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玲(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1]我们要认识到,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恒心全面从严治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关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深受“熟人”因素的影响[2]。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随处可见,而“关系”则极易衍生各种利益团体,各种各样的圈子文化和关系文化影响着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当然,这是所说的圈子文化和关系文化有别于社会成员间的正常交往,它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基本特征。这种文化反映在党内,诸如找熟人、走关系之类的不正之风曾经像毒瘤一样侵蚀着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至今尚未彻底肃清,甚至还有一定的市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极大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将会使党脱离群众,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党风与社会风气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社会风气不正最终会反映到党风中,党的不正之风也对社会风气带来严重影响。不健康的圈子文化,使勤劳实干的人得不到公平对待,失去一个个发展机会,而靠关系的人却可以平步青云,不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成了一句空话[3]。
“党内潜规则是指存在于党内的,与党的规章制度相对立的,以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为特征的,被一些党员认可并实际奉行不可名状的非正式规则或制度。”[4]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环境。解决这一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惩治腐败的重要举措[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部分地区和一些部门依然存在不按正常程序和规矩办事的现象,仍旧视潜规则为办事的“法宝”。有的党员干部在潜规则的影响下,对关系人所托之事,不管是不是符合规矩,能办的也办,不能办的也办;对人民群众的事情则能拖就拖,能办也不办,视规章制度为儿戏。潜规则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对遵纪守法的人来说极不公平,对党内政治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6]。
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久治不愈的“四风”问题痛下决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严肃整治“四风”的工作,有效遏制了“四风”的蔓延。然而,“四风”问题根深蒂固,即使当前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稍有松懈就有死灰复燃的危险,所以说根除“四风”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些党员干部对“四风”仍恋恋不舍,总有那么一种侥幸心理。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四风”现象明显减少,但是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四风”现象仍不时冒头,或者改头换面以新的形式出现。“四风”痼疾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它们各有表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发现查处,但是相对难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好改,但是却往往比较难查[7]。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反“四风”工作中引起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8]因此,只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而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的净化,又完全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可见全面从严治党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党内政治生活直接反映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也是奠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因此,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可以起到涤清政治生态环境污染源头的作用,是党的优良作风生成的肥沃土壤,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排头兵,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可以极大地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之路。为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规章,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趋于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实践表明,只要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党规,按照党的章程办事,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就会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就一定会实现。然而,总会有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党规,不按规矩办事,造成政治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必须严明党纪党规,“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执行党的章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否坚定遵守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也是检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尺子,考验着每一个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
事实证明,科学有效的制度是实现政治稳定,构建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保证党的组织、党员干部的权力在正当职权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的监视、检查、调节、控制和纠偏。要始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下大力气治理“权力泛滥”“权力枉为”等危害政治生态环境的现象。扎紧权力的笼子,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要求党员从思想上认识,从制度上约束。科学有效的制度,“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9]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始终牢牢扎紧制度的笼子,打破“潜规则”,明确“铁规矩”,把制度制约作为刚性制约,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顽疾,因此解决起来需要假以时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要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最果断的措施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党的制度建设入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体系,从而营造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