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理智与情感》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

2018-01-01 04:14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埃莉诺玛丽安奥斯丁

王 晶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 451200)

作为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的简·奥斯丁,对世界女性文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众所周知,简·奥斯丁的作品常常关注诸如婚姻、青春及家庭等女性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上。终其一生,简·奥斯丁虽然仅为世人呈现出六部小说,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被很多人认为甚至和莎士比亚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应被置于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列。1813年问世的《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问世成为妇女文学时期到来的标志。随后相继完成了《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诺桑觉寺》以及《劝导》。

男尊女卑无疑是简·奥斯丁所处历史年代的鲜明特点之一,这一点在其各个文学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的观点是,女性小说在19世纪早期多以自传为主。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动机之一便是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揭示女性所遭遇的种种苦痛从而为自己辩护。简·奥斯丁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其《傲慢与偏见》还是后来的《理智与情感》,均选择以当时英国乡间大户人家的婚姻作为创作题材,而她本人也最在意和关心这些大户人家是否会有丰厚嫁妆的女性的婚事问题。

一、女性主义

在父权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普遍的观点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而只有男性才适合主导地位,因此男性主导着写作和哲学等各个领域。当然,在父权制社会中,对女性的剥削和压制还不仅仅是在文学方面,更多的体现在经济以及社会层面。连亚里士多德都曾说过:“男性天生高贵,而女性则天生低贱;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女性主义的出现,是为了唤醒广大女性的意识,从而揭露出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种种不公平。最早的女性主义出现在法国,之后在英国和美国盛行开来,对父权制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社会影响。而英国的女性主义将文学、艺术和生活看作是不可分开的整体,故而更加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男性在父权制社会中长期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拥有写作的权利、出版的权利、评论的权利,在他们的作品中,女性被任意地加以定义和创作。在这样一个父权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长期以来,女性作家的身影一直都罕见于世。不光是简·奥斯丁,还有夏洛蒂·布朗特以及乔治·艾略特等著名的女性作家在当时均以匿名甚至是化用男性的笔名才能得以发表文学作品,这种行为恰恰反映了女性在当时要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种种艰难。但是,正是这些女性作家,通过各种艰难的方式最终成为女性文学创作的先驱。而女性主义文学多以追求女性的平等权利为主张,逐渐形成女性的自我意识,并慢慢从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主导的男权依赖中一点一点地挣脱开来,最终走向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而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中的两位女性主人公的转变也正体现了简·奥斯丁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从《理智与情感》的两位女主人公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

《理智与情感》从小说的一开头就揭示了18世纪末期英国社会的现状,那就是女性均需要用自己的婚姻来对自己的经济地位加以保障或者改善。当时,正处于父权制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缺少尊重。年轻的女性几乎都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当然也没有任何选择爱情的权利。于是,婚姻成了改变当时多数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父权制社会中,人的价值需要靠财富来决定,而对财富拥有继承权的只有男性,女性仅仅需要自幼学习一些诸如烹饪、绘画、唱歌和跳舞等用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其淑女气质的所谓“技能”,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嫁入上流社会从而改变自身命运。小说《理智与情感》中描述阿什伍德两姐妹因是女性故而不能继承父亲的任何遗产,只能任由约翰——其父亲前妻所生之子来继承。她们的生活因此而非常拮据,她们什么也不能做,只能每月等待约翰给她们些许生活费勉强维持度日。所以,这部小说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父权制社会的环境,从而为后文两位女主人公的独立和反抗意识觉醒埋下了伏笔。

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分别是埃莉诺和玛丽安。埃莉诺处处冷静,是“理智”的化身。虽然她和妹妹玛丽安一样渴望拥有爱情,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但她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她消除了任何任性的可能,从而形成了埃莉诺客观冷静的性格特征,甚至给人以冷酷的印象。而恰恰相反,妹妹玛丽安则与姐姐埃莉诺性格完全两样,是“情感”的化身。她不仅在心里和姐姐一样渴望爱情降临,同时在行动上处处表现惊人,敢爱敢恨,主动追求并向往着美好的爱情,敢于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本文将从二人对三位男性的态度上来分析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

(一)对爱德华的不同态度

从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姐姐埃莉诺对爱德华的欣赏之情,但在整部作品中,对埃莉诺这种欣赏之情的描述却又屈指可数,能让读者记忆深刻的一次也不过是她对爱德华卓越的胸襟、见识和操守的夸赞,并且维护了爱德华的品性,“他可能只是因为生性较为腼腆,一时间无法显像出来。”而这样的维护,已经是埃莉诺世界的极限了。当然,埃莉诺少女特有的羞涩也阻碍了她对爱德华欣赏之情的表达。当埃莉诺一家人后来搬到了乡间居住时,最终导致了其和爱德华的分手。而整部小说将埃莉诺的“理智”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地方要属当她听说爱德华和露西结婚的消息后。在面对如此残忍的事实时,她和其他女性一样,最初选择了自我欺骗,不相信它的真实性。但这一消息最终被确认后,埃莉诺情感中的理智最终占了上风,她用略微悲凉的语调对露西说:“很奇怪,我竟然从未听到他提起你的名字。”后来,露西给埃莉诺看爱德华幼时的照片,她的心里自然是极度失落、伤心甚至是感到了屈辱,但她不像妹妹会将所有的情绪宣泄出来,而是很快选择将这些情感都隐藏起来,等待自身慢慢消化。虽然很难想象埃莉诺所承受的痛苦,但她已经意识到了整个事情的本质而且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其他事。

