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级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当前,高校专升本学生班级随着学生个性突出、交往方式网络化倾向、个体目标感强等使班级凝聚力建设面临更大挑战。就如何利用好现代网络媒体功能;激发学生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教室、宿舍的功能、制订班级目标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专升本新生;凝聚力;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247-01
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集体的向心力以及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那么“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应该确立班级目标。通过适度有效地激励措施,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建立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
一、专升本新生班级凝聚力现状
(一)专升本新生的特点
高校专升本新生和普通本科新生有着同样的“90后”的特征:个性鲜明、创造性强、思维活跃等,但也有着与普通本科生不一样的成熟和挫折感等特质:成熟是因为这类学生已有三年的专科学习经历,而挫折感则来自其中部分学生因高考发挥不如意所留下的印记。
(二)集体意识淡漠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专升本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网络化倾向。据调查,多数学生在宿舍会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看电影、追剧等;超过95%的学生用手机网络与亲人、朋友、同学联系和沟通,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基本在网上进行,使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变得越发的少而不易,从而使班级集体意识淡漠,班级凝聚力缺失。
(三)明确的个体目标感使其无暇享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三年的大专生活使专升本学生一进校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比如考研、考公务员、考公招和事业编等。多数学生每日都在教室、自习室、宿舍之间穿梭,这种紧迫感使他们无暇享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以上三个因素在专升本新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在新生入校后就显的迫在眉睫。
二、专升本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把握互联网环境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当前的“90后”甚至“95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网络信息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牢牢把握住互联网这块阵地对高校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意义重大。专升本学生人均一部智能手机,这为辅导员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和全方位育人提供可能。运用班级QQ、微信、易班等平台开展学生活动、主题教育、日常交流。同时,要注意有效地把控学生在各个网络公共平台的思想与动态。由此,建设积极向上、温暖自制的网络班级环境势所必然。比如可将学生在各种平台上的言行与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直接挂钩。这对班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相了解、尊重并友好交流的凝聚力有极大的帮助。
(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效应
专升本学生来自各专科学校的优秀群体注定了其党员比例高于一般本科学生。发挥好学生党员这个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对班级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大有裨益。全体学生党员由学生党支部牵头,认真落实党员“三个一”活动,即一个党小组带好一个班集体、一个党员带好一个寝室、一个党员一学期做好一次班级陈述。让学生党员在学生的监督下更加自律,更好地体现先进性、模范性。而其他学生也在党员榜样示范效应中进步、提高。同时,要科学选拔、任用有责任心、有工作激情、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引领、示范和服务作用,形成学生党员、干部与学生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和信任感,从而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以教室、寝室作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有力阵地
教室和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两大主要场所。组织建设好这两大场所,有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树立正向的班风、学风。辅导员应注意厘清教室、寝室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教室养成乐于分享、积极向上、严肃认真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理解寝室是大家放松、休息的场所,需要寝室成员共同营造安全、洁净、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室与寝室两者功能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和谐的寝室氛围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只有高效的学习劲头才能使寝室关系变得积极、健康。
(四)制订班级目标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班级目标制定至关重要,使班级目标与大多数学生个体目标相一致,才能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学生才会产生真正的归宿感,形成彼此勉励、彼此帮助的良好氛围,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活力与创造力。
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必须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有学生在的地方都有辅导员的关注,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动态管理、全方位、全程育人。
参考文献:
[1]李道友.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博弈:加强大学班级凝聚力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