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洁萍��
摘 要:随着学生体质和健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导各中小学加强措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14年,教育部又启动实施了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争创计划,树立先进典型,推动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是海珠区第二所被评为广州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小学,学校在“书香学府 知行合一”办学理念指引下,根据“知行”品质特征,形成了“和悦共进、相融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借助心理学理论支撑,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尽享成长和成功的愉悦。本文主要阐述学校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和在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关键词:体育活动;心健康;成长
一、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在小学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各机能的发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人体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得到加强,这对儿童身体各器官是很好的促进。小学生能经常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紫外线照射增加,可以使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和磷的吸收,保障制骨原料的供应,有利于骨骼发育。而跑步和跳跃活动能使骨骼受到一定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质的发育。经常锻炼,人体肌肉组织的纤维会变粗,肌肉中的血液循环和供应较好,肌肉会越来越粗壮。肌肉活动增加,能对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强化和促进作用,使神经系统发育更为完善。体育锻炼还使身体各器官与神经系统联系加强,改善肌肉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神经细胞的活动灵活性、均衡性和活动耐久力,能为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健康的心理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质得到增强,这是身心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二、 参加体育活动,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日新月异的变革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价值观的冲击等,人们普遍存在着各种心理压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因素的错综复杂,家庭因素的点滴变迁,都容易使他们产生各种心理动荡。特别是“独生子女”、“富二代”、“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尤为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着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例如,自我、自私、自卑、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个性情绪化、交往障碍、青春期困惑和升学焦虑等问题,都需要应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调节和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一) 体育锻炼是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内容
体育锻炼时,往往伴随着紧张、激烈、对抗、疲惫等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劳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特别是耐力练习尤为明显。在参与一定难度和险度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勇敢、机敏、果断、顽强的个性会得到发展;体育活动中的竞技意识能激发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集体项目还可以强化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炼其身,修其志”正是体育锻炼育人的生动写照。
(二) 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心理调适和维护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人际关系差的学生,容易表现得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乐趣。体育锻炼就是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增多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交流,自然产生亲近感、安全感和互信。体育运动中的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尊重观众,团结同伴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约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自身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培养和提高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体育活动在保持积极心态、调节情绪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强烈而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例如,成功和失败感、积极进取和挫败感、欢乐喜悦与懊恼遗憾、忧伤和憧憬等感受相互交融。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促进学生情感成熟、情感的自我调节等方面作用不可忽视。
体育活动经常能让学生直接的获得喜悦和愉快的感受,能舒缓人的紧张、压抑、不安等心理,有时候还可以减缓某些心理疾病,让人消除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情绪,达到调适心理的作用。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能让人心情轻松愉悦,经常获得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可以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情绪和樂观开朗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 利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首先,要树立全员心理观念,学校教育必须通过每位老师去贯彻实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辅导能力,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关注每位孩子的心理感受,引导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次,优化心育环境。一是,物质环境的优化。人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环境中锻炼,会让人精神爽朗、心情愉悦和舒畅;在宽敞的场馆中,专业的仪器中运动,会充满激情、活力。因此,教师要通过文化氛围布置、场地规划和器材设置,让活动环境充满和谐、自然而舒适。二是,人文氛围的营造。人在一个和谐、互助、礼仪相待的群体中活动,会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使人乐于参与,避免焦虑、自卑、紧张的心理问题。例如,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严谨的组织和团结协作中,听着优美韵律的音乐进行体育活动,让人心情舒畅、活力四射、朝气蓬勃。
再次,通过不断丰富学校体育内涵,深化心育教育。不断丰富体育内容和形式,推陈出新。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保持着浓厚兴趣、良好人际、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内涵深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的到心理滋润和培育。
结论
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不可分。随着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体育运动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越来越受广泛的认可。学校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活动,使体育能够确实为增进心理健康教育发挥重要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