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2018-01-02 05:44:26古卫权杨胜利罗灵均张小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右乳胞浆颗粒细胞

古卫权 杨 劼 杨胜利 叶 俊 王 飞 肖 叶 罗灵均 张小文 赵 宁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佛山 528000)

·病例报告·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古卫权 杨 劼*杨胜利 叶 俊 王 飞 肖 叶 罗灵均 张小文 赵 宁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佛山 528000)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生于乳腺者较罕见,占此类肿瘤的5%~8%[1],临床易误诊为乳腺癌。我院2013年诊治1例GCT,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年余入院。入院前曾在我院门诊行右乳肿块粗针穿刺,病理报告提示为GCT。体查:右乳下象限皮肤见“酒窝征”,可扪及大小约2 cm×1 cm×1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无压痛,与皮肤粘连,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彩超示右乳实性结节。临床诊断:右乳GCT。全麻下行右乳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取肿物为中心的皮肤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分离周围皮瓣,切除部分皮肤、肿物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术中见右乳下象限肿物,大小约2 cm×1 cm×1 cm,质中,白色,包膜不完整,与皮肤粘连。切除包含肿物在内的区段组织大小约5 cm×4 cm×4 cm。术后病理:带皮组织皮下见灰黄结节1 cm×1 cm×1 cm,镜下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软组织颗粒细胞瘤(图1、2)。免疫组化:Vin(+),NSE(+),CD58(+),S-100(+),CK(-),CgA(-),SMA(-),E-cadherin(-),Ki-67约1%(+)。术后第9天出院。随访3年,未见肿瘤复发。

图1 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呈条索样生长,间质纤维化,间质见淋巴、浆细胞浸润 (HE染色 ×200) 图2 乳腺颗粒细胞瘤S-100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200)

2 讨论

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最早是1926年由Abrikossoff首次描述,最初被认为是肌源性肿瘤,故被称为肌母细胞瘤。

2.1 临床特点

GCT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发生部位为舌部,其余可发生于消化、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在乳腺者极少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通常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质硬肿块,多发于内上象限[2],也有报道发生在外下象限,可侵犯乳头[1,3]。肿瘤位置表浅可致皮肤回缩而形成“酒窝征”,本例就有“酒窝征”;侵犯乳头可致乳头内陷;发生在深部的可固定在胸肌、胸壁。X线影像学特征:有致密核心,无钙化,呈星芒状轮廓的包块,但常表现多样性,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也可界限不清分叶状,有时出现边缘毛刺状假恶性图像。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均易误诊为乳腺癌。

2.2 病例特点

GCT绝大部分为良性,直径多<3 cm,极少超过5 cm,个别可达6 cm,约2.5%的乳腺GCT为恶性,体积较大(平均7.9 cm)[4]。切面实性,灰黄、灰白、灰红色。细胞学特点呈不规则片状排列,细胞大,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境界清楚,胞质非常丰富,嗜酸性大颗粒状,可见裸核,细胞核较小,大小较一致,形态较规则,核仁较圆。冰冻切片和组织切片光镜检查基本一致,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分布,但几乎无病理性核分裂像,在肿瘤中或卫星灶的周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可围绕导管和小叶,也可浸润到小叶内。恶性者生长迅速,局部广泛浸润,排列絮乱并伴出血坏死,细胞异形明显,核分裂多伴大量病理性核分裂像,部分病例还可发生转移[5]。免疫组化:S-100、NSE、Vin均阳性,CEA、CK、ER、PR等均阴性。

2.3 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乳腺癌:乳腺GCT有浸润特点,肿瘤细胞可以延伸至脂肪组织、乳腺实质甚至肌肉组织中,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尤其是在冰冻切片检查时,当病变有胶原性间质时,与硬癌非常相似,如果在病变中发现导管内癌的成分应考虑为大汗腺癌。黏液染色灶状阳性,免疫组化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EMA)阳性支持癌的诊断,而乳腺GCT缺乏上皮性标记,ER(-),S-100强阳性表达。②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细胞多为圆形,成片状或腺泡状排列,核圆形多偏位,可见到毛细血管网[4]。GCT一般背景较干净,不呈腺泡状排列,故易鉴别。③转移性肿瘤:特别是转移性肝癌或转移性肾癌,病史和免疫组化染色均有助于鉴别。④冬眠瘤和黄色瘤:GCT细胞胞浆内有小空泡,易误诊为冬眠瘤和黄色瘤。黄色瘤或冬眠瘤细胞胞浆内空泡较大,颗粒较小,脂肪染色阳性,而GCT脂肪染色阴性。⑤成人性横纹肌瘤:GCT和成人横纹肌瘤胞浆内均有明显的嗜酸颗粒,但横纹肌瘤的细胞膜明显,胞浆内可见纵纹、横纹或棒状结构,也可见胞浆内空泡,其核常偏位,间质稀少,PAS染色横纹肌瘤呈阳性,嗜酸颗粒可被酶消化。GCT境界不清,核居中,间质多丰富,颗粒不被酶消化。

2.4 治疗与预后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GCT的主要手段。广泛局部切除达到边缘阴性是治疗的最佳选择,预后好,切除不完全可出现局部复发。恶性乳腺GCT需要扩大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化疗和放疗效果不确切、不敏感[6],预后较差,多在诊断后4年内死于淋巴或血行广泛转移[7]。本例随访3年,无复发和转移。我们建议行乳腺肿物的局部扩大切除术,手术至少切除肿物及其周围3 cm或以上的组织,切除范围足够才能达到最好的预后。

1 Scaranelo AM, Bukhanov K, Crystal P, et al. Granular cell tumour of the breast: MRI finding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r J Radiol,2007,80(960):970-974.

2 黄文斌,薛德彬,主译.乳腺病理活检解读.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3-346.

3 Adeniran A, AI-Ahmadie H, Mahoney MC, et al. 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 a series of 17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reast J,2004,10(6):528-531.

4 武忠弼,杨光华,主编.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81-1682.

5 Armin A, Connelly EM, Rowden G. An immunoperoxidase investigation of S-100 protein in granular cell myoblastomas evidence for Schwann cell derivation. Am J Clin Pathol,1983,79(1):37-44.

6 Chen J, Wang L, Xu J, et al. Malignant granular cell tumor with breast metastasi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 Lett,2012,4(1):63-66.

7 Silverberg S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urgical management. New York: Chichester Brisbane,1983.233.

D

1009-6604(2017)12-1151-02

10.3969/j.issn.1009-6604.2017.12.028

*通讯作者,E-mail:yjie@fsyyy.com

2017-04-05)

2017-07-18)

李贺琼)

猜你喜欢
右乳胞浆颗粒细胞
乳腺胰腺来源转移癌1例
MicroRNA调控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浙江医学(2020年13期)2020-07-30 08:32:44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1例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2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胞浆小滴、过量残留胞浆与男性生育之间的关系
肺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2013年全国175家临床实验室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比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