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驾云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00)
家庭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过程中最不可或缺和忽略的一部分。即便如此,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家庭教育在我们的教育合力中并没有发挥好其该有的作用和功能,人们的关注点和焦点依然是寄托于学校教育,自己外出打工负责赚钱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孩子的一切成长交给学校和老师。这是一直以来人们想解决但又不知从何着手的一个盲区,也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思想浪潮涌动的时代,家庭教育将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具深远的影响作用。家风的形成和建设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得以延续和开展的重要基石。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家风诗》中,往往和门风互用,蕴藏着对传统的继承之意,彰显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反应其独特之处。中国自古以来重家风,我们今天谈家风,没有一丝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是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时至今日,家风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指导思想下,家风又具备了新的活力。
历史文献中将家风标为中性词,对其或称誉或贬损。即便在传统社会,也只有忠厚、清廉等美好的品质才会被视为长久传世流传之风。《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等成就了一个个家族的兴旺,甚至成为了名门望族。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教育子孙要像竹子一样刚正不阿:“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曾国藩的“崇勤”家风教育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告诫子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除了榜样性,传统家风还具有社会性和传承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必然与社会风潮相适应。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的儒家文化,到程朱理学兴起新增“烈”品格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认可,再到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思想,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古代为人处世之道为基础的传统家风。而“知行合一”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了人们民主觉悟的同时,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础,形成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新时期家风教育土壤。新时代的家风更加追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和谐。当传统与现代,约束与自由、保守与创造相遇,传统家风该何去何从?是全盘否定新思想新文化还是完全自我抛却?马克思主义认为看待事物应该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要摆脱形而上的、片面、孤立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其最根本的规律。它揭示着任何事物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对立,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传统与现代虽对立,但又和谐统一。现在的质变是以前的量变积累演变而来,两者绝不是孤立对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并传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要接收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取其精华。新时期我们要将家风和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民族进步的重要基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规律和作用。家风也是如此。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一家之风是该家庭经过历史汰选、传承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生活的结晶,有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方式,对家族乃至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转型,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家庭构建模式也不同于传统家庭模式。传统家风家教要获得新时代的生命力和话语权,除了必要的传承和借鉴之外,更为关键的还要做好创新和发展。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使法治和德治两者相得益彰。道德、法律、宗教等是国家治理的手段选择,其中,法律与道德则是阶级社会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我国的德治思想历经了上千年,从儒家学派的“仁政”“德治”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再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确立。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今天我们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新时期的国情和形势,重构家风建设,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批判传承,且又推陈出新,建设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兼具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型社会主义家风。
“红色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家风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集中体现:将传统家风中的精华与社会历史紧密结合、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活力,凝结出具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精神食粮;其次,新家风的构建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需要融入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吸取并升华传统优秀家风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新时代家风创新性的来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家庭培养的不仅仅是继承者,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警醒着我们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21世纪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农民工浪潮、“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老龄化”“421家庭模式”等词汇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社会热点、社会焦点问题越来越突出。彭宇案、小悦悦案、徐玉玉案、北京八达岭老虎咬人案等进而演变出的“碰瓷问题”“诚信问题”“扶不扶问题”“信息诈骗问题”“网络暴力问题”等等,也在侧面警醒着我们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家规利家利民利国,反则害人害己害社会。在21世纪重构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更是新时代教育的呼唤。“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像今天这样重视家风建设,家风、政风、党风构成了当下中国的社会风气。
大致分来,传统家风可有六大类型:家国情怀类、积德行善类、勤俭持家类、尊老爱幼类、修身处事类、择善为邻类等,多以“伦理道德、修身处世”为主。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知道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看出,传统优秀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通之处,有助于我们将其提炼升华为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以立家规正思想。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坚持思想上不走邪路、歪路,把握引领方向,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犹太民族,非常重视知识,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他们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所用,是能够创造犹太人的未来、实现犹太人的梦想的下一代。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其人口总数约1600万!享誉世界的马克思、爱因斯坦、贝多芬、毕加索、海涅、门德尔松、弗洛伊德等等都是犹太人。一个重知识爱阅读的民族,毫无疑问是卓越的,但它首先源自于家庭的养成教育。我国古往今来同样有崇尚书香的世家:一门三学士的苏洵、苏轼、苏辙;同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王献之;明朝“心学”创始人、文韬武略的王阳明,其父为当朝状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是叔侄等等。历史告诉我们家风正,才能思想明,才能培养出自己真正的继承人。家风正,才能民风淳,进而构建互敬互爱、诚信友善、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现今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价值观扭曲,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更有甚者家风不正全家贪腐,败坏党风国风,使党民之间的鱼水情受到挑战。继承和发展优秀家风,严抓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以家风正党风。廉洁治家、从严治家是廉洁从政的前提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 “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中,严于修身、党性修养等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2]因此,不断学习是领导干部提升的重要途径。革命先辈们的家风家训,彰显了共产党人所特有的风骨。
树家风,要做到慎独慎微,遵守党纪国法,不谋私利。周恩来设定的十条家规,既是对其高尚人格的写照,也蕴含着正气清廉的家风,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朱德通过对后人的心口相传、言教身教,形成了“以德树人、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
树家风,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禁以权谋私,权力观异化畸变。革命先辈习仲勋也是为官清廉的典范,“家国情怀、家庭和睦、勤俭持家”的家风清正朴素。习仲勋教子严格,家风淳朴,告诫子女要“夹着尾巴做人”,不允许有任何的优越和特殊。在习近平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提到,要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激励着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去,心中始终有盏明灯指引方向。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调节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无不把家风和个人修身立业紧密相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从端正家风正党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形象。新时期党员领导更要继承好、发展好革命前辈们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同时要立好家风、管好家人,培养亲属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带头做表率。唯有此,才能构筑和谐社会,才会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才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EB/OL].(2014-03-10)[2017-09-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0/c_119700031.htm.
[2] 习近平.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N].人民日报.2013-06-29(0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2).
[4] 白海燕.中国好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5):36—40.
[5] 王明高.优良家风: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J].幸福家庭.2015(08):16—18.
[6] 吴根平.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不可小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01):71.
[7] 郑好.家风流变小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5):81—84.
[8] 施亚波.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路径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06):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