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对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影响研究

2018-01-02 01:58陈晓华鲍香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徽州

陈晓华 鲍香玉

摘 要:乡村旅游是传统村落活化的最有效途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必须统筹考虑旅游开发对其产生的影响。基于对徽州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空间带来的影响。研究显示: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居民人口收入、建筑风貌、公共空间以及村落的产业用地和人居环境都分别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基于上述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空间活化提出引导性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传统村落;徽州

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8)02-0100-08

传统村落拥有较为丰富的传统资源,是历史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1],传统村落开发利用是其活化保护的必然要求。乡村旅游是传统村落活化的最有效的途径[2-3],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各个方面的影响研究,对徽州传统村落活化途径及其保护应对策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起步较国内要早,欧洲学者以实证和定性方法,研究了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良性影响;分析了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影响[4-6],揭示并分析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潜在问题[7],比如传统村落旅游化保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同质化和文化异化等多种风险[8]。国内学者通过较多的案例实证分析和因子感知分析,从文化生态视野,以村落构成要素和居民感知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了村落区域、边界、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的变化,以及历史街巷空间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出促进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政策建议[9-12]。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更多的侧重讨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对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基于徽州传统村落调查,从传统村落的环境、政府、居民自身等多方面,以代表性村落为案例探讨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村落空间的各种影响。

一、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徽州传统村落及其分布

本文研究的徽州传统村落特指徽文化核心区的传统村落,是徽文化重要载体,历史特色鲜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分布地域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包括黄山市全部、宣城市绩溪县以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本次研究区域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区域[13],共有124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一至四批),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徽州传统村落分布见图1。

(二)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总体来看,区域内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资源充足,旅游开发力度有高低之分,开发模式也呈多样化特点。像宏村古建筑群、潜口民宅、棠樾古民居、北岸廊桥等具有众多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落;像休宁县祖源村、木梨硔村、歙县阳产村、婺源思溪村等民宿和农家乐发展势头较好的村落;像以徽菜徽剧闻名的伏岭村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较为久远的村落;像黟县的塔川村、婺源县的严田村等利用自身山水特色发展的传统村落,都属于旅游力度较高的传统村落。还有部分传统村落旅游力度偏低,主要是旅游资源质量不高、区位处于劣势,交通不便捷、资金缺乏等原因造成。

徽文化核心區内的传统村落开发模式大体分为三类:企业主导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和政企合作PPP模式[14]。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涉及点项较多,面域较广,此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总共发放问卷940份,有效问卷882份。并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主要数据来源于被调查的63个传统村落的居民和当地政府给出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村落样本选自第一批至第四批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分析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元,文化各异,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旅游资源影响了村落的空间形态极其旅游发展方式,资金和管理决定了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方向。不同的主导因素,使得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旅游对传统村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促进村落经济多元化发展

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旅游开发力度越高的传统村落,旅游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例越高,旅游开发使居民的收入大体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旅游开发力度和知名度较高的传统村落以旅游收入为主、其他产业收入为辅;其他传统村落的居民则以产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以部分旅游收入为辅。从图2可以看出,卖花渔村和上庄村人均年收入高达12000元和10842元,经济实力较好,但人均旅游收入较低,只占到1242%和968%;名气较大的宏村和唐模村,深渡老街的人均年收入排在前三名,旅游收入比值较高,分别为5657%、6489%、4875%。

其中宏村的旅游开发在徽州地域内较早,人口基数较大,人均的旅游收入不占优势;唐模村较多当地居民已迁居国外,人均旅游收入偏高;深渡老街因新安江山水画廊与杭州千岛湖的来往渡轮带动了游客量;阳产村和木梨硔村皆因“黄山市百家摄影点”和其高山村落的特色景致吸引了游客量。通过本次的入户调查和对村委会的访谈,了解到以村集体主导、村民自发参与开发的阳产村内自发形成的农家乐达12家,每家年平均收入比未进行旅游开发之前增加了3-6万,占了该村全年人均收入的40%。

以企业主导开发的宏村为例,依托黄山风景区的国内外游客资源,全面优化传统村落的旅游环境,紧紧围绕发展的主线。2002年之前,宏村门票收入的分配方案是京黟旅游开发公司只分配给宏村居民46万元和05%的门票收入,自2002年之后,分红方案进行调整,宏村村民能直接分到8%的门票收入。通过检索和查阅宏村景区的相关旅游发展资料和政府工作报告,统计了近8年来的宏村景区的门票收入。

图3结果显示,宏村自2010年至2016年的门票收入的线性趋势呈上升状态,预测,加上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配套服务行业的工作机会增加,相关的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可见旅游开发和村庄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有直接关系。

2.经济构成多元化

旅游的发展不仅使居民收入发生变化,传统村落的经济构成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生转变。

