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02 06:25陈航徐蔡余王曰芬
图书与情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微信

陈航+徐蔡余+王曰芬

摘 要: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兴起引起了学术交流方式的变化,相关研究也引发了社会关注。文章为了探索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基于TAM模型、动机理论、使用与满足模型,以微信平台为调研依托,以问卷星作为调查渠道,针对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做了数据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在使用的方式、程度、频率、时间、活动状态等方面特点明显,同时可以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社会性、感知成本、规范压力等因素影响;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主要群体为青年,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媒介使用,微信的碎片化阅读对学术阅读有一定良性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分散注意力等影响深度阅读的负面倾向。

关键词:碎片化信息;信息阅读行为;行为特点;影响因素;微信

中图分类号:G25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4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the way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has been influenced, and related resear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studying the character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based on TAM model,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ory of use and gratification. Empirical quantitative research over fragmentation reading behavior is done by taking WeChat platform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app So jump to make the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the character of the way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behavior, level, frequency, time and active state are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could sense the impact fro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like PU, PEOU, perceived entertainment, perceived sociality, perceived cost, and subjective norm. The main group reading fragmentation is the youth group because they can use the intermediary effectively. Fragmentation reading in Wechat has positive impact on academic reading of students. However, it has the negative effect on depth reading.

Key words fragment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eading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wechat.

1 引言

美国认知神经学家Maryanne Wolf[1]曾指出:“人们不仅只因阅读的内容而被决定,更因阅读的方式和手段而被决定。”这一论述贴切地表达了阅读对人们的影响与塑造。经济学家Herbert A. Simon[2]曾指出,现代人存在普遍的注意力匮乏症,信息接受会对注意力產生一定消耗,信息的爆炸必然导致注意力的匮乏。由于注意力受限,人们常常选择在海量信息中短暂浏览。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及时而便捷地传播,碎片化信息阅读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主流的阅读模式,并导致了一系列新现象与新特征的出现,进而对学术交流与知识分享等产生着影响。

那么,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主要群体是哪些,阅读的动机与态度如何,阅读的特点有哪些,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以及会对主体产生何种作用等,是研究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深入地探索上述问题,本文在对现有研究进行调研与综合分析基础上,以移动互联网络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为背景,选择微信平台,以TAM模型为框架,结合动机与使用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从感知可用性、易用性、社会交往、娱乐动机等角度,对影响受众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子进行提取与分析。

2 相关研究与理论基础

2.1 碎片化信息阅读的研究

随着移动阅读的趋势加强,碎片化信息传播的现象逐渐普遍。吴秉健[3]指出,正是碎片化信息的出现,使得碎片化的需求得以实现汇聚,通过大数据的云计算,促进了个性化的信息定制与精准推送的实现。

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本意是将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碎的小块。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碎片化信息与体系化或者完整信息一样,都是信息的表现与交流形式之一。由于多媒体发展与信息爆炸,为满足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使得完整信息被碎片化加工与传播,进而使碎片化信息及其阅读逐渐被人们所习惯,带来了原有信息交流方式的变化。因此,关于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影响也逐渐引发研究者的关注,如吴媛媛[4]指出,碎片化阅读容易导致读者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在思维方面形成惰性,信息的过载爆炸将消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姜佟琳[5]指出碎片化阅读取代了原有的深度阅读,使得阅读行为变得间接化、浅表化,认为碎片化的阅读会阻碍人们的认知与理解的程度,且这种影响有从线上扩展到线下的趋势;陈奕和凌梦丹[6]指出,碎片化阅读容易引起传播的麻醉功能,这一现象属于传播的负面效应;同时,有部分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有一定的优点,如王艳玲[7]指出碎片化阅读是媒介走向可移动、便捷化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适当的议题设置能够起到对深度阅读与经典阅读的引导作用;尹文卉[8]指出碎片化阅读时代要进行有意思的读者培育,从而实现移动阅读的推进及全民阅读的开展。endprint

此外,从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受众对象与依托的平台看,目前,主要受众是大学生、所使用的平台是微信。所以,余人等[9]研究指出,微信阅读中存在娱乐化、随意化阅读过度的趋势,同时被动阅读不利于促进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大学生群体中应引起警惕;杨晓丹[10]指出,微信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大于传统的实体学习资源,学生作为个体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之以前更为丰富,适当的运用微信工具,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王玲宁[11]指出在校生群体对微信有着高频的使用与接触,学生在微信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媒介依赖现象。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TAM技术接受模型及其应用

