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理学是医护专业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在医护行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护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未来发展。医护专业是技能型职业,对医护人员的职业行动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生理学教学中应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生理学;教学;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74-01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与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个体、器官、细胞、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生理学教学对学生职业行动力要求较高,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恰巧是专门针对此种课程提出的新型教学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知识与理论结合的能力。本文主要简述了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提高生理学教学的效果。
一、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在生理学课堂上,教师利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制定各种学习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以此获取相关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理解,加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大多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职业行动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社会上具备恰当的、考虑周全的行动意愿与能力,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职业行动力主要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专业能力指将专业相关与跨专业的知识进行管理、深入甚至在行动中运用的能力,该能力能够通过培训或者进修获得。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所应具备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与客户和谐相处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之路十分重要,可见职业行动培养的重要性。个人能力包含有个人特质(如,自信、可靠性、责任、义务意识等)、价值观念以及自身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
二、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严格遵照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在生理学行动导向式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谨记该教学方法是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提出的,谨记学生是课程中的主导者,而教师本身只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自主探讨生理学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该种教学模式进行时,教师可以为医护专业学生设置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反思自身工作的习惯,积累实践经验,为医护学生未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理学教学过程,挖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现实情境模拟
为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模拟现实情境的氛围,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模拟情境,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了解,并利用生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模拟情境——体温测量。今晨,一位84岁男性因下楼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意识模糊不清,其家人发现并将其及时送入医院,目前,该患者已被送入急诊科。医生急需要掌握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状况、体温、脉搏、血压等,以便于更准确地抢救。此时,某责任护士准备为患者进行体温测量。问:该护士采用何种体温测量方法为佳?测量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障测量体温准确性?
在该情境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与护士,学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测量方法,并以自身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并且,学生应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工作理念,了解各种相关预防措施,保障病人生命体征处于良好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并在情境扮演结束后由其他旁观学生指正,后教师补充修改,以此提高学生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行动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让学生在生理学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生理学教学中,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在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严格遵照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加强现实情境模拟,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与实践的掌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敏敏,葛邕.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6):46-48.
[2]刘新.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2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