徽州地广物博,农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根据本次对徽州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旅游开发之前,大部分传统村落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生产等第一产业为主,也有部分传统村落以制作徽墨、茶叶、歙砚等第二产业为主的村落。徽州传统村落在产业构成层面发生了转变,以第一产业为主变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促进村落的经济发展。非常典型的传统村落就是歙县的漳潭村,枇杷种植和枇杷膏、枇杷蜜等农产品的销售是多年来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方式,自2008年国家4A级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成功申报后,旅游业和种植业相辅相成,为居民增收。

(二)推动村落社会转型发展

1.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通过本次居民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当地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方面也可窥见一斑,旅游开发力度高的传统村落,其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普遍偏高。交通、住房、医疗、教育作为最基础的公服设施,同属于歙县的传统村落,城关镇渔梁村的居民满意度在非常满意和满意两项上都明显高于北岸镇的北岸村。

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建设是最基本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更需要重视基础的公共服务环境的营造,旅游开发和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生活污水排放,雨水管网和环保环卫来说,旅游开发力度提高,才有资金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才会促进旅游开发,反之亦是如此,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质量,规划好人居环境空间,才能吸引旅游量。

2.缓解空心化现象

徽州传统村落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人口外流严重,村庄空心化,年龄构成两极化。按该地区旅游开发力度高的区域和旅游开发力度低的区域之分,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构成上有明显差异。

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给出的人口数据,黟县宏村村域面积289平方公里,行政村下辖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368人,常住人口1850人。歙县北岸村的村域面积与宏村相仿,约254平方公里,但户籍人口只有其2/3左右,为897人,常住人口903人。两村都属于建筑遗产较多,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传统村落,但从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图4),宏村的50岁以下年龄段人口占到67%,北岸村只占到42%,宏村的70岁以上年龄段人口只占到13%,而北岸村7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占到20%。在整个国家范围内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的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程度高的传统村落可以吸引投资和人口,对村落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会起到减缓的作用。从徽州地区现有的成功案例来看,旅游发展确实能带动部分人口回流,并吸引外来的常住人口。

徽州传统村落具有独特性、优势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发挥传统村落固有或者人工化的资源优势,让游客对更直观明确地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对保护整个村落的空间形态、生态景观、人居环境,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休宁县祖源村原本和很多普通的高山村落并无二般,出于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意识,规模化的开发高山民宿,形成特色化模式,不仅能提高传统村落的知名度,还能增加居民的收入,吸引当地人口回流,增加常住人口数量,有效缓解了当下传统村落空心化的现象。

(三)影响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传统村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无异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目的是“记得住乡愁”。然而旅游开发注重的是传统村落中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随时代变迁而产生的文化商业化思维就是传统文化异化的表现。

从物质文化的层面来说,传统村落的功能供给跟不上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的脚步。传统排水靠的是历史建筑的天井和沿巷道的排水沟渠,现代旅游开发所需的基本生活用品:洗衣机、淋浴、抽水马桶等对村落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历史感的街巷、肃穆的祠堂、质朴的古井、沧桑的古亭和古桥等历史文化要素,具有传统的文化精神,在旅游开发中也沦为游客观赏的对象,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功能。

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徽剧等表演形式、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受到旅游开发的影响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呈现出再繁荣的景象。徽剧是国粹京剧的前身,也是徽州地区文化的一大代表,但是这类非遗文化正在逐渐消逝,作为徽菜、徽剧的发源地之一,绩溪县伏岭村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加重视徽剧的传承。伏岭村位于绩溪县城东北方向25 km左右,游客不仅钟意名胜古迹,还对当地的特色文化非常感兴趣。伏岭村不仅成立了“伏岭复兴徽剧演习社”,还设立了徽剧展示馆,陈列各种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戏衣、盔、巾、帽等(如图5)。30岁对于伏岭村的男丁来说是个重要的年纪,也就是村民口中的“值年”,村里所有年满30的年轻人一起庆生,所有值年人共同为全村人筹备一场“徽剧晚会”。

旅游给徽州传统文化创造了契机,不管是手工制品、戏曲戏衣,还是各个传统村落的美食民俗,列入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都会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让更多人的中华儿女接受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引致村落空间的延续发展

1.建筑空间整体性保护

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的建筑空间也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徽州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中,传统的建筑似乎失去了其原有的居住功能,取而代之的是閑置,或是堆放杂物,凝聚了几代徽州人智慧的传统建筑该如何发挥其价值,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黟县宏村内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包括祠堂、书院、民居)137幢。17年前,这个宁静的古村还鲜有人知,自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村内大部分民居房屋被改成了民宿旅社,从最初作为手工艺品“根据地”到后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农家乐和旅社。从传统建筑的延续性来看,后期得益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再扩建房屋虽然比较困难,但在建筑风貌的保护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徽州傳统村落的旅游发展也具有单一性和不全面性,类似徽派土楼的这类传统建筑群数量不多,土楼建筑受到的自然灾害和风雨气候的侵损日益严重,需要重点保护的前提下,将阳产在农家乐吸引游客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政策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保护这类建筑遗产,延长其寿命,使其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2.公共空间位置及范围演变