TAM模型由Davis于1989年首先提出,并认为技术接受有两项主要的影响因素,一是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这一因素主要考评某一技术对受众的有用程度,具体表现在是否能够对受众在工作生活中的各项需求实现满足;二是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主要用于评价某一技术在用户接受层面的便利程度与技术使用的难度及门槛。通过这一模型,如果某一技术具备有用性与易用性,则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能实现较为广泛的扩散与传播[12]。TAM模型已被比较广泛地应用到信息传播与学术交流中,以对社交媒体的研究为例,如周彩霞[13]进行了基于TAM模型的大学生微信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指出感知有用性主要对大学生学习态度产生正向影响,而感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欧阳瑨茹[14]针对微信朋友圈的用户使用行为进行研究;陆佳慧[15]运用TAM模型,针对大学生在微信使用方面的采纳因素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在TAM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网络外部性、感知娱乐性、相容性、主观规范、使用态度、使用意愿等因素进行研究;李珊[16]针对微信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研究,在TAM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感知信任、感知满意度、使用意愿等因素对模型进行了丰富。

本文所研究的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是基于微信平台的一种信息交流行为,具有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特征,同时对于微信这种新媒体接受与使用的程度影响着阅读的行为方式。所以,本研究选择以TAM模型作为建模的理论基础,并在实际研究中考虑到TAM模型在测量上存在的局限,根据研究需求结合相关的理论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2.2.2 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动机是一个心理学层面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主要是对人们从事某一行为的发端原因、进行方向、行为强度以及行为的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动机的研究,能够实现对态度与行为的了解,从而使得对相关现象的研究更为本源与深入[17]。

20世纪30年代以来,动机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较多的看法,其具体的理论方向包括本能论、本能与学习结合的动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内驱力理论、本能发展论、认知角度动机论、认知失调理论等[18]。其中,认知失调理论由L·费斯廷格提出,该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认知层面的失调能够提供一种调整的动机,它能迫使人们进行态度与行为的改变,从而重新实现认知与行动的平衡,通过态度与行为的调整,在认知方面的矛盾得到缓解,而动机的内驱力作用也因此得到平衡[19]。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人们工作压力较大,有效的社会交往减少,而网络化生活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人们现实中的联系不断减弱,呈现有效社交不足的态势,人们在娱乐与社交方面的态度、行为与认知出现了失调,为了调整这一认知失调现象,受众会主动的寻求娱乐与社交的替代性补足方式[20]。

因此,本文将借助于认知失调理论构建研究理论模型中的相关动机因素。

2.2.3 使用与满足理论及其应用

使用与满足是由E·卡茨提出的经典传播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受众具有怎样的媒介使用动机,以及这样的媒介使用动机在怎样的层度上实现了对需求的满足,从而通过这种受众角度使用与满足的考量,了解信息传播对人们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效用影响[21]。

在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大趋势下,受众选择进行碎片化信息阅读有其使用与满足层面的因素,对于受众而言,碎片化信息阅读降低了阅读成本,节省了閱读时间,提高了信息接受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信息资讯的大量及快速的需求[22]。因此,本文在进行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考虑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影响,在影响因素的评价与提取方面,考虑了阅读成本与信任动机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受众在阅读成本及信任度层面的因素进行具体的量化与分解,将其运用在理论模型当中。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本文的模型构建主要基于TAM模型、动机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基于TAM模型,感知的有用性与感知的易用性能够对受众的使用动机进行较好的表达,但在较为复杂的现实结构中,感知的有用性及易用性并不是影响用户使用动机的唯一因素,受众的其他使用动机和使用与满足因素,对于其态度与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媒介本身存在的缺陷,也会影响受众的使用态度与行为。

(1)中介变量。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中,选择使用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并构建了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微信碎片化阅读行为的度量在使用动机态度、行为之间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联系。

