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2018-01-02 23:03刘鹤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3期
关键词:黑穗病间作行距

刘鹤

玉米通透栽培主要是通过大小垄、留空垄、不同作物间作等方式来改善种植地块的透光、通风条件,提高作物光合能力、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耐密品种应用、科学施肥、精细管理、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达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1通透技术模式

1.1宽窄行模式

把两条常规小垄合成130厘米或140厘米的大垄,垄上双行种植,大行距即宽行行距为90~100厘米,小行距即窄行行距为35~40厘米,形成宽窄行栽培。根据种植品种特性采取合理株距,一般每亩种植密度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300株~400株。

1.2 比空模式

種植2~3垄玉米空1垄,利用空垄所产生的边际优势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由于空气流动增加,利于玉米脱水,含水量降低,提高了玉米品质。

1.3 间作模式

可以选择玉米与矮科高梁、谷子、小麦、杂豆等作物进行间作种植,比例可采取2:1、2:4、4:4等形式。也可以选择玉米与油菜、甜菜、亚麻等作物,比例可采取2:4、4:4、4:6、4:8等形式。或者采取玉米与蔬菜类作物进行间作栽培,比如玉米与白菜、甘蓝2:2间作,玉米与马铃薯2:1间作,玉米与茄子、辣椒等2:4间作等方式。

2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审定推广的品质优、产量高、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第一积温带上限可选用先玉335、久龙14、丰禾6、郑单958等品种,第一积温带下限可选用鑫鑫2号、庆单3号等品种;第二积温带可选用鑫鑫1号、吉单519、绥玉23等品种;第三积温带可以选用德美亚3号、绿单2等品种。

2.2种子处理

根据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轻重,采取不同的种子处理方式。在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发生比较重,丝黑穗病较轻的种植区,可选用20%的呋福种衣剂或者35%的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地下害虫重而丝黑穗病发病也重的种植区,用2%的立克秀拌种,播种时再用辛硫磷颗粒剂随种子或肥料下地,每亩用量2~3.5公斤。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区,如果干种直播,可选择的药剂有2%的立克秀拌种剂,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4%拌种;如果催芽坐水埯种,将催芽后的玉米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晾5~6小时,再用2%立克秀拌种。

2.3选茬整地

选择土壤耕层深、地力较好,保水、保肥性能佳、排水通畅的地块,如选择马铃薯、大豆、小麦等作为前茬。深松、旋耙、起垄、镇压相结合,种植地块至少三年深翻或深松一次,深度30厘米。根据不同的通透栽培模式起垄,垄宽分别为70、110、130、140厘米。

2.4 底肥施用

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每公顷结合整地施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农肥30~40吨。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75~110公斤,氧化钾60~75公斤,纯氮100~150公斤,纯氮肥的25%~35%做底肥或种肥,65%~75%做追肥施入。

2.5 播种方式

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7℃时可进行播种,每公顷机械播种播量一般为40~50公斤。垄上机械精量点播做到播深适宜,镇压后达3~4厘米即可,覆土均匀。一般公顷保苗5~7.5万株。

2.6化学除草

2.6.1播后苗前除草

防治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72%异丙草胺2250~3750毫升,或者每公顷用50%乙草胺2250~3000毫升进行喷雾封闭。防治铁苋菜等阔叶杂草,每公顷可用75%宝收干悬浮剂15~25克,或者每公顷用50%甲草嗪900~1050克。需要同时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地块,每公顷可用72%都尔1500~2000ml加50%甲草嗪400~500克,或者在玉米播后3~5天,杂草未出土时,每公顷用50%安威乳油3800~4500毫升。以上药剂每公顷用药量均兑水400~600公斤进行地表封闭。

2.6.2苗后除草

在玉米生长到3~5叶期,杂草处在2~4叶期时进行茎叶喷雾,每公顷用4%玉农乐800~1200毫升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除草剂1200毫升,或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毫升与25%宝成60克混用,以上药剂每公顷均兑水450~75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

2.7田间铲趟

在铲地前深松一次或者机械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5天铲趟一次。尽量做到两铲三趟。

2.8 适时追肥

玉米生长到7~9叶时,即在玉米拔节前,每公顷追施纯氮总量的65%~75%,追肥深度10~15厘米即可。

2.9化控处理

抽雄前3~5天,每公顷用化控剂375毫升对水喷于顶部叶片。

2.10虫害防治

粘虫:可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每公顷用量350~500毫升,对水450公斤。玉米螟:可在玉米螟产卵盛期在田间释放赤眼蜂2次,每公顷放蜂23万头左右。或者在玉米心叶末期,每公顷用2.25~3公斤的BT乳剂对水450kg喷雾。

2.11 及时收获

玉米达到完熟后,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一般在籽粒含水量达到20%时进行脱粒,如果玉米含水量过高,可在上冻后脱粒。

(作者单位:154101 黑龙江省鹤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穗病间作行距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