徽州传统村落中有很多标志性的空间,比如水口、祠堂、古井、古街巷等,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功能上从族权空间转变成了活动空间,重心由古代的宗祠转到现代的村委会和如今的活动中心。

图6可以看出,受旅游开发需求的影响比较大,现代的公共空间是以村委会作为平时村落内部居民的公共服务中心,以及游客的接待中心和活动广场。并且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游客对文化空间的需求也使祠堂等空间依然受到关注,公共活动空间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点。

3.农业生态空间破坏

传统村落的发展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比较重视危房改造、建筑整治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忽视了乡村最根本的农业环境问题。基于徽州地区原本良好的生态质量,原本当地没有过多的关注生态空间的优化,但从此次村民对传统村落中保护元素的感知度(如图7)可以发现,徽州地区的居民普遍认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传统村落最需要保护的就是生态环境。

传统村落的农业环境在现代社会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农业生产空间受旅游开发的影响比较明显,游客增长对农家“土菜”的需求量增大,农田耕地多数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村落的饮用水质污染,农药包装污染物的危害以及化学投入品和秸秆燃烧等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都需要重视。

从黟县宏村的村口10年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旅游发展,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同时,当地居民因利益放弃了农耕,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自然而然减少了农业用地的占比。

三、结论与建议

传统村落在享受到旅游开发为传统村落带来利益而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承担着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本文基于徽州传统村落的调研实证分析,总结了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旅游开发使当地政府、居民、游客及学者们认识并深刻感受了古建筑营造的技艺与美感、传统村落的价值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

2.旅游的介入为传统村落带来了经济收益、便利的交通、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使得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人口逐渐回流。

3.旅游的发展有效控制了传统村落的风貌破坏,建筑的原真性得以保存,也在物质方面促进了部分现代化设施的建设。

(二)消极影响

1.旅游开发使产业构成发生转变,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遭到相应的破坏。

2.商业化氛围增加,当地居民弃耕从商,传统的耕作方式退化,因商业化导致的同质性竞争会造成居民与政府或者旅游公司的矛盾。

3.游客量的增长使传统村落中的景观保护难度增大,垃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出现频次增多。

(三)建议

1.当地政府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施主体,鼓励居民在增加商业收入同时,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适当给予补贴;有责任调解好居民之间、居民与开发公司间的矛盾,往各方利益最大化方面考虑,减少矛盾。

2.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时,增加环保环卫的资金投入,最大程度减少排污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在开发利用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力度,避免因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异化现象,文化展示与文化活态传承相结合。

4.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传统村落功能更新和空间活化保护过程中,旅游开发只是其中一种手段,不是所有传统村落都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对于旅游资源薄弱、开发潜力小的传统村落,应该从其他方式考虑其空间活化的问题。

传统村落中遗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空心化、老龄化的大环境中,如何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在顺利传承下去的同时又不破坏村落的生态环境和风貌,是学术界一直在关注的问题。针对传统村落的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物质空间、文化空间等建立评价体系,讨论传统村落的功能更新与空间活化模式,有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燕, 陈晟, 曹玮, 等.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1):11-13.

[2] Vincentia Reni Vitasurya. Local Wisdo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ase on Kalibiru and Lopati Village, Province of 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 216:97-108 .

[3] 吴必虎. 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 社会科学家,2016(2):7-9.

[4] 吴必虎. 乡村旅游是古村活化的最有效途径[J]. 世界遗产,2015(11):58-59.

[5] Mariana Balan, Cristina Burghelea. Rural tourism and its im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ndata Villag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 188: 276-281.

[6] Jorge Llopis, Ana Torres, et al.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Chromatic Image of Historical Cities as a Cultural Value. The old city of Valencia (Spain) [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5, 16:611-622.

[7] 何恭亮. 街巷空间结构影响村镇休闲旅游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8] 宋河有.传统村落旅游化保护的风险及其防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9(2):95-98.

[9] 郭冬雪.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7.

[10]车震宇,保继刚.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 规划师,2006(6):45-60

[11]车震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风貌的利弊影响[J].旅游研究,2016,8(3):1-3.

[12]吴合显.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9(1):95-100.

[13]李伯华,陈淑燕,刘一曼,劉沛林,窦银娣.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5):604-608.

[14]张剑文.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PPP模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6(7):48-53.

[责任编辑:王 健]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activate traditional villag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mus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Huizhou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The present article aimed at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spac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opulation incom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public space as well as the industrial land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effects, it puts forward guiding suggestions on the space acti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Huizhou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徽州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