截然相反,妹妹玛丽安是一个敢爱敢恨、性格火辣、直言不讳的新女性的代表。在对待爱德华的态度上,妹妹也和姐姐完全不同。当玛丽安发现埃莉诺对爱德华的好感时,她直抒己见并告诉姐姐爱德华可不是如他人看上去那般完美,而且爱德华根本不具备能够吸引姐姐的特质,他还缺少点什么东西。当然,玛利安对自己真命天子的期待和姐姐不同,她渴望的爱人不但要英俊潇洒还要对文学和艺术造诣很高。她评价爱德华不但是相貌普通而且内心永远平静如水。

(二)对布兰顿上校的态度

无论评价什么人,埃莉诺的判断都不会通过别人的眼光,而是通过观察这个人的种种言行来做出判断。一开始,玛丽安包括威勒比都明显地讨厌布兰顿上校,认为这位上校是那种大家仅仅表面喜欢实则厌恶的人,对他表现出极其不满。至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周围的人对布兰顿上校的评价普遍不高甚至是糟糕。但是埃莉诺却没有随波逐流,始终有着和其他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她坚信布兰顿上校是一位拥有智慧和理智的人,一个三四十岁的人,见多识广又受过高等教育,性情良好,还有很高的道德情操,难能可贵。

而在玛丽安看来,布兰顿上校让人十分厌恶,她甚至讽刺布兰顿上校的病症——风湿病,还直言象征衰老,在所有谈及布兰顿上校的场合,她都直言不讳自己对他的讨厌。玛丽安的心直口快注定了她永远将情感置于理智前面,也正因此,导致她最终竟然对威勒比这个伪君子一见钟情。

(三)对威勒比的不同态度

威勒比毫无理由毫无解释地离开玛丽安,让埃莉诺和母亲都感到十分难过。姐姐埃莉诺对妹妹进行善意的劝告,但玛丽安并未听从,反而公然挑衅姐姐,指责埃莉诺说是姐姐吹毛求疵才会疑神疑鬼。面对玛丽安这样的叫嚣和指责,埃莉诺再一次体现了自己理性理智的一面。因为她曾经历过相同的苦痛,所以对妹妹此刻的心情十分理解。对自己所有的委屈她并未表现出丝毫怨恨甚至不满,反而选择平静对待这样的挑衅。在埃莉诺的眼中,威勒比是个言行不谨慎甚至不检点的人,总是说的要比做的多,而且很少顾及他人感受,轻易评论别人。所以,无论玛丽安怎样为威勒比辩解,她都不会为之动容。

玛丽安对威勒比则是一见钟情。当她第一次见到威勒比时,就被其潇洒的外貌所吸引,并为其身上所谓的艺术气质所折服,情感又一次占了上风,成功遮蔽了她的视线,认定威勒比将是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两人一见钟情后,感情迅速升温发展。然而,后来威勒比却毫无理由毫无解释地和玛丽安分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玛丽安得知威勒比与其他女子的订婚消息后,受到现实的沉重打击。最终,在简·奥斯丁的笔下,玛丽安进行了自我修复,完成了自身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当年她不断讽刺挖苦的布兰顿上校最终成为了玛丽安的终身伴侣。

在《理智与情感》这整部作品中,简·奥斯丁对埃莉诺的描述是一个在父权制社会中和自我世界中努力保护和坚守自己处事标准的理性冷静女性,反映了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时,妹妹玛丽安在简·奥斯丁的笔下则是“感性”的象征,她心直口快,直言不讳,敢爱敢恨,但就是这样一位感性的女子,在人生的挫折中最终完成了向“理性”的发展和转变,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简·奥斯丁女性意识的发展。简·奥斯丁身处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在这样的社会中处于弱者的地位,那么,女性该如何在父权制社会中立足呢?简·奥斯丁认为,女性要想在父权制社会中立足,要有一个理性而冷静的性情才能努力保护自己;或者像姐姐埃莉诺那样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或者像妹妹玛丽安一样,在残酷的现实中饱受折磨,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变成一个强者,以自己的方式立足于父权制社会。“女性要是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要从根本上开始改变,首先就是要把自己变成强者,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男性。这同时也是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所表达对于女性主义发展所定义的最终目标。”[1]

三、总结

简·奥斯丁曾告诫女性获得获得幸福婚姻的途径即是理智控制情感[2]。女性在交男友的过程中,不宜像玛丽安一样任性行事,动情轻易,而应该谨慎行事,多方考虑。女方感情一旦受挫,将会面临极大的精神创伤。《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最初一直以感性占据上风,而埃莉诺则是基于理性良知和平和心态始终以理性为主导。对待同一个人,两姐妹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同样是对待感情之事,也同样面对着抉择,二人也做出各自不同的判断,价值取向背道而驰。而随着妹妹“男友”威勒比本性的逐渐暴露,玛丽安的感性理念最终使其受到了伤害并完成了向理智的转变。女性的理智是在意识到自身的需求和依赖性,意识到自身生活的保障源时才会逐渐展现出来。就像简·奥斯丁笔下的玛丽安一样,最终也会将所有的感性转化为理性,在生活和情感的挫折面前对现实妥协。

[1]杨宪平.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解读[J].文学教育:中,2012(12):8-9.

[2]王新春,康春艳.女性主义意识由感性向理智的转变:解读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111-113.

猜你喜欢
埃莉诺玛丽安奥斯丁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动物狂欢节
莎拉邦德
试析埃莉诺·罗斯福的信件处理及其影响(1933-1945)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黑人歌唱家的尊严
“辞职面试”——职场中的优雅转身
情感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