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福荣 徐建明
【内容摘要】本文把抽象的德育内容分解成简单的“二十个一”,教育者通过反复强化这些针对性的“点”,进而实现整个德育“面”的提升,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实现德育的针对、可控性、衍射性和量力性。
【关键词】德育 点化教育 原则
所谓“点化教育”就是把抽象的德育内容,运用拓扑、耗散理论,分解成具体的,直观的,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参照性的行为“点”,教育者通过反复强化这些针对性的“点”,进而实现整个“面”的提升。我们结合当下学生的基本素养,制定了学生“二十个一”要求指向。具体如下:
一颗心:心志高远,讲理想抱负。一双眼:辨明是非,讲一身正气。
一个头:清秀整齐,讲青春朝气。一双手:干净整洁,讲清洁卫生。
一笑容:笑容常驻,讲阳光生活。一坐姿:坐态端正,讲仪态端庄。
一步路:脚步轻快,讲文雅风度。一句话:老师您好,讲礼仪礼节。
一件衣:穿着得体,讲朴素端庄。一顿餐:以食为天,讲用膳道德。
一滴水:惜水如油,讲节约用水。一张卡:随身佩戴,讲安全意识。
一张纸:敬惜字纸,讲文化素养。一电脑:电脑助学,讲文明上网。
一盘棋:历练智慧,讲提高悟性。一节操:整齐有力,讲体育气质。
一活动:生动活泼,讲生机活力。一本书:走进经典,讲阅读品位。
一堂课:聚精会神,讲学习效率。一寄语:寄寓真情,讲积极进取。
前两个点,“一颗心”“一双眼”是意识形态的,是德育内容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标,其余十八个点均是看得见,摸得着,可参照,可评估的绿色指标。
这样的德育精细化充分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针对性原则
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不强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一个负责的内科医生面对同样的感冒,会开出不同的药方。而教育者面对芸芸学生采取的教育手段却常常是千篇一律的。两者相比,前者药方开错对病情的贻误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医生一方面要望闻问切,另一方面要研究病因征兆;后者教育手段的粗制对学生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德育的周期较长,所以弊端不容易在当下即刻表现出来,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麻痹了对个体德育养成规律的研究,忽视了对不同个体人格缺失的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德育的针对性就不强。我们提出的“二十个一”,从文字层面上看十分浅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在现实教育中,常常出现教师倾其情,竭其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是得不到理想的激活,于是就产生了较多因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暂时后进生。这是因为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找不到准确到位的抓手,说到底是教师找不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在实行“点化教育”的时候,在“二十个指向”里加入了“一寄语”,给师生们架起了一个沟通的平台。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情感上,口头语的沟通和书面语
的沟通,其效果是不同的。书面语的沟通简洁融情,能规避正面冲突,教学双方更能相互走入内心。“寄语教育”实施一阶段以来,从历次评估来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亮点主要表现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及格率、全科合格率明显攀升。
二、充分体现了德育的简单化原则
德育的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内容繁杂,不够简化。
14世纪英格兰修士威廉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知识渊博,能言善辩,被人称为“驳不倒的博士”。他曾提出這样一个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说的就是只承认一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一律取消。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后来被人们称为“奥卡姆剃刀”。
实践证明,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被无数事实磨得越来越快。参照“奥卡姆剃刀”定律,我们不难发现,
“二十个一”的“点化教育”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把德育的具体内容做小、做细、做实。力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二十个一”的实施方案形成之初,我们就集众人之智,又延请专家指导,几经斟酌推敲,才最终形成。因此,“二十个一”虽简,但把握了教育的主要实质,把握了主流,把握了当下中学生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顺应了学生发展的自然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简化就是人化,简化就是优化,简化就是有效化。
三、充分体现了德育的可控性原则
