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特稿)

2018-01-02 05:04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2期
关键词:普遍性马丁教授

本刊记者 夏 炎

科学与艺术(特稿)

本刊记者 夏 炎

马丁教授(左三)应邀为科学中国人题词,左二为科学中国人执行社长兼总编辑张刚。

李政道先生曾在他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一书中提到: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用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此,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本期科学与艺术(特稿)刊登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查尔菲教授来访中国时应邀为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所作演讲节选。

Scientific success comes via many routes.

专家简介:

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出生于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2008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特邀嘉宾。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猜你喜欢
普遍性马丁教授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神笔马丁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未来人马丁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