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宅门》是年轻人的

2018-01-02 08:51郭宝昌
上海戏剧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京剧戏曲初心

在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戏剧单元中,京剧《大宅门》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更让人惊喜的是,《大宅门》的原著作者、京剧《大宅门》的艺术总监郭宝昌也来到上海为京剧《大宅门》宣传造势。在发布会上,郭宝昌不但对记者的提问有求必应,而且上海场两场演出他都亲临,结束之后还登台亮相向上海观众致谢。

郭宝昌说,他确实对上海这个城市非常偏心,为了来上海宣传京剧《大宅门》,他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还引得在西安演出的話剧《大宅门》的“醋意”——因为在西安演了八场他都没有去站台助阵。他说:“作为这个戏的原创,能拿出一个作品来上海,对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京剧这个方面,我以后会怎么走,上海会决定我的命运。”

京剧《大宅门》一直在计划内

很多人看了(电视剧)觉得好,但是他们忽略了我把多少戏曲艺术的形式渗透在里面来塑造人物。我是第一个在影视里面用京剧锣鼓武场来参与到整个创作的,所以在这方面我独占鳌头,没有人能比肩我。后来有人想模仿,但是不行,因为他不懂,这个不是会两段锣鼓经就行的,需要功力,需要长期去认识去研究。我现在正在做这个(京剧)研究,可能在年底我的一本研究京剧美学、戏曲美学的书会出来。我太专家啦,用不着一点客气。

我是东城有名的票友,我唱花脸,但其他行当我也都唱过。我们那会经常唱戏,我在学生时代就唱,中学时京剧社团我是团长,进电影学院我又成立了京剧社团,我们演出还卖票,三毛钱一场,一天下来有一百元的收入。实际这一百元呢,租剧场三十块钱,乐队三十块钱,行头三十五块钱,如果加一个蟒、加一个靠还得再花钱,这么多场演下来,收支也就是相对平衡。但我是少爷嘛,我必然要把钱拿出来请大家吃饭,还贴点钱。

创新的艺术才能代代相传。只提流派流派的,这有意思吗?我觉得这就是克隆,就是复制。你最高的荣誉就是你像谁谁谁,这有意思吗?学得再像你也不值钱。只有承袭没有叛逆就不要干这行了,这有意思吗?你跑哪儿去了,你有个性吗?

比如说,后来都是女孩子学梅派。女孩子要学男人怎么诠释女人,从头做起,这不是很可笑吗,这不是绕了大弯了吗?杜近芳先生是从女人的视角来演女人。我也希望我们的(戏曲)编导演从女人的视角来诠释女人。

李卓群对传统戏的承袭和叛逆感动了我

我记得当时和院长(编者注: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来)在白塔寺吃的饭,谈京剧《大宅门》合作事宜,吃完饭以后(我)没表态。为什么没表态?因为我找不到合作者。现在大部分的京剧方面的内行不懂编导,而影视圈里的编导人才不懂戏曲。以前电影厂的大家有好多是戏曲的行家,比如石挥导的《天仙配》,(大家)不但撑起了电影,而且撑起了戏曲。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人)了。我想要找一个好的合作者,很困难,终于在小剧场看到了一出戏《惜·娇》的时候,我觉得《大宅门》有希望了,可以做了。

我周围文艺界的朋友都知道我想搞京剧大宅门找不到人,给我推荐《惜·娇》。我先看的剧本,当天晚上拿着手机看了三遍。看完三遍我就傻了,我们京剧界还有这样的年轻人!后来我看了《惜娇》的录像,很粗糙的那种录像,构图什么的都没有就是录像,但是我也看了三遍。我觉得看到了一个天才。这是一个非常难做的戏,因为它原身就是两个难度很高的传统戏《坐楼杀惜》和《活捉三郎》,改编居然能做得这么好。李卓群在跷上做足了功夫,大家在看这个戏的时候,面对台上的绝技,会去思考小脚是一种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是男性的性玩具,这个让我觉得(这个戏)具有了相当的深度。这样的深度在以前所有的传统戏中都没有。她对传统戏的承袭和叛逆感动了我,所以我觉得我找到了合作者。

初心只为把年轻人弄进剧场

我觉得戏曲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艺术都高的一点是:我们在做游戏,他们在装。戏曲是游戏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们是最先锋、最前卫、最现代的,但是整体的意识形态上、观念上,(以前的戏)太腐朽了,太糟粕了。一定要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上。年轻人来改造京剧,(让京剧)跟上现在时代的步伐、跟上现在年轻人的步伐,和年轻人的思维接轨,按照这样的思路思维来改造京剧。

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不去创新,戏曲能有什么前途?不要对年轻人的创新指手画脚。(对京剧《大宅门》)我没有要求过演员们要按什么路子去演,我不要求窦晓璇参照任何人来演杨九红。我觉得就按着人物走,按着你们的理解去走,所以我觉得我们(这部戏的)演员好就好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了他们对人物的理解,这点是我最满意的。

采访那么多次,我每次都还要讲讲我的初心和目标,我就是想把年轻人弄进来,我就希望年轻人肯于掏兜、肯于买票、肯于进剧场。(如果)他看完了京剧《大宅门》觉得,哇,京剧很好看嘛,以后有这样的戏我还要看,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我们人人有这样的初心和目标,年轻人一定会靠拢你的,京剧何愁不繁荣。

再做第二部?看上海观众反应了

现在真不敢设想(再做第二部)。其实这次来上海有重大的试探的成分。我特别欣赏上海的观众,话剧《大宅门》来上海演出,上海观众几乎是巡回演出中最热情的。以前戏曲界一向有“北京成名上海出名”之说,那会,要看上海人什么态度,才能决定演员的前途。

在京剧这个方面,我以后会怎么走,上海会决定我的命运。做了这样一个戏,受不受欢迎,观众喜欢不喜欢,票卖得出去卖不出去,青年人能不能够接受,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以后,我才可能决定下一步。我也希望我们的团队,通过在上海的演出能够有所提高。刚刚(艺术节组委会)领导介绍(《大宅门》票房很好),我已经开始在心里挠痒痒了。

(采访 /忻颖)

猜你喜欢
京剧戏曲初心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京剧人设》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