(2)动机类型。在微信碎片化阅读的行为动机方面存在着动机的不同类型,为使模型的构建更为清晰,本文将主要动机分为3类。

①主观动机。在微信碎片化阅读的行为动机方面,感知娱乐性、感知社会性、感知信任度是用户选择微信进行碎片化阅读的主观动机。主观动机主要基于动机理论和使用与满足模型构建,对用户使用媒介的主观感受能够进行一定衡量。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能够起到娱乐的目的,获得社会交往方面的满足,同时对媒介的信任感构筑了对媒介使用的选择,因此,将感知娱乐性、感知社会性和感知信任度设置为影响碎片化阅读的主观动机;②客观动机。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行为动机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成本被设置为客观动机。在这一设定标准中,相关因素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平台提供的内容、平台的使用体验优化、平台的使用成本设计等方面实现的。因此,相关的因素对用户动机的影响主要是由媒介决定的。因此将其设置为客观动机。在模型中,预设感知成本对客观动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作用于用户的使用态度;③被动因素。在本文动机的设定中,将规范压力与主客观动机进行区分,将其作为被动因素。这主要由于主观原因来自用户的使用与满足,客观动机来自于平台的媒介特性,而被动因素则是对社会交往方面因素的考量,属于来自第三方的影响因素。endprint

(3)外生变量。在本研究中,将媒介缺陷设置成外生变量。该变量对于使用态度有着显著负向影响,并通过对使用态度的影响干预使用行为。

通过进行中介变量、动机类型、外生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本文具备了构建理论模型结构的框架基础。

综上,本文构建了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研究的理论模型(见图1)。

3.1 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

3.1.1 TAM模型理论与研究假设

根据TAM模型理论,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会对受众的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在这里将受众的行为意向用使用态度的相关测量项表示,因此,受众的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之间存在如下假设:

假设H1a:感知有用性动机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1b:感知易用性动机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1.2 媒介娱乐功能与研究假设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媒介具有娱乐功能,媒介的娱乐功能主要是指媒介能够满足受众精神层面的某种需求,并为受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受[23]。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使用行为中,信息的趣味性、娱乐性等因素是吸引受众进行碎片化信息阅读,并使其阅读时间延长以及阅读频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媒介娱乐功能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H1c:感知娱乐性动机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1.3 社会交往功能与研究假设

社会交往功能是促进媒介使用的重要动机,梅罗维茨[24]在“媒介情境论”中指出,媒介的变更将带来社会环境的变更,而社会环境的变更则必然带来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行为方式的更新。作为重要的人际互动工具,微信有着典型的人際传播功能,而附加在人际传播基础上,则构建了以微信为中心的复杂的社会交往行为,因此,基于社会交往功能,可构建假设:

假设H1d:感知社会性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1.4 感知信任度与研究假设

当下,网络媒体成为最主要的媒介使用形式,受众的媒介信任程度对其使用有重要影响,对媒介的信任包括对平台安全性的信任度及对平台中信息真实性的信任度。有较高信任度的平台及信息内容,能够促进用户对媒介的使用。因此,基于感知信任度可以建立如下假设:

假设H1e:感知信任度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1.5 感知成本与研究假设

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模式而言,微信中的阅读行为有着较低的阅读成本,这种成本体现在时间及费用两方面。从时间角度,使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实现微信中信息的阅读;从费用方面,微信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免费的,基于感知成本因素,建立如下假设。

假设H1f:感知成本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

3.1.6 规范压力与研究假设

根据群体动力学理论,作为社会群体会形成一定的群体规范,而这种群体规范会对群体中的成员造成压力。群体规范虽然是非正式的,但如果个体希望继续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则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对群体规范有所服从[25]。微信中的信息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的议题讨论,因此,微信的使用会对受众产生群体规范压力,根据群体规范压力理论建立如下假设。

假设H1f:规范压力对受访者的微信碎片化信息使用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2 使用态度与使用行为

本文在使用行为度量方面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运用依赖程度及频率时间进行度量。在依赖程度方面,通过是否经常花费较多时间进行碎片化信息阅读,及每天阅读多少条碎片化信息进行衡量指标,在频率时间方面,运用对微信平台的打开率及使用时间进行度量。基于以上行为,本文建立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2a: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使用态度对媒介依赖存在正向影响

假设H2b: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使用态度对阅读量级存在正向影响

假设H2c: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使用态度对使用频率存在正向影响

假设H2d: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使用态度对使用时间存在正向影响

3.3 使用态度与媒介缺陷

由于微信平台在碎片化信息阅读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容易对使用者产生负向的影响,包括过度使用对使用者身体的负面影响,以及对阅读及思维模式的负面影响等,基于媒介缺陷,本文建立如下假设:

