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的教学尝试

2018-01-01 03:14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笔者作文教学

徐 进

(庐江县三里小学 安徽合肥 238000)

语文教学难题重重,作文教学更是难题中的难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化解难题,寻找克服困难的途径与方法,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各方对此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许多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常处于惶恐不安与万般无奈之中,前行的步履十分艰难。笔者时常带着困惑,摸着石头过河。下面谈一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学生基本现状

乡镇小学大多地理位置偏僻,各项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图书馆、班班通等设施基本没有配齐。客观条件的不足,为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大多年龄较大、思想保守落后、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失衡,甚至没有得到正确而适当的引导,更谈不上学习上的指导。

生源质量较差,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视野不开阔,甚至偏科厌学,这些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在笔者接手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时,这些弊端逐渐暴露,着实让笔者头疼不已。看着学生们的成绩,笔者一次次反问自己:“我该怎么办?语文有那么难吗?作文真有那么难吗?”

二、学生特点

五年级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期,也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期。这时候的学生个性凸显,心智逐渐成熟,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此前提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紧迫。

针对本班现状,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作文教学两个方面。今天就谈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三、措施尝试

针对本班现状,笔者将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进行了归纳整合。具体措施如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条件简陋,就地取材,利用现有设施。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大家把看过的旧书带来,捐献给图书角,由专人负责贴上标签,将图书依次记录在册。看着琳琅满目的书刊,同学们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于是笔者趁热打铁举行了一次“图书漂流活动”,将学生分成四组,由第一组同学选择图书角中的书刊,用最快的速度看完后交给第二组,再依次传递下去。很快班级掀起读书接力赛,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谁也不甘心落后,怕拖大家后腿。

第一周结束,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读书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一组,授予其“读书标兵”的称号作为奖励。第二周,继续延伸“图书漂流活动”主题,让每个人把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读给大家听,分享读书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多同学开始有表达欲望,日记内容明显丰富。学生自行成立文学团体,进行写作比赛,主动找笔者担任评委,给他们的作品进行评比。班每周评选作文质量好、进步大的同学作为“每周一星”,给予表扬。另外笔者还为班级订阅了《少年博览》《七彩语文》等书刊,让他们不断吸收营养,多阅读有益的、传递正能量的作品。

从当初的几个小书虫,发展成一群,延伸到整个班级,两年来学生不断阅读,接触各类文学作品。看着那些小淘气一个个变得文静、乖巧、爱看书,笔者不禁喜在眉梢,乐在心头。

为了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影视作品。如在读完曹文轩的《草房子》之后,很多学生在读后感里写到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秃鹤,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把握人物,笔者利用笔记本电脑在班级里让学生集体观看了这部影片,然后再次修改他们的习作,这样一对比,进步也就一目了然了。

2.走出校园,接触自然

小学生天性爱动爱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些天性也是作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笔者一直倡导“快乐学习”,即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没有压迫感,学习不再是任务、负担,而是主观求知、兴趣驱使下的产物。这个理念同样贯穿在笔者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是自己熟悉的东西,所以笔者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融入生活。春天踏青、放风筝,夏天观荷、听蛙声,秋天上山看枫叶、采摘板栗,冬天踏雪、观察别人捕鸟……带领他们观察不同季节里的动植物变化,感受分明的四季,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听老人说故事。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放飞心灵,走出校园,拥抱大自然,使其身心健康发展,让写作成为其自身表达的需要。鼓励其畅所欲言,不求思想多么深刻,多么有教育意义,只要能记录、描绘他们独特的感受即可。

作文要多看、多读、多写,说起来老生常谈,做起来确实不易。与其说作文是老大难问题,不如说作文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慢工细活、文火慢炖,用心磨,用心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孩子们的心灵是需要灌溉、滋润的,只有用心呵护好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养料,他们才能够茁壮成长。

3.上好作文指导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人师表,笔者深知这个道理的重要性,所以每堂作文指导课都应该精心准备。一堂好的作文指导课,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调动他们存储的知识信息,然后根据要求,自动筛选。

很多学生有类似的经历:老师为了启发学生,提前准备了一些范文,让大家模仿,导致学生被这些条条框框套住,开头、结尾该怎样写,中间该如何填充材料,导致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直接套用所举事例,很少有创新。这样一味按照老师的套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作文指导课教师首先要把它当成一节正常的课来上,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搜集好的素材。其次要充分运用作文中的“第三只眼”,仔细观察每个细节,看、闻、听、尝,调动各个器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巧用描写,对于小学的习作而言,在习作中巧用动作、心理、表情等各种描写,习作的差距就会拉开。如果要求再高一点,鼓励学生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不但能使描绘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而且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师严守“三童” “三结合”“三防止”

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容易跑偏出错,所以笔者总结出“三童”“三结合”“三防止”。从这几方面来展开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得课堂更有效率和针对性。

何谓“三童”?简而言之:童心观察,童真表达,童趣题材。我们常说:大人该像个大人,孩子该像个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甚至有早熟迹象。所以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不要把成年人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其平等对话,用童心看世界。在文字的传情达意中,用符合年龄的表达方式,无须过度追求成熟、深刻,明确告诉学生:符合年龄的美才是真的美!童言无忌,童年趣事,这些题材总是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师生都应该好好利用。

何谓“三结合”?细说就是:“写”与“做”“说”“读”三方面的结合。(1)“写”与“做”结合。平时点滴行动积累成素材,勤练笔,对于小学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2)“写”与“说”结合。说话时,一闪而过的灵光,适时抓住、学会把刹那间的灵感记录下来,整理成凝练的语言文字。(3)“写”与“读”结合。广泛阅读,勤于思考,把写成的文字反复朗诵,反复修改,边读边写,边读边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何谓“三防”?细说就是:防止作文指导课误入三个误区。(1)防止把作文指导课上成一堂生动的活动课。整堂作文指导课下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不亦乐乎,动笔时学生茫然无从下笔。一堂课看起来热闹生动,但没有重点,没有主题。这是个误区,也是通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作文指导的目的在于提醒学生、启迪学生,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2)防止把作文指导课上成一节思想品德课。小学生作文的关键在于能准确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没有深刻的思想性,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说教,就非常容易把学生带进误区:作文必须揭示深刻道理或含有丰富寓意。这反而违背了初衷,与“学生畅快表达,自由说话”的练笔本意南辕北辙,背道而驰。(3)防止把作文指导课上成技巧传授课。作文纵然有固定的套路、模式,但那是相对中学生、高中生而言的。小学生正是充满活力、想象丰富、个性凸显之时,更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写出更多更好的清新活泼的文章。如果过分强调技巧、模式,那不过是新“八股文”而已。

作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教导学生克服惰性、畏惧心理,敞开心胸,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把得来的感悟、想法写下来,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师者,我们更需要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用耐心去指导学生,这样教学相长,才能做到师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笔者作文教学
老师,别走……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