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文学常识】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字晓岚。
【重点字词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
2.山门圮于河 ( )
3.阅十余岁 ( )
4.棹数小舟,曳铁钯 ( )
5.是非木杮 ( )
6.湮于沙上 ( )
7.不亦顛乎 ( )
8.一老河兵闻之 ( )
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
10.可据理臆断欤 ( )
【通假字】
曳铁钯 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3.是非木柿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4.阅十余岁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5.盖石性坚重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6.但知其一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7.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8.转转不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1.棹数小舟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文言句式】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省略句:以为顺流下矣。
【问答题】
1.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寺僧、讲学家的方法为什么不对,而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3.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