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AlphaGo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使其逐渐成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AlphaGo的发展、理论与应用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探讨了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发展机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应用内容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人工智能;AlphaGo;蒙特卡洛树搜索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49
Abstract In 2016, the sudden emergence of AlphaGo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s and society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king it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current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chang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lphaGo,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nd then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application, main problems, and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main direction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bra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phaGo; Monte Carlo Tree Search
1 问题的提出
2016年以來,信息科学与围棋领域最激动人心的事件莫过于AlphaGo横扫棋坛各路高手。在过去短短的两年时间里,AlphaGo不断刷新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创造了信息科学和围棋史上新的里程碑。根据Google深度学习团队2016年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可一窥AlphaGo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发现所有完全信息博弈过程都是一种搜索,其本质是一个高性能的树搜索引擎[1]。
事实上,自1956年John McCarthy、Marvin Minsky等首次是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经历了一甲子的风风雨雨,人工智能从Aristotle提出的三段式形式逻辑、Leibniz与Boole等提出的数理逻辑、Whitehead与Russell等提出的智能科学、Wiener与McCulloch等提出的认知科学、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经历了“哲学→科学→认知→应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才使得人工智能研究从Aristotle的三段式形式逻辑这一棵“嫩苗”长成了AlphaGo这一“参天大树”。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几经波折,自2006年开始逐渐走出“深谷”“寒冬”以来,《Nature》《Science》《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就陆续发表过大量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自2016年AlphaGo异军突起以来,更是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而在2016年10月到12月期间,美国白宫更是连续发布了《The Administrations Report on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3]《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4]《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ation,and the Economy》[5]等一系列报告,将人工智能研究作为美国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2016年5月,我国国务院亦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同年8月,将其作为核心内容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并在2017年3月首次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图书馆作为信息科学领域和信息检索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信息科学理论、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总会给图书馆学理论、应用与实践研究带来新的冲击与机遇,数字图书馆与数字人文如是,云计算与大数据亦如是,关联数据与“互联网+”更是如此。如何把握国际与国家发展的战略发展机遇、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发展机遇,对其社会与学术背景、理论与应用价值、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研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AlphaGo和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发展
AlphaGo是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其引起的社会效益与学术影响力,是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被普通民众广泛关注、接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学术与社会背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对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入推广能起到积极作用和参考借鉴价值。
2.1 AlphaGo的理论与应用发展分析
自2015年8月5:0完胜三届欧洲冠军樊麾、2016年3月4:1力挫世界冠军李世石、2017年1月60:0横扫世界棋坛、2017年5月再次“约架”世界冠军柯洁等四声“春雷”炸响之后,AlphaGo迅速成为近两年来信息科学、信息检索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对于采用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树搜索[1,5]等新技术的AlphaGo而言,相较于1996年2月与1997年5月两次击败西洋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IBM“深蓝”(Deep Blue)、2007年获美国国防部DARPA城市挑战赛的自动驾驶汽车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格子赛车”(Tartan Racing)[6]、2011年在知识问答游戏《危险边缘》中击败世界冠军的IBM“沃森”(Watson)智能问答系统等[7]人工智能典型应用而言,AlphoGo在理论、技术、算法和应用等方面均有了巨大的进步。endprint
