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是事关学生专业发展和从业前景的基础性学科。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巨大活力,开创了实验教学的新天地。就多媒体信息技术植入药理学实验教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以促进实验教学迈进现代化发展的行列。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多媒体;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88-01
随着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调控实验教学进程,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推动实验教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因此,实验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个“助力器”的作用,不断促进课堂效益的有效提升。
一、构建教学课件,优化实验教学
(一)课件制作凸显药理学课程特点
药理学实验教学因为涉及以后的临床应用,必须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加之药品众多,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传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科任老师应该注重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件使用有助于难点的理解
由于药理学实验教学涉及药物之间的化学作用,而这些过程往往无法用语言说清道明,反复讲解也是听得稀里糊涂,乱成一锅粥。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巧妙地转换知识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者课件时轻松解决问题,让有趣直观、动态BodhHTe+kt7hbsnqgtB3dA==鲜活的画面代替繁琐的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心血管药物”时,对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像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药物的硝酸甘油等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心脏产生作用的过程比较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制作相应的动画、视频等课件,通过图像、动画等手段表现药物作用的过程,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教学效果。
二、创建“案例现场”,提升教学效益
药理学中的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再现教学的案例情境、医疗现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带着浓厚的教学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对处置案例的方案和方法都能入心入脑熟记于心,这对后期的从业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教师可以和学生针对情境讨论治疗方案,并结合讨论将病例分析的形式总结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课后反复观摩,有效激发学生获得用药知识的强烈愿望,强化学生对所学药物的记忆,主要做法为:(1)用录像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次教学实验课,可以将实验室用的动物以及操作要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对动物捉拿、编号、固定、麻醉、给药方法、采血、处死等基本操作通过画面进行展示,促进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利于今后各次药理实验的顺利进行。(2)借力多媒体课件强化理论课教学。对论证性的药理实验,只需要借力课件教学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促进理解记忆,也可以减少动物使用的成本。
三、利用BL-420生物实验系统,推进实验手段信息化
(一)助推药理实验教学向自动化发展
BL-420生物实验系统是目前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必备教学辅助手段。系统预设了教学中所有的实验模块,在选择好实验项目后,系统会全面启动,对实验的操作流程进行全面设计,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实验状态,按照预设的编程操作训练,使用非常便捷,学生学得也非常轻松。整个实验过程实时的信号采集、数字图形显示存储、实验结果的处理打印,点击鼠标自动进行,实现了实验教学的自动化。
(二)借力系统激活学生主体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利用这个实验系统,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将原先无法进行的实验开展起来,获得大量的实际操作数据,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高效,又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利用系统可以自己设计参数、自己操作过程,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比如,教学“泌尿系统利尿药的药理作用”时,我们可以从网络截屏图片和肾脏运转视频,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肾脏的远转Na+的过程,然后将药物作用的靶点用动画展示给学生,并用视频或者动画展示给药后肾脏的变化过程,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理解难度,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单一实物教学的局限性,给药理学实验教学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努力创设“医疗现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先进的实验系统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展勤,石刚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13.
[2]王青,王卫,王万铁,等.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