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2018-01-01 11:43:29
关键词:教学质量专业检测

叶 生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称为“检测专业教学团队”)依托交通行业和企业资源,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实施有效途径与措施,发挥团队知识、技能、资源、信息等互补性优势,协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1 实施途径与措施

1.1 建立科学机制

建立检测专业教学团队的考评机制,完善运行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完善监督体制,对考核过程和结果全程监督,确保考核公正、公平、公开。建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教学资源优化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力,推行制度建设常态化。建立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经验分享的长效机制,构建教学质量控制平台,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使其成为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的教学有机体,促使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

1.2 强化师资建设

检测专业教学团队包括专业带头人1名,副教授以上的骨干教师7名,副高以上的兼职教师5名,青年教师6名。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首先,专业带头人影响着着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从教学方法、教学成就、教学效果、科研与学术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考量,固强补弱。专业带头人不定期到企业学习,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参加教学研讨会及学术交流会,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1]其次,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制定骨干教师发展计划,通过培训、外出进修、参加会议,主持或参加教改课题或科研课题等途径,促使他们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选送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讲任务、教材编写与课程建设。

青年教师遵循“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团队建设不断拓宽青年教师成长锻炼的平台,鼓励他们参加技能大赛指导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定期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培养兼职教师,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利用兼职教师企业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现校企之间人才培养的对接。学院实施“常岗优酬”制度,稳定兼职教师队伍[2]。

师资建设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实现知识、技术、资源的分享与增值,成绩与成果共享,责任与压力共担。通过示范、竞赛和互动交流,加强团队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氛围,扬长避短、各司其职,夯实基础,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发挥教书育人、能力塑人的作用,使得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中薪火相传。

1.3 狠抓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优化重组课程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课程建设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课程网络资源等方面,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重视相关课程的衔接和教学延伸,丰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完善多媒体教室、课件、教案和试题库,及时升级与实验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系统,增强教学效果。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把《桥涵检测》、《隧道检测》等6门核心课程建设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实现了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打造高效流畅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化、差异性的需求。开展教材建设工作,推动信息技术运用,提炼课程逻辑、梳理课程思路,编写国家级教材3门、《公路检测》省级系列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12门,突出教材的实践性、先进性、适用性。

1.4 深化教学改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方法的实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与效果,拓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团队的竞争力。检测专业师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技能大赛奖项26个,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教学和教学改革并驾齐驱[3]。推进实习、实训与实践协同发展,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团队成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成功申报基金项目12项,撰写和发表教科研论文15篇。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促使教学成果示范作用最大化,创新教育思想,提升团队教科研的软实力。

1.5 建设实训基地

2018-04月,与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土木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微视频拍摄制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和软件等,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提升了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达到合作效用的最大化。需要强调的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软硬件要同时抓,不能偏废,避免软件不能满足于硬件设备的需要,导致软硬件发展失衡的问题。

1.6 促进招生就业

2014-09月本专业与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从2018级开始,检测专业升级试点组建“中铁四局现代学徒制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检测专业教学团队科学分析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信息,以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提升高职生实践能力为宗旨, 检测专业近3年的招生人数超过3位数,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总体呈现招生和就业两旺的局面。

2 特色与创新

2.1 团队设置特色

建立了团队管理制度和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人为本,激发团队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学团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筑巢引凤”,引进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清晰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兼职教师队伍,培育和打造一支知识技能互补、具有凝聚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2.2 专业特色

检测专业在我校发展20多年,2008年成为我校首批申报成功的省级特色专业,2015年成功申报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专业特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提升协同育人的质量,调整课程设置思路,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建立与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及时反馈与监控教学质量,实现理论实践教学“无盲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育特色。创新试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达到“校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相互渗透,建立实训、实践课程单独考核制度和职业资格考核制度,提高岗位职业能力,体现专业特色。

2.3 课程特色

遵循“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的原则,发挥课程建设在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对学生终身发展中的价值。课程突出专业性、强调实用性、体现先进性。鼓励教师编写内容新颖、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做到与时俱进。课程的教学内容求宽、求新、求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技能训练含金量,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毕业生对职业变换和职业内涵变化的适应性。以“学习项目-任务”的形式实现模块化课程教学,实现课程形式的灵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建设一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精品课程。

2.4 创新性改革特色

检测专业教学团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内容整合为手段,以互动式教学为关键环节,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就业,突出专业建设实操性特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之间实现“提前培养,零距离对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运用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云课堂等平台推动知识收集、共享、监督和评价的新模式,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效率。创新专业教师跨界化资源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跨界共享教学资源,创新专业建设机制[4]。

3 结束语

检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和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专业团队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5]。发挥团队教师的群体力量,加强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持续生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专业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