AlphaGo的基本设计思路其实质就是一种复杂的信息搜索过程,其搜索的复杂在于它面临着巨大的搜索空间,通过计算搜索空间的深度(信息博弈的步数)与宽度(博弈步数的选择落点数),来评估围棋棋局的局面和选择落子位置策略,其系统构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策略网络(Policy Network)、快速走子(Fast Rollout)体系、估值网络(Value Network)与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8]。对于围棋而言,其信息搜索深度约为150,宽度约为250。在具体实现与运行过程中,AlphaGo采用估值网络来对其信息搜索深度进行降维或消除,采用策略网络对其信息搜索宽度进行降维或消除,采用快速走子体系来评估其信息搜索策略与走子速度,进而确定其走子策略,采用蒙特卡洛树搜索确定其信息搜索算法、策略与效率。
如果将AlphaGo拆开来对其理论、技术与算法等进行分析,实际上它每部分所对应的理论、算法与技术都已有较为成熟的体系,但AlphaGo对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最成功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这些已有的成熟理论、算法与技术等进行有机组合起来,并在具体行业、领域中,针对具体问题与应用加以优化和改进。此外,与AlphaGo的成功经历类似,在德州扑克的“战场”上,由美国阿尔伯塔大学Michael Bowling和卡内基梅隆大学Tuomas Sandhilm团队研发的Libratus依靠成熟的Good Old Fashioned AI技术战胜了德州扑克人类顶级选手[9],也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
AlphaGo、Libratus等为什么能够击败人类顶级选手呢?其关键在于人工智能在信息搜索策略与搜索过程中的高效率,以及由之产生的超越人类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策略的突破。因此,与其认为是AlphaGo、Libratus等击败了人类,倒不如说是学术界与工业界的联合协作战胜了行业、领域专家。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一般的人工智能应用而言,AlphaGo的“智慧之处”在于它可以采用Policy Network“智慧”地选择应对策略,采用Value Network“精确”地评估形势,采用Fast Rollout“快捷”地反馈,采用Monte Carlo Tree Search“精准”地搜索,从而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迈向了全新的领域达到了全新的境界。
2.2 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发展
2016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60周年,AlphaGo的四声“春雷”预示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春天来临。自1950年Turing首次提出“机器能思考吗”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8];1956年Darmouth会议首次提出“Artificial Intelligence”概念以来,围绕其发展形成了逻辑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等学派[10],并在经历三次高潮、两次低谷之后,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应用现已深入到了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中。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也使得学术界、工业界对它的理解与思考越来越深刻,从1950年最简单的疑问“机器能思考吗”、1956年最直接的思考“机器或許能够思考吧?”,到2014年Stephen Hawking、Elon Musk与Steve Wozaniak等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11],逐渐提升至2015年“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12]、2016年“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13]等深层次理论与应用问题。回顾人工智能曲折的发展历程,经历过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图灵之问”、70年代的启发式专家智能系统、80年代的复杂不确定性环境计算、90年代的模拟人脑升级与人类仿生智能技术、21世纪类脑人工智能技术等过程,其发展也依据“哲学→科学→认知”这一逻辑与问题的演化规律发挥了演变,按照“弱→强→高等→类人→超级→超级智能体”的发展趋势逐步地前进和发展。目前,虽然人工智能正努力实现“高等人工智能→类人人工智能”这一过渡,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距离类人、超级、超级智能体的发展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然而,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是,超级人工智能、超级智能体是否应该成为其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旦这样的目标达成之后,人类能否掌控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演变?一方面,或是像Hawking、Musk与Wozaniak等一大批科学家所担忧的那样,超级人工智能、超级智能体如何对待它们的创造者——人类,是否会脱离人类控制,促使人类走向灭亡?又或者,它会像人类对待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植物那样,将人类作为珍惜动物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当然还有很多科学家还是相信人类能够掌控人工智能的发展,Alan Bundy、李国杰、李德毅等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距离人们所担心的超级人工智能、超级智能体,还有很长距离,即使未来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但人类的思维与智慧的进步速度并不落后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相信未来人类有足够的能力与水平来掌控这一切。另外,还有一种被许多人所接受的观点:奇点论。1958年Stanislaw Ulam与Johnvon Neumann[14]在一次通话过程中,提出了“奇点论”(Singularity)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临界点;2015年Ray Kurzweil[15]经过计算与分析,预测人工智能的奇点将会在2045年左右成为现实。但也有学者对“奇点论”进行了反驳,认为奇点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线性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但人工智能并不是按照这个线性模型来发展的。Aaron Slomon经过计算和分析,提出人工智能发展模型是由多元的非线性复合空间所确定,其中包含了多元化、多种类、多领域的人工智能,这些因素将促使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6]。
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毫不例外的认可了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景,都认为人工智能将会成为学术界、工业界最值得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并认为伴随着相关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将会看到更多类似于AlphaGo的人工智能应用出现。endprint
3 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与机遇
