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对问题学生的工作理念与策略

2017-12-29 00:00:00鲍其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0期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社会发展新的趋势与要求与传统家庭教育模式诸多陋习造成的当代大学生自控力在自觉性、稳定性和自制力方面有待改善和提升。作为身处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具体所指详见正文第一部分)引发的数起突发事件有感,通过组织实施初步的网上问卷调查,拟尝试对大学生自控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从大学生及其利益攸关方——家庭、学校等三方面开展工作、提升其自控力意识和水平,提出了初步体会和见解。

[关 键 词]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自控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284-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正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转型、经济格局调整等诸多现实因素交织作用带来的复杂影响,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身处思政工作一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影响甚大,由此形成了个体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一部分大学新生长期以来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和人格特征,在进入大学后产生了诸多不适应。这类大学生即本文所指的“问题学生”。这里仅是从表达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描述的方便角度而言,并无将该类学生区别看待所涉及的各类伦理指向。

社会快速发展对个体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自立自强、人格健全日益成为优秀个体所必备的精神和行为特征。作为个体个性结构中相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自控力的养成,对个体而言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拟以大学生自控力为切入口,尝试通过对问题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梳理分析,与高校辅导员同行、广大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者分享自身工作的体会和反思,以求引起更多人对家庭教育、大学生自控力的关注,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控力。

二、对大学生自控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自控力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自控力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是人调节自身以适应社会的重要心理功能,也是自我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自觉按照预定目标,对自我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施加的管理和控制,使其表现出符合自我期望和要求的意识和能力。

对自我控制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已较为丰富和深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以国外学者为主要代表,从宏观和微观等方面对自我控制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深入剖析,对自我控制的人格层次、结构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自我控制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是以个体自身为对象的高级心理活动,能制止或引发特定的行为。

(二)对部分上海高校大学生自控力现状的调研

笔者自担任高校学生辅导员以来,对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

理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对大学新生在入校前即对拟带班级新生的具体家庭情况进行了认真查阅和备注;新生入学后,对可能产生各类不适应的学生给予了重点关注,也亲历了由问题学生引发的数起突发事件。

本次调研为笔者进行后续研究进行的首轮初步调研。调研以在线问卷方式开展,共有来自上海17所高校的大学生完成了557份有效问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笔者以自身对自控力概念的理解为基础对该概念进行了解构,并将其构成因子与影响大学生自控力养成的数类具有普遍性的家庭教育行为进行了大致对应。问卷内除院校、性别、年龄等基础性问题外,共就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自控力意识和能力养成的部分典型行为设置问题,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的具体行为、对受访者学习生活的参与程度、受访者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和与同辈关系的处理方式及对自身和家庭的感受等几个方面。

(三)对大学生自控力现状的梳理与分析

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发现,伴随着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处社会环境、校园学习生活环境、自身角色发生较大变化,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大学生内心落差而可能产

生的猜忌、压抑、虚荣甚至嫉妒能负面情感,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封闭狭隘、情绪波动、易受诱惑等自控力在自觉性、稳定性和自制力方面较差的现状。

总结上述大学生自控力问卷调研的现状,通过对大学生青少年时代家庭生活中父母行为习惯、大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及大学生对自身自控力和家庭环境的体验三类问题回答情况统计来看,回答情况在以下事实的肯定性方面具有明显指向。

1.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自控力养成意识的淡漠或缺失

多数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正面榜样行为习惯缺乏,在受访者在家学习时从事完全无关或有不利影响的陋习(56.19%的家长会在受访者在家学习时做出如看电视、玩游戏、打牌、打麻将之类的活动);遇有受访者沉迷不良习惯时,又有近半数家长会采取不同程度的制止行为(48.29%的家长会以口头要求或不给吃

