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强
一、整地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钾100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块。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要求尽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二、品种选择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择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在保证玉米全生育期为无霜期条件下,尽量选用生育期较长、优质、抗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品种。另外,为满足市场对玉米的不同要求,根据生产目的选择不同用途的良种。
三、种子处理
玉米是稀播、高产谷类作物,自身调节能力很小而且对光比较敏感。如果出苗不全则达不到单位面积穗数的要求,产量自然下降;而如果出苗不整齐则会造成植株高矮、大小、壮弱不均匀,小苗往往会因光照不均匀而生长滞后,最后造成穗小、空秆,产量自然同样下降。而造成出苗不全、不齐的原因之一就是种子的质量问题。由于玉米的果穗较大,不同部位籽粒的大小不一,而作为种子的籽粒要求选择穗中部的籽粒。但目前对种子的质量和价格尚缺乏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大小籽粒的种子混合,未进行分级利用,这给播种后玉米的整齐度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对种子管理不完善,在玉米籽粒检疫的过程中存在纰漏,玉米种子带有虫害、病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播种
1.播种期
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适宜温度分别为8、28~32℃,当5~10cm地温达到10~12℃时即可播种。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延长生长期,增加植株的抗逆性,生产上一般可适当早播。适时早播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使玉米从发芽至成熟能处在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下,从而实现早熟高产。二是可减轻虫害,在苗期是以地下害虫为主,中后期有玉米螟危害,适期早播可在虫害发生前出苗,虫害严重时苗已长大,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病害,适时早播则不利于黑粉病孢子发芽,减轻发病率。三是可增强抗倒伏能力。适时早播,由于气温较低,地上部生长缓慢,而根系生長迅速使根系发达,而地上部分短粗,植株较矮,从而增强了植株抗倒伏、抗旱、耐涝的能力。此外,适时早播可避免不良气候的影响,如山区玉米后期会有早霜危害,影响产量及品质。但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晚播,使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正好与雨季相遇,避免遭遇“卡脖旱”。
2.播种方法
目前一般采用机播,对没有机播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犁具开沟,人工点播。辽宁地区玉米播种量为37.5 kg/hm2。若土壤中地下害虫危害严重,为了保证全苗,在播种的同时要另外用营养钵育苗,以备缺苗后补栽之用。
玉米播种深度要适宜且深浅一致,这是保证苗全、苗壮、苗齐的重要环节。播种过深,出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幼苗瘦弱或出苗不整齐,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出苗的现象;播种过浅,表土易干旱使出苗水分不足,失去发芽力或芽干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一般玉米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6cm。
3.合理密植
因为玉米是单株产量较高的作物,所以应提高种植密度,即适当增加密度是高产不可缺少的技术要求。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平展叶品种易稀植,生育期短、叶紧凑型品种易密植。产量目标为7.5~9.0 t/hm2,要求种植紧凑小穗型品种7.50万株/hm2左右,大穗型品种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4.80万~5.25万株/hm2。一般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定苗时去弱留壮,应充分利用光热优势,提高单株产量。
五、田间管理
1.铲前深松、趟地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2.铲趟 头遍铲趟后,每隔10d—12d铲趟一次,做到二铲三趟。
3.补苗、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是夏玉米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移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间苗在3~4叶期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4.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一次,10叶展时锄一次,人工或机械锄地。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
5.化控防倒 保苗9-10/hm,玉米6展开叶期株高超过70cm;施肥量高玉米营养生长过旺,植株高大,穗位过高,后期易倒伏。应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减少风灾倒伏带来的机械收获损失。后期化控在玉米11~12片展开叶时采用密高用量225ml/hm2;进行航化作业,以短穗上节间长度。
6.病虫害防治
6.1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防治方法: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6.2玉米病毒病。防治方法: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
6.3玉米青枯病。玉米拔节期整株青枯死亡,剖开茎基部,可见髓部变褐色,发病后期有镰刀菌伴生。
防治方法: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000倍液灌根。
六、收获
当玉米籽粒出现黑粉层时,即为成熟的标志,即可收获;鲜食玉米在灌溉后20~25 d进行收获,即乳熟期及时收获。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远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