3.1 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极大改变着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同时,也极大地锻造了知识服务结构和服务主客体行为。鉴于摩尔定律已接近尾声、通信技术已逼近香农极限,再结合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21世纪初许多学者预测信息技术已完成其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但近十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却不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驱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17]。AlphaGo、Libratus、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型应用是集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大成的知识产物,这类智慧型知识产物给社会带来巨大震撼的同时,主导其发展的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服务模式,也必然会给图书馆未来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1)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的创新突破。钱学森先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引领作用[18]。由于受到近代物质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分而治之”已成为许多包括圖书馆学在内的各学科研究者的固定思维模式,即面对复杂的学术问题时,先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再分别对每个子问题进行解决,再将解决方法、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后,形成原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方法也在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但在以数据科学、知识服务为主导因素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这一方法论有着极大的缺陷,原因在于将原有学术生态体系、知识服务生态系统进行切割、划分之后,子问题之间的知识关联和资源交互便可能衰减或消失,当各分支子问题被分别解决,再重新进行组合后,已经很难复原成为原有的学术生态体系和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从而使得图书馆学研究,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研究出现了体系结构分析、功能模块构建、系统行为分析与用户行为分析等四种研究方法体系。但新型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所拥有的,以“信息←→知识←→智慧”与“信息←→系统←→智慧”转换为主要标志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就可以把图书馆学研究的这些“争论”与“弊端”进行有效“隔离”,着重强调在智慧观、服务观和知识观的有效约束下深入分析图书馆智慧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机制。而这种创新发展结果能较好地实现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深度融合。
(2)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与再造。目前,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已在许多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和典型应用,主要包括视觉内容识别/视频分析、语音识别/语音翻译、情境感知/情境计算、推荐引擎/信息过滤、深度计算/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人类手势控制、虚拟私人助手与智能内容助手等领域,典型应用主要包括(移动)视觉搜索/安防智能监控、语音识别系统/视频实时翻译/无人驾驶汽车、可穿戴传感器/智能家居、信息推荐系统、金融诈骗检测/AlphaGo围棋机器人、智能客服/智能企业形象代表、游戏软件手势操控/人眼运动跟踪系统、网络客服助理/苹果SIRI/百度度秘/微软小冰等。而这些技术与应用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一旦相关理论、技术与应用被图书馆所采纳、使用,将会使得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更加高效便捷、用户行为分析更加精确、知识服务效果更加优化,并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生产、服务主题设定、服务运转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3)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在图书馆行业的全面渗透是未来值得期许的事情。未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发展,很可能会与人工智能紧密的关联在一起。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不仅可能会重塑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业务面貌,还可能会重塑其“知识获取→知识生产→知识认知→知识体验→知识推送”业务链。首先,通过物理和虚拟传感技术拓展知识来源途径,并不断延伸知识获取维度;其次,开发知识生产助手或智能机器人辅助完成知识生产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整合、管理与生产速度,还可以降低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成本、消灭人为错误、提升知识内容规模;然后,通过基于感知和认知逻辑的知识情境认知体验环节,推动用户对知识可感知性、体验性的需求;最后,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构建知识推送与信息推荐的渠道、平台、工具和方法,精确地将知识服务内容与用户进行智能匹配,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知识服务。
3.2 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分析
从近20年的社会发展轨迹来看,人类自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网络社会时代→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三个彼此依存又有明显差异的新时代,已跨越或正在跨越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广泛连接→社会内容形态与数字本位深度融合→社会变革创造与虚拟智能形态交互理解”这样三个阶段。从图书馆人文与信息技术发生的若干次重大变革、技术演化与文化进步的发展过程来看,图书馆领域的学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都会有着不一致的看法(如人文主导论、技术主导论或是二者共导论),但无论哪一种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人文演化与技术演化在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呈现出共存、共生和共进的双生演化关系。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以一定的技术结构为支撑,而新的技术体系又会因新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延续图书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优势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发展的先决优势。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沿战场,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也一直活跃于新型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线。如前所述,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发展与战略导向,也就是紧紧围绕着国家与社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着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创新,紧紧服务于用户个性化、人性化和智慧化服务需求。而这个体系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在新的信息技术和时代发展环境下保持其理论与应用优势。