饭等方式促使受访者停止玩游戏)。

2.大学生对家庭存在明显的依赖性

55.3%的父母在受访者中学假期学习生活尚能做到放手由受访者自主安排,但在决定受访者未来职业走向的高考填报志愿环节,父母参与比例明显较高(55.12%的父母会参与建议受访者填报志愿,其中17.95%的受访者最终按父母意见填报高考志愿);而面对另一体现大学生对家庭依赖性程度的问题——父母支付日常经济开支的频率这一问题,选择代表依赖性程度最高的选项“每月一次”的受访者占比高达68.76%;遇到“大学期末课程考试不及格时,会主动告诉父母”的同样高达68.22%。

3.即有学校教育模式对学生自控力培养的忽视

现行的学校教育模式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管理、控制,学生从小在校接受老师的管理、督促,在家受到家长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对其学习过高的期望,而在能养成、锻炼其自控力的生活方面“剥夺”了他们自己探索、提升的途径,这种方式映射在学习态度上,本应“我要学”被积累而成的“要我学”心态及相关种种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4.大学生对自身自控力的元认知不足

问卷末尾,笔者请受访者对自身自控力情况进行判断,被问及自己“是否是一个自律而自由的人”时,仍有33.03%的受访者坦诚地作出否定的回答;有87.43%的受访者表示“离开父母求学后,忆及家庭会感受到温暖、幸福和力量”。

三、对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的理念和策略建议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围绕在校大学生展开。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控力的现状和上述初步分析及统计信息显示,主要应紧扣大学生、家庭及校方三个主体,通过三者的有效沟通互动,为大学生搭建一个自控力提升、稳定的体系和氛围。笔者将自身体会从以下三方面加以阐释。

(一)围绕大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群体,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把工作做细

自控力原本就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从心理学角度对其解析,无外乎知情意最后落实到行为习惯上。认知方面,高校辅导员应指导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强化其目标意识;情绪方面,高校辅导员应从现状着眼,围绕大学生自控力有待提升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对大学生情绪意识进行提前干预和心理辅导,积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正能量,提升其情绪的稳定性;意志力方面,以古今中外尤其是当代各领域优秀代表人物为例,充分发挥其榜样带动作用,强化大学生积极的动机意识并为之坚持不懈。

通过上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持续发力,大学生自控力水平才能得到稳定、持久的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与大学生家庭沟通机制,从家校配合方面把工作做实

国人对子女求学成才向来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了更加丰裕的物质条件,家长在这方面的需求愈加强烈。然而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多数父母忽视甚至干扰了子女自控力的养成和锻炼。子女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养成良好自控力的重要基础,后者的养成对其学习习惯和能力又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会提升其自信心,强化其自控力,从而更好地提升管理自身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反观现实,无论物质条件、家长受教育水平,不少家庭往往忽视上述良性循环,包办了子女除学习之外的几乎一切大小事务,无情“剥夺”了其自控力养成机会,本应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良好生活和心理习惯无从养成,子女眼里只有学习,学习也逐步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厌学情绪蔓延,自控力下降,自信心不足,生活自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高校辅导员要从问题学生的个体和家庭客观实际为着眼点进行分析反思,进一步加强与家长除学习成绩、突发情况之外的人格互信、情感互通、行为互动,真正与问题学生家长形成默契配合的家校关系,让大学生能在里外如一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调整自我,增强自控力水平。

(三)校方应加强对大学生自控力现状的关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深入

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涯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校方应从大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对问题学生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和爱护。当下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全球化步伐缓慢甚至在局部出现倒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动能转换、社会转型,这些国内外大势看似与大学生关联不大,事实上都将而且正在对其发展发生深刻影响。高校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走势,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组织更多贴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其更多锻炼机会,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深入,给大学生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习提升的机会,弥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增强其对自控力的元认知能力、自我调节意识,他们的自控力养成和提升就回归到健康轨道上来,大学生的成才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刘艳丰,李慧.发挥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7-38.

[2]刘娜娜.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探究[D].山东大学,2010.

[3]余友情.“90后”大学生自控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