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愿之火点燃心中大爱
文 | 李娜娜
教育,植根于爱,为爱而来。爱,是教育的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每个教育者要坚守和传递的精神内核。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客观条件有限,需要面对的困难颇多。但是,所有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不利的条件也包含着有利的因子,在这种认知下,诸多限制反而激发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热情。魏善庄二小人坚信,做教育要怀有一颗赤诚之心,要促使教育回归本真。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育理论的深刻解读,学校逐步将“大爱教育”确立为办学特色,提出“用爱浇灌生命之花”的理念,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培养目标融入日常教学行为之中。现阶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尤为显著。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是最易唤醒师生内心大爱的方式,是提升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携手共进中,志愿之火已愈燃愈烈。
志愿服务活动是学校为完善课程体系和深化“大爱教育”所做出的选择。李宝进校长认为,“公益”是“爱”的世界语,是地球人对“爱”的共同表达,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积小爱成大爱,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与学校“大爱教育”主旨高度吻合。具体而言,学校志愿服务队伍的诞生有着特殊的背景。
首先,是基于少先队员成长层面的考量。开启志愿服务活动是响应北京市教委保证10%课时用于学科实践活动要求,借以丰富少先队员学习生活的体验,培养少先队员核心素养,引导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奉献他人与服务社会的快乐。其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爱教育”的延伸。志愿服务活动与“大爱教育”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由“大爱教育”生发的“爱众亲仁,博学成才”的校训驱使学校向志愿服务行动靠近,希望借助这一形式更好地发挥学校特色育人的作用。再者,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少先队员的学习、生活有效融合,内化于少先队员之心,外化于少先队员之行。
有了这样的思考,2015年10月,学校“爱心使者”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开启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探索。服务队于当年11月加入北京星光志愿者协会,并确立了“心手相牵,快乐志愿”的服务理念。自此,学校志愿队伍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志愿队伍诞生之后,学校在促进其成长壮大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利用2016年5月在魏善庄镇召开的“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以及2017年5月在魏善庄镇召开的“现代都市休闲论坛”等大型活动,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到活动的服务中,借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少先队员上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大爱精神的生动一课,也使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与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力促志愿服务课程化课程是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课程化是师生易于接受的普及方式。学校将禁毒知识与品社课程整合,通过鼓励小志愿者们争做禁毒讲解员,宣传禁毒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侧面强化品社课的实效;通过开发“月季小花朵”等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活动与科学学科的整合,让志愿者们了解月季花的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科学理念;在区、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星光志愿者分会还与著名古琴大师、非遗传承人钧天坊董事长王鹏先生达成共建意向,在学校内建立古琴教室,传播古琴文化,并将钧天坊作为魏善庄二小教育实践基地。以钧天坊古琴文化讲解为主题的小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少先队员的文化自觉意识,成为语文学科课堂的有效延伸。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杨松部长参加学校志愿活动
助力区域文化建设,力促志愿服务全员化学校所处的魏善庄镇,距离即将落成的北京第二国际机场仅仅5公里,这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打造“首善之地”是魏善庄镇的基本发展理念,而学校的“爱·仁”文化与地区的“善”文化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学校拥有能够号召全体师生、家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的鼓励下,师生和家长们在“志愿北京”官网进行了实名注册,成为一名正式的在册志愿者,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服务的“全员化”。
以少先队员体验活动为载体,力促志愿服务常态化学校少先队在校内设置了适合队员年龄特点的志愿服务岗,如爱月护花岗、友爱互助岗等共 28个,队员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愿报名,少先队会随时调整岗位和人数,让每个少先队员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学校还积极与校外机构联系,开辟数个校外志愿服务阵地,如打工子弟“行知学校”“北京SOS村”、北京禁毒教育基地、钧天坊古琴基地、坦博艺苑、泓文博雅等文化产业基地,充分整合、调动校内校外两方有利因素,为志愿服务活动增添内涵,使志愿服务成为少先队员的常规活动。
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齐,力促志愿服务规范化有科学的价值观作指导,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学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央有关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同时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开展得有理有据,有礼有节;通过组织辅导员和队员深入学习志愿者服务的理念,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让志愿服务活动变成少先队员的一种生活方式;打造以助老、关爱、助残、讲解四大类服务项目为依托,以育人、服务为宗旨的全国首个小小志愿者志愿团队,努力挖掘志愿服务活动潜在的巨大教育价值。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实现志愿服务品牌化一个项目只有铸造成为品牌,才可能拥有持久的生命活力。学校在“大爱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敬老、助残、志愿讲解、“童心相依”等活动培养少先队员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责任,使少先队员对自己身为一名小小志愿者而产生高度的自豪感,进而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学校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每一个品牌活动中,这些小小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心感染着每一个服务对象,给那些五保老人和残疾孩子送去了欢乐,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科学的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对志愿服务活动而言同样如此。