德育的可控性原则是指,我们在实施德育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执行效果的可检验性。舒尔茨把教学设计可控性原则列入了教学论的构想,其意图是让教师把这一原则引导到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上来。其实舒尔茨的可控性原则不只是适应单纯的课堂教学,同样适应于学校的德育。
“点化教育”从二十个点上多多少少给老师和学生一个实践性的指导。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实践性指导是可控的,学生可参照,老师可评估。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项目,学生是无法掩盖的。例如“一个头”,对男生的要求是不留鬓角,两边不遮耳,前不挡眉,后不接领,不染不怪。对女生的要求是,不披肩,要露耳,不遮眉。这些国际性的指标,一目了然,学生照着做,简易而方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外在形象用学生的“德行朝气指数”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学生素养的绿色指标。这样的指标我们还可以用相关直观的图示加以显示。如图所示:
二十个点中,绝大部分可以用不同的图示表示,这些图示可以考查个人,也可以考查团队。这样具体的直观的评估方式,增强了对学生德性、德行评估的可控性。长此坚持,其德育效能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充分体现了德育的衍射性原则
高明的教育者能找一个抓手,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一个点而能带动一个面。如波的衍射一般,只要有一处振荡,便会在四围传导能量,纵然再小的孔,只要穿透墙壁,外围照样一片光明。柯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倒退,思维与行为实际上联系不是非常紧密,即人们的言行很多时候会不一。这一发现在现实教育中表现在人的健康思想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很容易消弭的。这就告诉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为了强化思维和行为的一贯性,必须建立一套反复强化的德育机制。“二十个一”的参照不多,就便于我们反复抓,反复落实,我们每抓好一点,在精神上也许就落实了一个面。例如:“一张纸”,我们主张每一个同学要捡起一张纸,不乱扔一张纸,实际上发扬的是个体的主人翁精神,是环保意识。我们注重“一坐姿”或“一个头”,其实质是涵养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二十个一”的“点化教育”,从表象上我们抓的是一个点,实际上是我们紧扣教育的价值论,让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关心集体和社会、学会审美,以最健康的姿态表现自我,认可自我,从而得到别人认可。
衍射性功能是“点化教育”的动力所在。这一原则的落实,其“点”要落得准,“点”要能紧紧围绕德育的意志,要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柯尔伯格说,人格成长分成六个阶段归属三种水平,每个阶段都要解决相应的矛盾,每个阶段的矛盾如果解决不好,这个矛盾就会到下一个阶段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找点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这个时期的人格成长中所存在的矛盾,也考虑了学生之前应然而实然空缺的行为。我们的孩子未来需要哪些生活和生存的支持系统。我们“二十个一”是由“点”组成的一个系统,一个朴实易于操作和实践的系统,集动力、支持、操作于一体的德育系统。这个系统抓好,每个点的衍射作用就可以充分得以体现。
五、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量力性”原则
德育的实施,同样应该落到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域”里,即德育的指标达成是经过努力以后可以达成的。“二十个一”的绝大部分点,是显性的,是从个体的实际可能性出发的,有些项目稍加克服便能做到,但如果忽视,就可能做不到,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校园氛围,影响整个办学质量。在我们的常规管理中,很多学校的卫生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其实这无非就是解决不好“一张纸”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同样也不会乱扔其它垃圾。“不扔”或“主动捡起”这是非常简单的行为。再如读“一本书”的问题,也是完全能做到的。但在实践“二十个一”之前,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同学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学生不会细化目标,读书,时读时不读,时快时慢,这样的阅读自然做不好。我们问学生,1分钟读500字能做到吗?答:“能”。那么10分钟就能读5000字,这是很容易的事。每天5000字的阅读量,这是很容易的事,一个月十五万字的阅读,十五万字就是一本书了。再问,每天10分钟的时间能挤出来吗?临睡前躺在床上读10分钟书不难,做好数学作业,10分钟读一篇文章调节一下大脑也不难。告诉学生只要把生活中零碎的10分钟用起来,一天不经意间就能轻易完成阅读指标。学生一想果真如此。原来很多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我们不想做,或不知道怎么做。“二十个一”的“点化教育”,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细化目标,使每一个目标让学生觉得都能量力而行。
從以上五个原则来看,“点化教育”追求的是德育的精细化管理,对学校整体提升教育品位是富有成效的。抓好“点化教育”完全能解决德育和教学之间的统一性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