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探析

2018-01-01 14:56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匠院校

陈 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1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建设。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高职院校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孕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内涵表现、现实困境、路径选择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

1 新时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体现

1.1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体经济必将承担起更大更重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业的整体质量亦是如此。职业道德可以对职业行为进行规范,为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供规范保障。高职毕业生多为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员工,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直接操作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然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服务业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2 打造企业竞争品牌的需要

在买方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以品牌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品牌的外在表现是市场口碑,内在体现是产品质量。品牌的打造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个体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汇聚转化而成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在将人才输入企业的同时,也输入了企业需要的潜在的竞争“软实力”,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1.3 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德才兼备德在先,成功的职业人,技能与品德缺一不可。在职业生活中,品德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可以释放职业人的职业价值,是职业人被社会认可的重要标签。缺乏职业道德的人,由于脱离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要么懒散怠工、要么投机取巧,反而禁锢了职业道路的发展。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职业人,势必会努力按照职业要求查缺补漏,进而提高职业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前进。

2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内涵

2.1 爱岗敬业:价值观属性的重要范畴

爱岗敬业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从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献身事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实处,进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贡献。实际上,职业道德一直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无论是笔染墨池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是光辉的文学作品形象保尔·柯察金,他们的闪光点都是敬业精神,遵循的都是职业道德。可见,职业道德教育担负着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学生的学业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培养其对岗位的热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2.2 诚实守信:立业之本与职业品牌的体现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诚,指的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信,指的是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言而有信、诚实不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可见,“诚”和“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公民的道德品质、道德规范、道德责任,更是职业形象、职业品牌的体现。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才能做到遵纪守约、诚实劳动、关爱集体,才能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可见,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2.3 精益求精: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核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益求精,是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及服务人才,其工作具有应用性,也可以说,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大国工匠、现代工匠。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自然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也会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显然,工匠精神作为道德教育目标,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核。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明确、提倡、培养和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4 担当负责:衡量职业素养的标尺

担当负责指的是“在其位,做其事,负其责”,它是职业人必备的一种履职能力和工作作风。担当负责体现的是职业人勇于接受和敢于挑战的态度,是衡量职业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高职院校应把担当精神的塑造列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锤炼意志品质,提高个人履职能力,还要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强化效率观念。

3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3.1 战略决策虚列化,尚未落实到操作层面

从战略层面看,各高职院校都能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院校也已将职业道德教育列入议事日程,甚至成为工作要点,但是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短期效应不明显,加之难以进行有效的测评,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在操作层面拿出科学的、有效的实施路径,从教育主体、组织架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上,尚未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3.2 教育目标模糊化,尚未体现问题导向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长远看,应该把教育目标放在如何去引导大学生一生的成长上;从短期看,也要把目标放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创业上。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正是这种教育目标的需要。当前一些大学生自私、功利、浮躁现象明显,缺乏奉献意识、实干精神、责任感等,不利于就业和发展。一些高职院校未能正视这些问题,职业道德教育做不到对症下药,目标不够清晰,不够明确。

3.3 教育内容碎片化,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职业道德既具有一些共性的内容,如敬业意识、协作意识、诚信意识等;也具有依据工作情境的不同而体现的个性内容。现代社会的职业分类趋于细化,专业化程度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进行调整。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体系,应该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当前,除了部分高职院校设有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或在专业教学中渗入一些岗位规范教育内容,但更多的院校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体现相关内容,且比重不大。[1]零散的内容呈现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碎片化特征。

3.4 教育方法空泛化,尚未遵循教育规律

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行为层面,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落实。在思想层面,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很难对职业道德有系统的认知,更难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行为层面,由于没有充分的实践作为保障,学生缺少机会将职业道德通过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缺少机会体现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难以体会获得感。此外,有的教师不熟悉职业道德课教学的特点,没有注重职业道德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讲解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4.1 提高认识: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育目标

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质量合格才能顺利求职择业,发挥价值;“产品”声誉良好,才能提升学校的声望,促进学校发展。“德才兼备”的“德”,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据首要位置。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关乎学校的社会声望和长远发展,不能让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育目标,切实让职业道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中,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如学校管理体制、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与职业道德建设并轨设计。应当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保障职业道德教育顺利开展。[2]

4.2 构建体系:以课程为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着力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放置其中,如敬业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道德修养常识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传授相关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突出职业道德的行业特征,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道德。

4.3 改革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

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变灌输式教育为参与式教育,重视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运用。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除了专业知识教学中对职业道德常识的传授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外,更要重视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育人将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具体化、现实化。三是坚持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原则,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演讲、辩论、征文、精英报告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开设劳动课等方式,培育学生的责任感、敬业意识、诚实劳动观念。四是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走访、技术服务、暑期锻炼等方式,着重培育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

4.4 科学评价:认清功能,坚持客观、多元、全面原则

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要合理界定并运用好教育诊断、教育导向、教育激励、教育鉴定的评价功能,要立足于学生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诊断与鉴定,要把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上。其中,诊断功能应聚焦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要对实习或实践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诊断;导向功能应体现在对具体岗位职业道德的生成上,坚持问题导向,循循善诱;激励功能应该帮助学生在职业道德的实践中体验获得感;鉴定功能主要是为学校评先争优、为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提供依据,这是评价的实用功能,宜适度使用。

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可以是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社会服务对象、学生代表等。在评价方法方面,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要结合使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进行量化测试,内容要侧重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同;对于学生在实习或实践中的表现,可采取质性评价,合理描述,帮助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苏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J].教育评论,2014(11): 102—104.

[2] 张淑琼.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 97—100.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