假设H3:微信平台在碎片化信息阅读方面的缺陷对使用态度有负向影响

4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4.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在研究之初本文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文献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结构框架。

(2)问卷调查法。本文在数据收集方面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主要采用网络发放的方式,利用问卷星等问卷收集工具实现了数据的采集,问卷调查法使得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真实有效的数据之上,为本文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料。

(3)因子分析法。在本文的实证研究阶段,运用SPSS20.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4)回归分析法。研究通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取了主要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从而为定量的分析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权重提供了实证的依据。

4.2 问卷设计方案

本文建立了理论性的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因此基于模型的测度需求,本文进行了正式问卷的调整,经过调整后,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

(1)样本的统计性特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年龄、性别、学科背景等基本概况;(2)对使用行为的调研,包括媒介的依赖程度以及使用时间及使用频率等方向上的测度;(3)针对行为影响的相关调研,这一部分每一道题目设计多个选项,运用李克特量表对题目进行打分,每一个选项分为5级度量,分别用1-5代表特别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特别同意,调研对象根据主观感知进行量表填选。具体调查包括行为动机,即分别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社会性、感知信任度、感知成本、规范压力七个使用动机进行测量;以及对使用态度的测量,主要通过态度测量对受访者对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目前感受及未来使用意向进行评估;(4)关于媒介缺陷的度量,主要设置目的是通过对媒介缺陷的度量,考评其对媒介使用动机、态度、行为的相关影响。endprint

4.3 问卷发放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主要的调研工具为问卷星网站(http://www.sojump.com/),问卷星在问卷设计方面界面友好,选择简易,速度流畅,能够带给被调研用户较好的客户体验,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在问卷的回收方面,通过相关标准的界定,本次研究共计发放相关问卷1000份,得到有效问卷837份。

5 数据分析及模型验证

本文运用描述性分析概述问卷的一般结果,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相关性分析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

5.1 样本统计学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1)性别与年龄特征。在性别上,男性为390名,总体比例为46.59%,女性为447名,总体比例为53.41%。女性用户比例略高于男性用户,显示女性用户较男性用户更多使用微信进行碎片化信息阅读;在年龄上,20-25岁占比为83.15%,表明主要群体为青年人(见表1)。

(2)学历与学科背景。在学历上,本科生占比为50.06%,研究生占比为32.02%,专科生及博士生比例较低;学科背景上,文史类占比为38.95%,理工类为34.17%,此外为艺术、体育及其他类。调研中,文史类占比最多,体现了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方面,文史类学生有着更高的参与兴趣。

5.2 微信使用行为特点的描述性分析

(1)阅读方式。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调研中,阅读方式中主要以手机端阅读为主,占比为75.42,其次为平板端,占比为11.02%。电脑端及其他占比較低。

(2)依赖程度。在“您每日会使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微信碎片化信息浏览阅读”的调研结果中,48%的用户选择经常会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其中44%的受访者也表示,偶尔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上面,仅有8%的用户表示不会这样做。依赖程度的度量体现了受访者对于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有着较高的使用粘性。

在“您大约每天会浏览微信中多少条碎片化信息”的调研结果中,浏览量在10-20条以及20-50条之间的用户最多,分别占据38%的份额。

受访者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方面呈现出较大的信息接收量,一方面体现了微信能够提供丰富的资讯,另一方面也体现受访者每天会依赖微信接受大量的信息。

(3)使用频率及时间。在使用频率方面,47.31%的受访者选择每天有2-4次进行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每天进行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超过5次的用户也占17.92%的比例,随时查看的用户占15.77%,仅有19%的用户每天只有1次或更多次数进行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受访者对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

在使用时间方面,每天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方面花费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占37.63%,介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的用户占35.84%,花费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用户只占8.6%。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累计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上花费了较多可观的时间。

(4)订阅概况。在微信公共号订阅方面,42%的用户订阅5-10个公众号,在所有用户中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订阅量在5-10个公众号的频次,比例为25%;订阅20个以上公众号的用户也占到14%。较高的订阅率是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现象对受访者阅读模式有较深影响的例证之一。

(5)社交概况。在调研中,设置了问题“您的微信中大概一共有多少位好友”作为对微信中社交情况的度量选项。这主要是由于微信属于典型的社交软件,微信的两个功能即社交功能与信息获取功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存在相互影响的因素。微信社交功能的存在,使得其信息获取功能具备了用户量的基础,同时由于人际网络的构建,也对用户在微信平台中的阅读行为模式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项问题的调研中,微信好友数在100-200人的被访者数量最多,占到总体比例的35%,其次为好友数在50-100人区间的被访者。好友的数量对于信息及咨询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见图3)。