(2)促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发展的核心支撑。毫无疑问,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发展,应时刻以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基础。这意味着这个体系建设与发展并不是仅仅服务于时代和社会体系,更是要密切关注相关理论与技术是否能被充分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之中,将自上至下的“国家→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和自下至上的“图书馆→国家”决策参考反馈,与社会、经济与文化体系有机融合,从而为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全新的生命力。endprint
(3)高度重视国际、国家、社会发展的导向性和直接支持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关键动力。国际发展形势的变化、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各种政策、经济的支持,为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一般认为图书馆是被动服务需求导向不同,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其在主动化、嵌入式、协作化知识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发展的现阶段,图书馆除了依托于国际、国家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与社会在人力、时间和财力投入之外,还应在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方面给予先导型的开拓应用[19],为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应用与推广起到表率作用。
(4)高度重视安全保护、道德伦理问题是确保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无论在任何时代、学科、行业和领域,道德伦理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安全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建设与发展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问题,确保其理论与应用研究不能对国家、社会和图书馆造成“伤害”。
(5)高度重视跨学科、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协作融合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发展的有力保证。无论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哪个学科、行业和领域,它都必然不会由单个学科、行业和领域独立能够完成的。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前,高度重视与其他学科、行业与领域的协同发展、深度融合,也能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建设与发展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其在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领域的中心地位和优势性位置。
3.3 图书馆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与社交带来了诸多便利,并在不同行业、领域、范围和专业上给予了人类全新的能力与方法。正如云计算、大数据、数字人文与关联数据等给图书馆带来的“双刃剑”影响一样,人工智能作为科学与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在图书馆应用必然会带来诸多便利和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把握其帶来的发展机遇、应对随之衍生的生存挑战,就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对此,本文认为要分别从人工智能与图书馆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一是人工智能角度的“五化”问题;二是图书馆角度的“三心”问题。
(1)人工智能角度的“五化”问题[10]。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必然会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并可在不同范围、体系和领域中有效的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能力。但从人工智能本体的生存与发展来看,一方面,它作为客观事物而诞生在物理世界中,则必然与地球万物存在着相同特性,其生存和发展必须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基本规律,也必然具备着“进化”“退化”“异化”和“演化”等本体特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又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产物,其本身的发展轨迹与方向亦受到人类控制,如果其研究者违背道德、伦理、法律或规则,使其发展出现偏差,驶离了原有轨道,人工智能则可能会呈现相应的“黑化”特征。因此,图书馆一旦要开展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就需要密切注意这五个问题。
其中,“进化”指的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能够类似人类进化过程,通过技术与体系的不断积累、更新,使相关应用、平台或工具能自主更新和完善,从而具备人工智能载体的自我进化的线性能力;“退化”指的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具有相应的全生命周期,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其所提供的服务必然会具备萌芽、发展、高峰、衰老,直至结束其本体能力而被废置;“异化”指的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在建设与服务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与预期规划、目标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导致相应的管理与服务脱离控制,甚至引发一定的灾难性后果;“蜕化”指的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功能,能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自我完善、补充和提升,在面对不同问题和困难时,可通过更换载体、程序或知识达到向更高智能化形态的进化能力;“黑化”指的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终归还是由人所创造,一旦被图谋不轨、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和控制,就可能会给社会、人类、图书馆带来较大的危害,且这种危害在其发作之前是难以被图书馆与用户发现的。
(2)图书馆角度的“三心”问题。2016年美国发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战略规划,将人工智能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开始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国国家发展方向。其中2016年10月发布的《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与《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在各类政府、社会组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产生巨大作用,并建议政府、社会组织应该认真审视自身如何才能采用人工智能提升服务[19]。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必然会成为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
