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三五”期间,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群内资源共享已成为必然。因此,加快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开发是实现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从现代化会计专业群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3个功能区域和1个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的共享性实训基地和运行管理机制。
[关 键 词] 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98-02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接产业升级转型而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在专业群建设中,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训基地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一、现代化会计专业群背景介绍
根据2015年12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的《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
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十三五”期间各职业学校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现代化专业群的建设工作。专业群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动对接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布局“一核双翼”会计专业群,即以江苏省五年制品牌专业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会计专业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管理专业为双翼。探索“德能质并重、岗课证对接、导教相融、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2016年,会计专业群被认定为“五年制高职现代化专业群”。专业群建成后,能利用三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的特性,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创建共享、开放型的数字资源库和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群”效益。
二、目前职业院校财经类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共享程度不高
由于受学校本身实训条件的限制,目前实训基地共享的机制并不成熟,这不仅体现在校内各系部不同专业之间共享程度不够,也体现在对外的社会共享程度较低。对内,目前许多实训基地是按照专业和课程需要设置不同的实训中心(室),各自为政,不同专业之间如会计专业出纳员和金融专业银行业务员都会需要使用银行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学,但是这种共性实训项目的共享程度并不高;对外,虽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意识在增强,但是由于软硬件的不配套或更新不及时,很难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
(二)教学意识优先,企业环境缺失
目前,许多学校的财经实训基地仍以传统型的建设模式为主,从外表上看就和一间间机房一样,即使有企业参与也是以冠名的形式居多,因此在设备的选购、摆放和实训环境的布置上自然以教学意识优先,缺乏企业化的环境。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岗位协同意识薄弱,实训手段和考核方式单一,为教学而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三)重建设,轻管理
很多实训基地在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在建成使用阶段,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导致实训基地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大多数设备资源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由于缺乏专门的团队进行及时参与和交流,降低了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缺乏一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实训师资队伍
目前财经实训基地的实训师资大多来源于两种:一种是高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另一种是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教育理论知识薄弱。此外,在教学工作量计算方面,实训课往往比理论课的课程系数低,导致有些教师不愿意上实训课程。实训基地大量的教学、培训任务对实训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能力上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三、五年制高职共享型财经实训基地建设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我校在现代化会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整合现有校内资源,按会计实训区、企业经营实训区和金融实训区3个功能区域和1个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进行整体建设,建设若干个专业实训室,注重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组建财经文化走廊,让学生认知财经类专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建立与培育“感知型、就业型”实体实景化教学基地,满足识岗、跟岗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
(二)功能定位
1.不同专业学生实训共享
财经实训基地可以与专业群的课程对接,满足基本技能、会计、纳税申报、ERP沙盘、商业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实训基地尽可能仿真实际工作的真实环境,成为专业群中各课程的联系纽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能共享一个实训场所的需求。
2.不同社会群体合作共享
(1)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中心
借助财经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和劳动部门、行业协会合作,承担符合各行业特点的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任务,如各银行的职业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等,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2)校企合作平台
我校以苏州旅财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为依托,与苏州市会计服务业协会下属会员单位共建代理记账工作室,作为开展会计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平台,学生在企业和学校派出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工作式学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同时也为教师提供真题真做、挂职锻炼、实践教学提供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创业创新开放共享
在实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共享型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资源,积极开展创业创新等各类活动,如模拟炒股、创业竞赛等,通过模拟实验或比赛等方式,锻炼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运行管理
1.建立数字化实训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提高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建立数字化实训资源共享平台,不仅让本校学生、教师共享各项实训资源,同类院校之间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传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在线完成实训任务,提高实训效率。
2.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我校财经实训基地的特色即实体实景化教学基地——苏州旅财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经苏州市财政局批准,通过工商注册,由学校投资创办的专业代理记账公司,主要是为高年级学生搭建会计实践实习平台,学习和锻炼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与社会各单位进行专业合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搭建接触实际工作,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目前公司通过合作的方式引入了苏州营盛财务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和融会计代理有限公司两家记账公司,由记账公司提供业务和实践教师指导并按比例提取利润。这样我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就可以分批滚动方式进入校财务咨询公司在校内老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实际的会计业务操作。
3.组建“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对实训基地来说,实训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业务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从行业企业中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业务锻炼,掌握实际工作中最新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趋势,运用于将来的教学之中,形成一个专兼结合“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服务于现代化会计专业群需求的共享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是以功能多样化为定位,以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特征,需要政、校、企三方协同合作,优化配置,有效管理,才能真正促进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定华.高职院校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8-99.
[2]杨晓瑞.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2):15-17.
[3]吴晓云,李世收,卢忠东.实训资源共享机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