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50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大量的新市民来到某个城市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价值。而其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本地。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尽量少提“本地生”和“外地生”的概念,尽量不要去触击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以本校新市民子女2017、2018年两年身高、体重、立定跳远和50m跑为调查项目,通过调查后得知,新市民子女的成绩明显低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平均身高相差3厘米,50m跑与立定跳远呈现出年龄越大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差距越大的趋势。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也是培养学生习惯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亦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直至21世纪初,在智能手机的支持下,互联网技术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运用互联网,可以通过网络,如公众号、微信、QQ等工具,实现家校合作,提升新市民子女的体质。
4.1 家长时刻了解学生体质变化。
①灵活运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学期初筛选出新市民子女名单,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制定适宜的学年计划,定期进行体质测试,上传数据。班主任、家长通过网络就可以掌握学生的体质变化。②定期沟通,查收查找存在的问题。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电子体质档案的知识,分析数据。家长开放日或者家长会,将体质变化反馈信息发放。反馈信息不仅有学生体质,还有针对这一变化开出的运动处方,使家长悉知。
4.2 利用互联网使新市民子女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互联网作为网络信息中的一环。网络技术走进我们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体育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相关体育知识、技术,这是互联网时代给体育学科带来的最大收益。校园体育的锻炼时间远远不够,所以校外的体育锻炼是有力补充。
①课前。根据教学计划,课前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通过互联网技术,如班级QQ群、微信群或其他网络平台,发送到学生家长的电子设备,并要求家长按照视频资料的方法陪伴学生课前预习。
②通过网络平台,发送课上所学内容,使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及时进行复习,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掌握重难点。
4.3 建立课外小组,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①按要求建立课外学习小组。本地小学基本上是按学区入学,学生的居住地址基本上是临近小区。将学生按照居住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任务。团队内可以以优带差,共同提高。并根据体质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的运动处方,改变锻炼方法和手段。
②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校外的体育锻炼是对体育教学的有利的补充,也是学生体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有较大好处。体育锻炼取代学生玩电脑、手机及电视等电子。父母的陪伴完成身体锻炼,促进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的练习过程进行分享,上传视频、照片。例如:家庭作业每天一分钟原地跳绳,每位家长上传练习过程,并汇报一分钟跳绳的个数,教师进行记录,并进行汇总。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锻炼心得,好的练习方法等。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一系列情况,颁发“跳绳小大人”等称号,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市民子女体质的提升,不仅仅只依靠体育教师,还需要发动家长的力量。以家校合作的方式,运用网络平台等资源,实现了校园体育与课外体育的紧密结合,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载体,促进了家校互动,提升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