政策与机遇的存在是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发展的基础,但道德与伦理的存在则是其生存的前提。前者让图书馆产生“激动之心”,只因人工智能除了能够给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之外,也是图书馆、用户、资源与设备供应商共同期待的结果,更是时代、国家与社会的召唤;后者让图书馆产生“敬畏之心”,只因人工智能汇集了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几十年的努力,才换来了今日的兴旺与繁华,图书馆能享受无数前人创造的理论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理应对其抱有敬畏之心。尽管人工智能有可能会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机遇,但杨振宁先生曾提出“科学发展需要一个‘传统”[20],而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传统”是无数前贤们传承下来的图书馆文化、价值、精神和权利,是无形的、无价的“图书馆基因”,图书馆学研究一旦“舍本逐末”,过分强调和重视人工智能,则必然会步入一个“死胡同”,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与用户对人工智能要存有“平常之心”,在对其饱含热情和期许的同时,更要维护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传统”,用一颗平常之心来迎接人工智能的到来。endprint
3.4 人工智能在圖书馆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方向
3.4.1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分析
一旦确立了人工智能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之后,图书馆就应该全面开放或适当开发相应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以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并为社会、用户提供相应的人工智能公共文化服务。从应用角度来分析,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应该起到以下作用。
(1)尽可能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尚未真正渗透到各个学科、行业和领域的各环节中的时候,尽快切入进去,成为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早期应用者,从而把握主动权,更好地树立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中心位置和优势性地位。
(2)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实际,开展理论与应用实验性研究,开展试点、示范建设项目建设,搭建管理与服务人工智能测试平台。
(3)建立图书馆馆藏文献(尤其是特色馆藏文献)通用性元数据、关联数据及其标准规范,进一步开放有关数据、信息与知识,向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公共服务。
(4)确定并寻求图书馆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大挑战”,为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发展确立可操作性强、可行性强的战略规划与建设目标。
(5)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支持,严格考察、评估其影响、投资回报率与成本效益。
(6)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可用于图书馆人工智能管理与服务的公共数据集、环境、平台及工具。
(7)可从多个方面为图书馆人工智能建设与研究提供政策、制度与环境的支持。
3.4.2 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结合以上分析,可认为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开发有效的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嵌入式、协作化的知识服务方法。主要应该包括:有效提升图书馆大数据知识服务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增强图书馆已有智能化管理设备与人工智能服务系统的智能感知能力;研究嵌入式、协作化的通用型、智能化的协作化管理体系与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式;了解和掌握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局限性、可用性、有效性和理论能力。
(2)理解并解决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社会道德、伦理、法律与影响问题。主要应该包括:建立符合道德、伦理、法律和制度的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设计符合道德、伦理、法律和制度的图书馆人工智能道德伦理框架;制定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道德伦理的设计法则、约束条件与责任机制。
(3)确保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人工智能体系的安全,并提出解决策略。主要应该包括: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公平性、可理解性、透明度和安全性;提高用户与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之间的信任度和协作程度;增强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身份验证体系、过程监控体系与信息交互体系的安全性;增强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防攻击性;着力实现长期、稳定的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安全运行。
(4)研发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技术、工具、平台与模式。主要应该包括:研发可操作性强、可拓展、可感知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和工具;寻找、设计人工智能对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的高效算法与体系;开发增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工具;研发智慧图书馆的嵌入式、协作化、可视化和人机交互强的交流平台;研发更高效、智能化的图书馆空间资源、网络资源、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平台。
(5)开放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建设所需的公共数据集。主要应该包括:研发并推出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开放的人工智能数据集、元数据标准和关联数据;开放满足嵌入式、协作化研发需求的管理、资源与服务数据集;开放能满足用户公共服务需求、协同科研需求的数据集;开发相应的人工智能所需的开源数据包和工具包。
(6)测定、评估并制定图书馆人工智能管理与服务的技术标准、规范。主要应该包括:设计能被广泛采纳和应用的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制定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资源建设、知识服务、业务管理、技术实施、软硬件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增强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应用平台建设;促进用户参与的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7)探讨图书馆人工智能类技术性人才、通用型人才、战略型人才培养策略。针对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需要从人力资源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图书馆人工智能的人力需求,以便更好地使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满足人才需求。而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应围绕技术性人才、通用型人才和战略型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开展。
