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2018-01-01 05:34:07邱战鹏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安徽供给

邱战鹏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邱战鹏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滁州 239000)

供给侧改革导向的不断深化,为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内涵、实质等的深入思考创造了积极的舆论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安徽要紧抓政策发展机遇,以“健身休闲+”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不断丰富供给内容;充分激发骨干企业、小微企业、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不断壮大供给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供给渠道。

供给侧改革;安徽;健身休闲产业;供给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明确指出,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安徽省在2017年2月和10月分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安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为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政策导向与机遇。安徽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增强全省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安徽”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体育产业乃至全省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从产业规模效益看

近年来,安徽省体育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15年全省体育产业规模达到366.1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1.26%提升至1.66%。全省体育产业在建重大项目48个,总投资额近30亿元。[1]

其中,健身休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12.71 亿元和8.4 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7%和6.87%。[2]

2015年,全省建成了国家体育旅游产业示范创建单位1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单位3个。2016年全省共有省级体育产业基地9家、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9家。

(二)从产业经营模式与平台看

目前,安徽体育健身休闲行业主要采取了三种经营模式:芜湖的公司自主经营模式、合肥的委托经营模式、淮南的合作经营模式。三种模式各具特色,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3]这为安徽健身休闲产业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开拓与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2015年“安徽体育健身网”正式开通。平台主要包括场馆预订、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各地市体育展示、体育健身资讯、体育协会社团以及体育产业商业联盟共计六大版块。体育爱好者可以通过健身网主页、手机APP在线预定场地,享受便捷、快速、安全的订场及各项健身所需的服务。“安徽体育健身网”平台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了“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为安徽休闲健身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从场馆设施条件看

1.体育场馆设施与全民健身场地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安徽省15539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66个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工程、579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31个县(区)全民健身广场、8个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建成3573个全民健身苑、7个国家级和458个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3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5274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晨晚练点。[4]

2.体育场馆利用率与开放率不断提高。2015年安徽省体育系统常年对外开放的主要公共体育场馆205个,全省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馆共举办大中型活动(500人以上)365次,共接待活动人数585.09万人次。[5]2016年全省体育场馆开展活动1000余次,培训人次30余万,接待健身人次超600万。

(四)从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看

近年来,安徽的社会体育组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2016年安徽省共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372人,其中国家级128人、一级3663人、二级3932人、三级8649人。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9449人。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共有体育法人社团组织1898个。其中,省级体育社团75个,市、县(市、区)共有法人体育社团1914个,全省各类体育社团会员总数149.7万余人。[1]

二、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与内涵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出发,用改革的办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和高端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从而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是优化政策、资源、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配置效率,激发政策导向优势,强化资源(自然+人文)支撑地位,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增强人力、资本要素融入的保障作用,推动体育健康休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体育健身休闲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主要从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环境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丰富供给内容,即供给什么,是指一国(地区)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这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身休闲产业源于体育活动,又突破了传统体育活动范畴。丰富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内容”既要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人文等特色资源,注重“健身休闲+”产业间融合发展,又要积极培育“互联网+” 新业态,实现“产业内类型多样,产业间融合发展”的休闲健身产业发展格局,为体育产业乃至经济的整体发展创造贡献。

其次,壮大供给主体,即谁来供给。这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广义而言,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本身,还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主体参与其中。不同的主体供给的方式与内容不同。壮大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主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效益优先”的供给主体格局,培植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

再次,创新供给方式,即如何供给。这是体育健身休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50%的运动健身用户经常去健身房锻炼,10.4%的用户每天都会健身,44.7%的用户每周健身2—6次,32.6%的用户每周会健身一次。这意味着,近9成的健身用户每周都会健身。[7]健身运动的高频次带来健身市场的高需求。而高频次带来的需求促进互联网产品对该市场的进入。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身休闲产业要紧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传统健身休闲企业由销售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积极构建“线下+线上”双元供给方式,提升供给效率与质量。

最后,优化供给环境。这是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保障。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旅游、文化、教育、金融、税务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畅都会直接影响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效率与质量。优化供给环境要重点从“人才、设施器材、监管”等方面改革完善。

三、推动安徽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一)丰富供给内容,增强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吸引力与市场转化力

目前,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已初步构建了合肥经济圈体育竞赛培训区、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区、皖南体育旅游休闲区和皖北民间民俗体育区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的产业空间布局。[8]

在此基础上,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要以 “健身休闲+”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以传统健身项目为基础,以户外山水陆空时尚项目为支撑,优先发展民俗民间体育特色项目,创新发展“互联网+”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供给内容,不断激发安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1.充分利用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推动全民性、日常性健身活动的持续发展。目前,安徽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及各类体育场馆开设率较高。政府、企业、社会要多方协同一致,在进一步提高各类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同时,充分利用广大群众对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徒步、路跑、骑行、广场舞等传统健身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创新理念,深入策划与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新赛事、新赛法,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满足健身休闲项目的基本供给。

2.深入推进“健身休闲+旅游”战略,打造户外山水陆空品牌项目,满足健身休闲项目的特色供给。大力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汽车自驾、传统体育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重点建设一批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公园、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3.创新开展“健身休闲+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健身休闲项目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如前所述,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正式列入健身休闲产业,为弘扬与发展安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在创新供给户外旅游等时尚健身休闲项目时,要创新推广武术、五禽戏、气功等安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弘扬安徽传统体育文化与精神,展示传统体育形象,增强安徽传统体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优化供给主体格局,激发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利益相关主体的发展活力