(6)活动状态。在微信的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方面,本调研设计了多选题作为其总体活动状态的衡量选项。调研结果中,“浏览阅读每日更新的内容(公众号/朋友圈)”这一行为占到74.91%的比例,其次为“查看好友的转载并阅读他人的评论”这一选项,占比为53.76%。“阅读公众号订阅的内容”这一选项也有较高的频次,占比为46.24%。在信息互动方面,“转载感兴趣的内容并发表观点”以及“发表原创内容,与圈中好友分享”这两个选项占比各为36.92%及34.77%(见图4)。

通过调研得知,受访者在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方面,最重要的行为主要是静态的个人化阅读,其次为相对动态的人际间互动。用户主要阅读的内容受朋友圈的人际影响较多,体现了微信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的不同。传统阅读方式更多强调个体的阅读体验,而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强化了与社交动机及群体规范压力密切相关的互动阅读。

(7)信息订阅类型与阅读内容。公众号推送是微信碎片化信息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本次问卷对公众号的订阅类型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在主要的类型中,报刊新闻及专业性网站占比最高,分别为67.03%及60.22%,其次为报刊八卦,所占比例为55.56%(见图5)。从受访群体信息阅读来源可以看出,时事新闻与专业性网站是信息订阅的主要类型。

为了了解受访者在阅读信息内容方面的倾向性,本调研针对具体的信息内容设计了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群体阅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资讯与娱乐八卦,其次是实用类与科技类信息。这一方面反应了微信平台的传播特点与内容属性,另一方面说明微信成为以青年人为主的受访群体获取时事新闻和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此外,在本次调研中,学术文章的阅读占到31.9%、知识类信息占27.96%(见图6),体现出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对于学术性与知识性阅读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替代性及引导性两方面。endprint

5.3 行為影响因子的描述性分析

在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影响因子方面,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调研。在李克特量表的描述性分析中,采用“均值+方差”的形式进行度量。一般均值大于3表示该项问题获得大多数同意,均值越高表示同意的倾向性越强(见表2)。

(1)使用动机的描述性分析。从表2对使用动机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所有均值都大于3,说明在使用动机方面,问卷设计符合基本的现实情况。在所有的选项中,B4、 B3、 B2、D2等选项均值大于3.8分,表明微信的易用性及其社交功能是影响受访群体进行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的重要影响因子。在使用动机的描述性分析中,选项G2、E3、 E1的均值低于3.2,显示在微信平台的可信度及来自亲朋主观规范方面对其行为影响较低。

在所有选项中,A1、A3两项的标准差大于1,提示在微信的有用性方面,受访者的评价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使用态度的描述性分析。在使用态度的描述性分析方面,除“H6.微信上的碎片化信息界面友好,版面精美,功能个性化”一项低于3.5外,其余选项均值均在3.5以上,表示受访群体对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态度较为明朗,正向态度表现明显(见表3)。

(3)媒介缺陷的描述性分析。在媒介缺陷的描述性分析方面,受访群体比较同意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容易分神,影响长篇阅读等方面。在阅读深度、更新速度方面同意度较之上述因素稍低,可以看出影响受访群体对微信阅读方面媒体缺陷认知的主要是其对身体健康因素及注意力方面的影响。

5.4 回归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获知(相关性分析文中不再详细列出数据),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使用态度与使用行为、使用态度与媒介缺陷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具备进行回归分析的条件,以下对使用动机、态度、行为与媒介缺陷进行回归分析。以相关性分析的显著性结果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精确关系式,并进行统计检验(见表4)。

(1)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之间的回归分析。由输出结果可知,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之间R值为0.969,表明在回归分析中,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之间存在高度紧密的联系,其中R方及调整R方分别为0.938与0.908,证实整个方程有着较好的拟合度。

根据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回归分析的Anovaa,F值为1532.238,显著性检验为0.000,表明回归模型对变异量的解释能够达到显著水平。在模型中,6个动机对受访群体的使用态度均有着一定的影响。

经过对回归系数的总结,得出标准化的回归模型结果为:

使用态度=0.981*动机1+0.832*动机2+0.723*动机3+0.496*动机4+0.264*动机6+0.348* 动机7+0.431。

(2)使用行为与使用态度之间的回归分析。由于篇幅限制,且使用行为与使用态度部分的具体分析过程与前一部分的回归分析过程类似,本部分将对具体过程精简,经过分析和总结,得知媒介依赖与使用态度达到显著性水平,模型具备统计学意义,媒介依赖=0.025+0.013使用态度;阅读数量与使用态度虽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但是其对使用态度的影响程度较低,阅读量级与使用态度之间的模型为:阅读数量=0.154+0.228使用态度;使用频率对使用态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其模型为:使用频率=0.214+0.525使用态度;使用时间对使用态度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两者之间的模型为:使用时间=0.195+0.463使用态度。

5.5 模型的修订

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调整后的模型(见图7),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感知有用性动机、感知易用性动机、感知娱乐性、感知社会性、感知成本、规范压力,感知信任度选项在因子分析中载荷较差,相应选项被剔除。在模型中,感知成本及媒介缺陷对使用态度存在负向影响。由于媒介缺陷项对使用态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同时对于媒介缺陷选项的设计与调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中仅将媒介缺陷作为影响使用态度的外生变量,不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6 结语

在碎片化信息阅读渐成趋势的信息交流情景下,本文针对受访群体的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进行了调研。研究通过对获取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目前阶段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在受访群体中较为普遍,是目前青年群体中较为主流的信息阅读方式。影响受访者进行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感知有用性动机、感知易用性动机、感知娱乐性、感知社会性、感知成本、规范压力等六项动机,在使用态度方面,受访者对微信阅读认同度较高,且有较好的继续使用意愿。通过对使用行为的调研,了解到目前阶段受访者的碎片化信息阅读行为总体上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因此对碎片化信息阅读不必持悲观态度。

因此,如何因势利导的借助于微信平台更及时有效的传播学术信息与分享知识,使碎片化信息阅读模式发挥正面效用,是相关服务机构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变信息服务模式与提升信息利用效率时需要思考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Wolf M.Proust and the Squid[J].Icon Books,2008,68(12):3-7.

[2] Simon H A.Social change and human behavior:Perceiving and thinking[A].Mental Health Challenges:Past and future[C].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on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Mental Health Act,1971:44-46.endprint

[3] 吴秉健.信息碎片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8):72.

[4] 吴媛媛.论“碎片化阅读”的常态化——浅析信息过载对当代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J].安徽文学月刊,2015(12):41-42.

[5] 姜佟琳.信息大爆炸:微博碎片化传播方式是否让人们变得更浅薄?[D].北京:北京大学,2014.

[6] 陈奕,凌梦丹.微博“碎片化阅读”的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编辑之友,2014(5):19-21.

[7] 王艳玲.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J].新闻爱好者,2015(3):66-68.

[8] 尹文卉.碎片化阅读状态下的读者培育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1(6):75-77.

[9] 余人,穆潇,袁玲.大学生微信阅读的优化与拓展[J].编辑学刊,2016(5),33-37.

[10] 杨晓丹.微信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5,1(18):39-40.

[11] 王玲宁.采纳、接触和依赖: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大学,2014(6):62-70.

[12] Venkatesh V,Davis F 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4.

[13] 周彩霞.基于扩展TAM模型的大学生接受微信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5):7-11.

[14] 欧阳瑨茹.微信朋友圈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15] 陆佳慧.基于TAM的大学生微信采纳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6] 李姗.微信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7] Maslow,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4):370-396.

[18] Greg B F,Chen Y N,Varun G,et al.An Application of Expectancy Theory for Assessing User Motivation to Utilize an Expert System.[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5,9(3):183-198.

[19] 靳志伟,侯其锋,房亮.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心理学分析[J].时代教育,2015(5):5.

[20] 高洁,李明军,张文兰.主动性人格与网络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5(8):18-22.

[21] Ruggiero T E.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 in the 21st Century[J].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2000,3(1):3-37.

[22] Gan C,Wang W.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social media:a comparison of microblog and WeChat[J].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5,17(4):351-363.

[23]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

[24]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5.

[25] (德)库尔特·勒温.竺培梁,譯.拓扑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0.

作者简介:陈航,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用户行为;徐蔡余,男,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王曰芬,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情报研究与信息分析、知识服务与知识挖掘。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微信
微信
微信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