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在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丰富的表现以及动态演示,从而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想象空间,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就解剖实验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 键 词] 解剖实验;信息化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32-01
解剖生理学是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的是人体各个部分正常的形态、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等。在这一学科中包含了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部分,而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解剖实验的教学,包括显微镜观察教学以及动物解剖实验等,而这些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部分,如何在解剖实验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成为研究的重点。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使教学知识的讲授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同时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解剖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Flash动画技术
在进行解剖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般性的理论教学,并向学生展示人体的基本结构,其中所涉及的名词非常多,因此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一大考验。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将声音、文字以及图像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信息来辅助教学活动,从而使人体结构变得更加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通过Flash动画技术的使用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通过Flash将其中的画面展现出来,从而更加直观地描绘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的实验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记忆。
二、显微镜观察实验充分利用显微图像互动技术
在进行解剖实验的过程中对显微镜的使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学习组织学部分时,更需要通过显微镜来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进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利用显微图像互动技术成为可能,显微图像互动技术是将显微图像分析仪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能将学生和教师的显微镜图像进行投影,从而让他人看到显微镜中的像,这样就能实现图像信息的实时共享,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在解剖实验中对显微镜的操作情况。
三、充分利用视频传播技术进行操作演示解剖实验
在解剖实验中,教师通常需要进行演示解剖实验,尤其是对解剖学这一操作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更为关键。而动物操作试验则是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过以动物为对象,进行解剖实验操作。由于很多学生在开展课程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这些动物,更不要说进行相应的解剖操作,这时教师的演示能起到很好的鼓励和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演示,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围绕在周围进行观看,同时由于操作实验不同学生的站位差异,只能够观察到一部分,因此这时利用视频传播技术,将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实时传输到电脑屏幕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具体的实验过程,同时所拍摄的画面还能够进行保存,这样一旦学生有疑问,还可以进行重复观看,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使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
四、解剖实验操作考试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
在进行解剖实验操作操作时一般包含了切片观察和动物实验操作两个组成部分。在传统考试模式下,显微镜观察切片实验考试操作都是在显微镜之下进行,教师将需要学生进行识别的组织结构置于显微镜之下,从而让学生观察之后进行名称辨别。这样的考试效率非常低,同时极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导致切片移位,最终影响考试结果。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考试信息系统,能够将需要辨别的切片通过屏幕呈现出来,这样不仅提升了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几率。而在动物实验操作考试的过程中,利用虚拟实验仿真系统从而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样不仅不再需要真实的动物来进行解剖实验,同时也不需要再进行复杂的实验准备工作,大大节省了实验操作的时间,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动物,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观。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成为现实,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消除传统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推动教学发展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荆华.基于信息化技术的PBL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92-93.
[2]蒋叶军.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交际,2016(2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