壮大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供给主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效益优先”的供给主体格局。

1.政府引导,增强政府政策供给的导向性。首先,政府要按照《关于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快制定和落实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资金等各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健身休闲场所自用的房产和土地,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降低健身休闲企业税费成本。其次,要加大宣传推广。政府要积极使用微信、微博、网站、报告研讨等多种平台与渠道宣传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动态,提升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2.市场主导,提升各类企业项目供给的创新性与特色性。其一,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骨干企业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创新能力打造等方面的先锋导向,不断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和利润链;其二,各类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运动俱乐部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同时,各类企业也要重点围绕健身休闲产品做好形象策划和包装推介,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3.社会参与,提高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要紧抓“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的政策发展机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积极发挥自身在营造氛围、组织活动、服务民众、承接政府项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效益优先。健身休闲企业应摒弃价格战、会员制恶意圈钱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积极创新服务项目与服务方式,改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激发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健身休闲企业与社会组织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健身休闲+旅游”项目,在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应尽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政企、民企之间的抵触与纠纷,积极争取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与支持,创造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积极营造移动健身休闲生态圈

“互联网+”不仅是互联网技术自身领域的创新发展,更是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新业态转型的助推器,并为社会经济实体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如“互联网+交通”衍生了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互联网+民生”生成了糯米网、大众点评。“互联网+健身休闲”也将揭起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合肥要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人才与技术优势,鼓励品牌健身休闲企业创新开展线上服务,营造移动健身休闲生态圈。

健身休闲线上企业经营内容要重点为用户提供线上约私教、线上约动友、线上约场馆、线上视频教程学习、线下教练授课、线下生活馆体验等健康服务,给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消费者了解健康与健身问题,在健身休闲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四)改善供给环境,不断创建健身休闲产业经营环境的高效化与法治化

优化健身休闲供给环境,就是要尽力营造一个“人才供给充裕,设施器材完备,制度监管到位”的经营环境。

1.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培育工作力度。健身休闲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要积极树立“国际视野,类型多样,多方协同,制度保障”的人才培养格局。一是要积极树立国际视野,吸纳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方式与方法,走开放发展道路。二是要明确人才类型与层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目前,健身休闲产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行业领军人才、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员以及一线服务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开展针对性、系统性都较强的人才培养培训活动,积极创建健身休闲行业“人人有位、人人有为”的人才发展格局。三是要多渠道多途径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周期性长,不可一蹴而就。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各方要协同一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选择各自人才培养重点与目标,多管齐下,不断培育壮大健身休闲行业人才队伍。四是要健全人才培养、流动配置、薪酬待遇等制度保障。

2.提升设施器材的完备性与先进性。设施器材是健身休闲产业经营项目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支撑。安徽省各地市要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积极构建“户内+户外”、“传统+特色”功能齐全且特色鲜明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网络。具体而言,科学规划居民住宅区内、周边附近健身休闲项目的空间布局,适当增加健身休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重点建设亲民、便民、利民的中小型日常健身场地设施。加快推动省内各地学校、公共体育场馆通过免费或合理收费等途径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提高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深挖安徽山水陆空等资源潜力,秉承“智慧”与“绿色”理念,加强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建设。

3.增强监管环境的法治化与规范化。一要健全健身休闲市场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定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及时披露违法违规单位信息并在全社会公开曝光,注重监管信息的共享。二要增强健身休闲市场客体的安全保障力度。加强对健身休闲设施器材、高危险性项目的安全监管,做到安全监管常态化与升级化,明确责任主体,保障消费者安全。三要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设立健身休闲消费维权援助、举报投诉热线,提升维权举报处置的能力与效率,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1]安徽省体育局.2016年安徽体育年鉴[EB/OL].[2018-01-20]. http://www.ahty.gov.cn/2018-03-16.

[2]安徽省体育局.2015年安徽省产业规模及增长值数据公告[EB/OL].[2018-01-20].http://www.ahty.gov.cn/2017-04-10.

[3]汪波.安徽省小康社会进程中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皖西学院报 ,2015(12):129-130.

[4]安徽省体育局.十二五时期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概述[EB/OL]. [2018-01-20].http://www.ahty.gov.cn/2016-12-27.

[5]安徽省体育局.2015年安徽体育年鉴[EB/OL]. [2018-01-20].http://www.ahty.gov.cn/2016-12-27.

[6]龚雯,许志峰.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 ,2016-01-04(2).

[7]健身App竞品分析体验报告[EB/OL].[2018-01-20]. http://www.oeeee.com/2017-03-07.

[8]毛学农.省政府建议建设健身休闲产业四大功能集聚区[N].江淮时报 ,2017-08-18(1).

(责任编辑 魏建和)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Anhui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Reform

QIU Zhan-p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uzhou 239000, China)

The deepening of the guidance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has created a positiv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the in-depth thinking of the goal,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n Anhui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hui should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promote a "fitness and leisure plus”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use it as a guide to constantly enrich the supply content. It should also fully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vitality of backbone enterprise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nhui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plus", to actively create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nnel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resources.

supply-side reform; Anhui;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supply content

2018-05-08

邱战鹏(1981- ),男,河南滑县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344

2018-07-02 14:24:3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242.z.20180628.1640.002.html

G812.7

A

1671-9255(2018)00-0012-04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安徽供给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2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0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