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视角的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研究

2017-12-29 00:00:00陈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0期

[摘 要] 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职院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目标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战略视角对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目标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战略视角;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236-01

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动员全组织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以制订、实现和检测目标为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起组织的积极主动性。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调整,如何在新时期通过目标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以管理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基于战略视角对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竞争力的强弱。从战略角度提升高职院校目标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从而提升办学的质量。因此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

(二)实施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体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必须日益重视对人的关怀。以人为本,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更满足了教职工的成长需求。通过有效的目标管理,能够引导教职工自我控制、自我调解、自我管理,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目标管理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实际,更能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激情,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立急于求成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进行目标管理这一教学过程中,管理者往往过于关注短期的目标,只顾眼前利益,这就与教育的长久性相违背。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事与愿违,取得不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某一门考试学生的通过率,管理者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将标准降低,这种标准的降低从长远上看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也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以后专业技能不扎实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教学过程过于僵化

新的教学模式诞生以后,很多教学管理者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只是生硬地照搬照抄,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容易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如学校要求学校某年新生报到率在90%以上,但是新生报到率与学生以及社会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执行的时候往往面临很大的问题。还有一些教育管理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一管理模式的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目标的设立设定为目标的分摊,采取由上到下的教学任务分配的方式,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积极地征求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这会大大削弱目标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效果。

三、基于战略视角的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的途径

(一)结合实际设计管理目标

高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功能耦合系统。在管理目标的设立上也应该是从多层次上入手:在目标确立的过程中,将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妥善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个人与高职院校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目标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提升教学的水平,真正承担起高职院校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科学有效执行管理目标

教学目标设立以后,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案,在教学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打破资源的限制,实现资源的相互整合。同时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应该打破本位思想,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立跨院系,跨部门的创新组、攻关组和课题组,从而将整个学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这个学校在目标管理的制度下最优化的发展。

(三)进行管理目标的科学评判

管理目标的任务完成以后,需要设立一定的评判标准,从而对这一阶段所完成的工作进行经验的总结,从而为下一轮的目标管理工作的指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整体良好的发展。这一标准在设立的过程中要以目标的完成度为本,以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为辅,从而使管理目标的发展能够适合每一个人的发展。

基于战略视角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执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这一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要深度发掘这一工作的意义,积极发现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地制定目标管理工作执行的计划,最终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泽芳,何青,熊德明.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

[2]张志远.地方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