学校管理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如何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是一个重要命题。坚持以大爱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治法治结合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爱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是魏善庄二小的愿景和期望。为此,学校做了多方努力和尝试。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队伍的“领头羊”职能学校力求在杂乱无章的管理任务中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让各个部门都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效能。同时,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将广大干部“推出去”,督促其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力争成为教学专家型的管理者。
强化工会职能,以“体面工作,健康生活”为目标,开展学校工会工作长期以来,学校都是以“三深化”作为开展工会活动的具体方向,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以高质量的活动满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送温暖工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深化自身建设,增强履职能力。另外,学校还借助深入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逐步提升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学校希望工会能够成为教职工们的温馨之家,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规范后勤保障,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一个安全、舒心的大环境是实现师生自由发展的必备条件。为了做好后勤工作,学校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校园呈现出“人文、精致、实效”的特征。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校徽、校旗、环境标志等都成为学校文化的外显。而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档案完善、资产管理与维护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年层层签订的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安保制度,确保无重大事故发生。
调动积极因素,为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使得学校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奠定了共同的认知基础,形成了坚实的思想保障,明确了共同的发展愿景;通过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长、完小校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德育干部、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突出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与模范带头作用,要求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形成组织保障;此外,学校还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形成经费保障等等。
发动两大主体——教师与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是确保管理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学校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深挖家长资源,完善各级家长教师协会建设,让家长、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既能形成强大的家校共育的合力,又能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区教委周爱彬副主任参加学校承办的大兴区“共享阳光 志愿同行”红领巾志愿者服务推进会活动
>>中东欧青年干部考察团到校交流志愿工作
在李宝进校长看来,教师是学校的智力源泉,也是少先队员最亲密的伙伴,他们通常被看作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关注教师成长其实就是在为学校的持续发展积蓄能量。志愿队伍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四种素养的提高,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团队。
>> 2015年11月15日魏善庄二小志愿服务组织正式加入星光志愿者协会
>>校星光志愿者协会元旦志愿活动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能够在少先队员中取得威信的保证。因此,学校把重点首先放在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人格力量上。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包含着奉献的精神与特性,可以说是教育界的“志愿者”。教师的言行就是少先队员的“风向标”。学校意识到,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才能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应有的保障。为此,学校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少先队员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以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与研训一体化,力促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大处着眼,还需细处入手。在教学方面,学校以“深综改”为抓手,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多种教学能力;以“生态课堂”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出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并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在创新培训方面,学校构建了完整的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发展搭设舞台,通过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此外,为了勉励教师进修,学校正在努力构建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及其对少先队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关注骨干班主任的评选,以培养出更多“专注、专职、专业”的教师。学校专门为教师量身打造的“教师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位教师的成长历程,明确了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结语:志愿服务活动只是魏善庄第二中心小学特色发展的一个部分,是学校目前仍在大力推进的“典型”。此前,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与武术社团等已经十分成熟,并屡次斩获国家、市区级大奖。一份份闪光的荣誉,让教职工们满怀信心,促使他们在漫长的教育征程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长远。
志愿行,传大爱。爱的教育是永恒的,它关系到每一个生命体的全面、完整的发展。在未来,魏善庄二小将继续高擎志愿服务活动的火炬,点燃师生内心的大爱,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