4 结语
作为学术界、工业界最受关注的问题,人工智能已被视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与技术变革之一。它是一个能对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共性科学问题[21],其任何理论、技术与应用的进步,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能力的进步,并对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创新研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关于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分析是相当粗浅的,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重视、掌握并理解相关的理论与应用问题,才能判断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在图书馆中得到应用与推广,并保证它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安全的,能够避免在道德、伦理与法律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使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是“光明”或正能量,而不是“黑暗”或负能量。鉴于此,本文从AlphaGo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引出了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融合问题,以期为图书馆领域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Silver D,Huang A,Maddison C J,et al.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J].Nature,2016,529(7587):484-489.endprint
[2] The White House.The Administrations Report on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2017-04-09].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16/10/12/administrations-report-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
[3] The White House.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EB/OL].[2017-04-09].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sites/default/files/whitehouse_files/microsites/ostp/NSTC/national_ai_rd_strategic_plan.pdf.
[4] The White House.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ation,and the Economy[EB/OL].[2017-04-09].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16/12/20/artificial-intelligence-automation-and-economy.
[5] Bae J,Cha Y J,Lee H,et al.Social networks and inference about unknown events: A case of the match between Google's AlphaGo and Sedol Lee[J/OL].Plos One,2017,12(2):1-25.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file?id=10.1371/journal.pone.0171472&type=printable.
[6] Urmson C,Anhalt J,Bagnell D,et al.Tartan Racing: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the DARPA Urban Challenge[R/OL].[2007-04-13].http://repository.cm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967&context=robotics.
[7] Bundy A.Smart Machines Are Not a Threat to Humanity[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17,60(2):40-42.
[8] Chen J X.The Evolution of Computing :AlphaGo[J].Computing in Science & Engineering,2016,18(4):4-7.
[9] Brown N.Libratus: Beating Top Humans in No-Limit Poker[EB/OL].[2017-04-14].https://talks.cs.umd.edu/talks/1741.
[10] 孙振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几点哲学思考[J].齐鲁学刊,2017(1):77-81.
[11] 中国日报.霍金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使人类灭绝[EB/OL].[2017-04-09].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12/03/content
_19018257.htm.
[12] 王曉阳.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7):104-110.
[13] 翟振明,彭晓芸.“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J].人民论坛,2016(7):22-33.
[14] Ulam S.Tribute to John Von Neumann[J].Bulletio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1958,64(3):1-49.
[15] Kurzweil R.The Singularity is near[J].Penhuin USA,2013,85(1):160.
[16] Sloman A.Exploring design space and Niche space[C/OL].[2017-01-05].Proceedings 5th Scandinavian Conference on AI,Amsterdam,1995.http://pdfs.semanticscholar.org/6f12/3a5a782e776ae623fe751a14d906d6db3ec0.pdf.
[17] 李国杰,徐志伟.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3-238.
[18] 钱学森.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1984(24):2-12.
[19] 何哲.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J].电子政务,2016(12):2-10.
[20] 观察者.杨振宁:中国发展最前沿基础科学,需要慢慢建立“传统”[EB/OL].[2017-04-12].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11_24_381759.shtml.
[21] 邓志东.关于发展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建议[J].科技导报,2016,34(7):12-13.
作者简介:张兴旺(1982-),男,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