动态变化。并且所有异议的内容都影响着行动者网络未来的发展。异议集中于民族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长短期利益行为、晟世锦绣的整体化运营与利益格局失衡上。如果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的产业化经营威胁到黔东南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将会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惩罚与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的抵制;如果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剥削当地民族村寨绣娘们劳动剩余价值的现象,将会遭遇绣娘们辞职、罢工等形式的反抗;与电商、WF等的合作过程中,如果利益格局失衡,他们将解除与其合作关系等。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下的晟世锦绣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产业化发展
ANT将民族传统手工艺这一非人类行动者和地方各级政府、民族手工艺开发者(晟锦绣公司)、民族手工艺人(绣娘)等人类行动者一并纳入到晟世锦绣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中,有利于观察各行动主体功能和角色的转变。根据晟世锦绣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得到其行动者网络(图2)。其中单向黑色箭头虚线是征召与动员路线,它们相交不相通,且始于某个行动者之后,通过利益赋予并到达其他行动者,构成ANT的基本框架。地方各级政府是征召和动员的重要行动者,它们最有征召与动员力。晟世锦绣是核心行动者,也是影响网络的重要成分,它对其他行动者具有强有力的征召与动员的作用。而相关研究者、民族村寨绣娘团、互联网电商与实体店、央视频道与优酷等影视传媒与WordFace是受征召与动员的最大主体。民族手工艺购买者与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互联网电商与实体店、影视传媒等联系密切。双向黑色箭头长虚线段表示行动者或行动间存在的异议,这些异议可能会成为行动者的行动障碍,使所有行动者调节利益赋予,促进或阻碍晟世锦绣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从而引起ANT的改变。
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从零星散落的状态通过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一转变过程嵌入在ANT中。在现代社会中失去生存土壤与发展空间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衰落与消失的危险。正是借助丹寨晟世锦绣公司的文化创意方式使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并融入到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不但拯救了衰落的民族手工艺文化,还给网络中各个行动者创造了就业与盈利的机会。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利益赋予下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手工艺形成一股生产性开发的推力,完成了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成功转型。通过ANT的视角,可以窥视到黔东南晟世锦绣公司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首先,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随着行动者网络的互动而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地处偏远山村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以前的生产主要依靠家庭作坊与合作社的形式维持,其产业化与市场化程度极低,无法产生经济效率而文化传承受到威胁。在晟世锦绣以公司形式组织生产后,在当地政府、文化发展公益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等的帮助下,组织当地民族村寨绣娘,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并利用互联网电商和实体店拓宽了销售市场,给网络中各行动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特别是提高了民族村寨绣娘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她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强了她们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决心。然而,随着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气息变得越来越严重,必然会威胁到它的保护与传承。这种威胁通过网络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对立的异议行动得以呈现,而这种异议指向未来黔东南晟世锦绣民文化创意公司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四、结论
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审视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产业化发展过程,涉及地方各级政府、民族手工艺开发者(晟世锦繡民族文化公司)、民族手工艺人(绣娘团)、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面料与材料创新专家、知名工艺品设计师)、手工技艺品购买者、央视国际频道与优酷等影视传媒、WordFace服务平台、互联网电商+实体店、黔东南民族手工技艺文化环境等10类行动者。各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以及异议等行动彼此联结,一起构成了黔东南地区晟世锦绣公司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行动者网络。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后继乏人,使政府与文化发展组织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陷入困境。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创意公司通过文化创意,把其他行动者纳入到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实现各方行动者目的的同时,还为一些行动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成为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出路。政府与ICHI文化发展公益组织在推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达到了保护与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创造了部分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晟世锦绣通过对民族手工技艺创意性产业化开发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回报;手工艺品购买者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更加满意的产品体验与消费诉求;相关专家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经济收益;民族手工艺者(当地村寨绣娘团)每个月能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其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而WF与互联网电商及其他行动者也取得了相应的营利回报;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环境则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改善。在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发展的行动者网络中。晟世锦绣民族文化公司是主导的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在不同程度上有较强的征召和动员能力,并把他们串联起来,决定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开发模式和方法。而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及其物质环境则是被征召和动员的主体,其他所有行动者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征召或动员到民族手工技艺文化及其物质环境后才能稳定地构建在本网络中。
参考文献:
[1] 马生林,王佐发.青海农牧区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研究——以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2(5):52-55+51.
[2] 陈兴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1):149-155.
[3] 任晓冬,刘燕丽,王娴,等. 贵州丹寨苗族蜡染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1):122-127.
[4] 苑利,顾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商业化经营[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4):20-21+219.
[5] 赵月奇,霍志刚. 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S1):70-76.
[6] 杨亚庚,陈亮,陈文俊,等. 论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J]. 河南社会科学,2014,22(1):118-122.
[7] 郑元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四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1):119-122.
[8] 周云逸.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曲阳石雕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0):158-160.
[9] 童心刚. 基于活态传承的海南少数民族手工艺产业化问题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7):112-116.
[10]张敬燕.困境与突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路径探索[J]. 学习论坛,2015,31(2):61-65.
[11]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困境与突破[J].学术论坛,2012,35(1):70-73.
[12]周云逸.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曲阳石雕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0):158-160.
[13]江娟丽,董思言,郭磊. 重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困境及开发模式[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2):42-47.
[14]鲁春晓.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的权利归属研究——以手工技艺类为例[J]. 东岳论丛,2011,32(4):108-111.
[15]温蕾,吴琼,付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基于民間剪纸艺术分析[J]. 经济问题,2017(9):76-80.
[16]张希月,陈田.基于游客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机理研究——以传统手工艺苏绣为例[J]. 地理研究,2016,35(3):590-604.
[17]王林,李敏. 产业集聚与文化变迁:旅游场域中的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以“靖西绣球”与“新华银器”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2016(4):135-141.
[18]Latour B.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142.
[19]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等.跟随行动者重组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2):218-234.
[20]艾少伟,苗长虹.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经济地理学哲学思考[J].经济地理,2009,29(4):545-550.
[21]Callon M. The Sociology of an Actor-Network: The Cas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J]. 1986.
[责任编辑:毛家贵]
Abstract: Industri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approaches to inherit and protect culture of ethnic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Shengshijinxiu National Culture Investment Co., Ltd in Danzhai county,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ethnic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ors of Shengshijinxiu include local government,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banking investm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design), television media (famous photographers, journalists, channer director of CCTV, and Youku ), Internet e-commerce (Taobao and Jingdong), embroidery team, buyers, handicrafts and material environment. All of those actors have constructed A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with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ctivities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ethnic tradition; handicrafts; cultural heritage; Actor-Network theory (ANT); industrialization; Danzhai Cou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