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鹏+++刘健+++苏杏丽+++程昊+++王瑞+++李超
摘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必经之路。本文以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为例,阐述了我院在产教融合方面在课程体系建设的真实成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共同开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开展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动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深入贯彻以上“决定”。天津市开展了“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 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试点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我院以此为契机,探索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与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做了改革。旨为推动院校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
一、背景和目标
我院医疗器械与制药设备系是在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划归学院管理后,院所合一基础上建立的。经资源整合后,医疗器械与制药设备系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具有更高水平的“产、学、研”能力。研究所直接为本系各专业提供师资、科研、技术、实训等方面的支持。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为学生授课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实际操作训练等项目。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是我国医疗器械工业重点科研单位之一,主要从事体外循环成套设备的开发与研究,我院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诊疗设备的制造、维修和维护,我们共同在实践中尝试和探索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一)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要以理论知识够用,突出技能培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出校门后立即能融入企业的生产工作。同时为了学生能适应岗位群中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我院除增强实践技能课程的通用性外,融入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迁移,动脑,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共赢的企业和学院合作机制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学院与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签订专业共建协议和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明确了在兼职教师使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及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三)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开发教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等教学相关资源,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来编排理论和实训内容,选取核心课程按照研究所的产品制定实训项目,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二、具体的建设措施
(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广泛的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项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工作路线图。第一阶段(第1、2学期):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及相关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此阶段主要学习的课程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认识实习。认识实习通过对企业的参观和企业人员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职业能力要求、醫疗器械的行业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阶段(第3、4、5学期):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具备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此阶段主要进行技能训练课的学习,其中4门核心课程由研究所研究人员按照岗位的技能要求编写了实训指导手册。学生在研究所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医疗器械的元器件识别、读懂电子工艺文件、具备焊接技能、具备产品零部件组装与整机装配;能对功能单元与整机进行调试等工作。选择医疗器械维修工针对性训练,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第6学期):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一学期的企业实习,学生具备了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日志,在实习的全过程中,安排研究所的教师全程指导。
(二)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全面引进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实际岗位技能和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共同开发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电子装接工艺、医疗设备综合实训等4门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和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医用电子仪器修理工高级工的知识要求和技能操作过程为标准,共同开发《电子装接工艺》校本教材。共同建成了“电子装接工艺”资源共享课程,从分析岗位能力入手,完成了实训指导书、300多分钟教学视频、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校本教材等资源建设。
以医疗设备综合实训课程为例:
1.引入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体外循环设备”实训内容及课时分配
2.实训组织形式
3.创新实训考核指标
改变现有单一考核方式,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考核:
(1)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按照生产区域要求更衣、完成生产前准备、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强化实际操作过程
按照每岗位操作标准以及设备操作标准进行实训,根据产品质量进行复核和
记分。生产结束后,能按照要求完成清场,根据清场考核点进行记分。
(3)养成良好记录习惯
能及时如实的填写生产记录、记录清晰准确,能有效的反馈生产情况。
(4)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能发现生产中的异常,并能合理作出异常处理(自行调整或上报)。
(5)结合全面考核结论
最后综合每组3次实训成绩,给出每个人综合的考核成绩。
(三)课程弹性运行机制
根据企业的营业情况,产业行业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兼顾教学效益与生产的特点,将传统学期改为弹性学期,校企共建“弹性化”的教学模式。明确未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生产急需时切入实训,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训资源。
三、实施效果
(一)人才质量明显提高
对比2016与2017届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2017年毕业生各项指标要优于2016年,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了有效提高。特别是就业率、满意度、薪酬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由于受国家经济、教育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的制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制层面,渠道没能完全打通,目前只是靠学校单一的努力,所以企业的参与度发挥不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了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其捐赠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虽然目前无法解决企业主动参与的根本问题,但是国家的政策和布局正向着好的方向去发展,我们要给政府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黎永键,关伟.产教融合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7,(01).
[2]李惠峰,文云.高职“产教融合,企业一体化合作把虐”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
(作者简介:[1]李超,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任副所长,高级工程,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协会委员;作者单位: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