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结果分析

2017-12-29 00:00:00陈阳胡菲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0期

[摘 要] 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获得当前学院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一手数据,为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高职课堂;教学资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84-02

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高职教育教学激活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维持学习者的动机;有助于促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在教育信息技术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了解学院信息化建设技术装备与使用现状,笔者所在部门按照学院党委统一安排,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培训方面展开了工作调研,对学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做了简要分析。

调研以学院深化应用信息技术为背景,以释放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作用为内容,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通过了解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运用情况,获得当前学院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一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客观、全面反映学院信息技术在课堂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2.发现学院在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现实案例,总结学院信息技术在进一步应用中存在的经验与不足,为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工作依据。

4.调查的结论可作为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参考,同时也为区内其他兄弟院校提供经验借鉴。

一、具体研究内容

(一)学院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使用群体展开调查。教师的调查范围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双肩挑教师。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对信息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应用程度及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用偏好以及对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

(二)目前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困难及需求。

(三)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二、具体研究过程

首先,针对研究对象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研选取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状况调查(学生卷)”和“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状况调查(教师卷)”两类问卷。将问卷生成电子版链接和二维码,利用部门网站、QQ群、微信、扫码答题等线上线下的答题方式获取所需研究数据,并于2016年1L/88yJjVgbRzAEO+k52E6w==0月至2017年3月完成调查问卷。其次,完成了对学院多名任课教师的访谈式调查,在访谈调查中取得了本研究所需的信息。最后,利用上述调查数据,从高职课堂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背景入手,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方法,分析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从学生角度反映了信息技术在其教育教学效果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找出目前学院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三、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的教师占77.6%,40~50岁教师占22.4%;教龄年限上,10年以上的教师占38.8%,2~1nRM6qiWHbhJo7YSl1A9e1w==0年教龄的教师占55.5%,2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5.7%;学历层次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占80.5%,其他为19.5%;从职称结构看,教授占5.6%,副教授占22.2%,讲师占19.4%,助教及其他占52.8%。

从调查的结果看,我院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认同度较高,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教师中有72.2%完全赞同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超过80%的教师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意义重大。从学院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意愿来看,所有接受调查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其中尤其看重与自身教学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从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来看,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教师最为迫切想要拓展的能力,分别占比为80%和78%,教学设计能力和网络技术知识紧随其后,分别为75%和72%。而对学习途径的调查显示,最受教师欢迎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为合作研讨,占比为41.6%,选择集中培训和实践中自学方式的比例均为27.7%。在对“互联网+”下的移动课堂的应用态度调查中,64%的教师认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会对将来的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对我院教师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水平及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学院多轮培训及教师的课堂应用,我院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全部都在使用主流教学软件及网络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比重超过80%。对基本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PPT)的使用、对极域电子教室、凌波电子教室等课堂管理软件及平台可达到熟练操作;对基本的图片及影象浏览、处理工具,如ACDSee、MovieMaker、格式工厂等软件、专业的图片及影象编辑、处理工具如Photoshop、Premiere、会声会影等软件可以达到基本操作。特别是在运用移动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各类APP进行备课或教学的教师占比较高,达到72%以上。

在与教学骨干教师及参加区内信息化大赛的教师访谈中,课题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获取课程资源、增强课堂吸引力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我院财经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较高,为了较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多数教师在课后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带来的现实问题是备课工作量大,过度的教学资源设计影响了其余的教学环节;有些现成的多媒体资源影响了教师思路,让课堂千篇一律;学生对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的过度关注可能会影响对教学重点的掌握;即时性信息展示可能会影响学生做课堂笔记等。

四、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中,性别比例上,女生占比87.8%,男生占比12.2%;年级分布上,一年级学生共448人,占55.6%,二年级学生共284人,占35.2%,三年级学生共74人,占9.2%。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均已具备了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硬件条件。94.3%的学生赞同信息教育技术引入传统课堂教学中,且98.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对学习很有帮助。从受访的学生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看,我院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的水平还仅限于一般操作,较优秀的学生通过了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国家高新考试,基本掌握办公软件OFFICE或WPS系列如WORD、POWERPOINT、EXCEL等,以及图片浏览、处理软件如ACDSEE、美图秀秀等。大多数学生对辅助学习的软件如mind manager、印象笔记等不太熟悉。整体看来,我院受访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习惯。但是,从使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看,多数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控”,课堂、自习、休息都随身携带手机,大多数时间在刷微信朋友圈、微博、网上聊天、网络购物等。学生虽然订阅了一些学习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对诸如网易云课堂、MOOC等学习平台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形成经常学习的习惯,碎片化获取知识的特点突出。

通过此次调查和分析,根据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在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特性,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关系

信息技术被引入到课堂后,确实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但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带来的优势过分依赖。因此,建议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在充分挖掘本专业的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情况下,利用但不依赖这个工具,使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的问题

深度融合的本质就是要实现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等现象。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与幻灯机、电视机、录音机、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尽管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

(三)探索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

在高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编制教程教案、制作课件、选择教学方式,主要的针对对象还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导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以学生听记方便、理解深刻为主,真正意义上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四)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筛选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对高职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除了提供专业的“必需、够用”的每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资源型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应用,如虚拟实验场景视频和现场操作视频,以及在动态的最前沿的相关专业技术,以期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目标。

参考文献:

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