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关 键 词] 中医基础理论;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16-02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不断强化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师的知识能力如何、治疗水平如何、职业操守如何都直接决定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为其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这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考虑的重点内容。
(二)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国家已经明确强调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为社会提供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我们都知道,医为仁术是中医永恒不变的主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满足了中医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医学的深入发展,加强医学人文至关重要,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理念。中医以人体医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给患病的人诊治,将病人的患病情况作为诊治依据。不仅要理解患者的思想和感情,还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始终遵循仁义、道德的原则行医,充分突出作为一名中医的人文精神。赋予中医人文理念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中医人文环境,科学认识中医,弘扬中医传统,改变旧的观念,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核心,也是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强的中医人才的需求。
二、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
路径
中医学具有丰富的理论、思想和学识,隐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尤其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门课程是学生进入中医学专业后的首节课,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就十分浅显和容易学。要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丰富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提供保障。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而且对教育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一)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机融合,综合思考教学内容、课时、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课程安排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落实到实处。此外,从中医的特点角度出发,将中医纳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展开学习,突出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特风格、功能作用以及中医临床的精髓部分,提高学生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教育体系的能力。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应融入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在传授学生医技的同时,还必须达到育人的目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唯有如此,中医专业学生才能获得更高的人文素质,不仅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也丰富了人文知识,使其成为一名人文素养高的医务人员。
(二)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要想有效推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在相关学科的支撑下才能实现。不仅要重视传统的科目,如文学、史学等,还应涉及当前一些新兴的学科如医学伦理、遗传生命伦理等各交叉性学科,这样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才会在不失传统特色的情况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掌握、了解最新的人文学科发展动态。除此之外,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育者是否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了其教学是否严谨,责任感是否强烈,育人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因此应不断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同时强化教育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力争建立一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调查发现,目前仍有很多中医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自信心。为此,教育者应对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科学的引导,通过自己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确的言行举止积极影响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详细讲解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将中医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精神及内容充分展现出来,有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对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方面的学习,教育者应向学生详细介绍中医学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产生了自身独有的一种“取象思维”,培养学生懂得用抽象的眼光看待各种类型的事物、现象的运动及变化,深刻理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切身感悟体验传统哲学,才能真正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这里所说的体验,主要是从人文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在中医学生人文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教育者在传授中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过程中,应适当加入一些名医的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作用。使中医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无不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生命,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通过这些认识,中医学生就会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者还应告知中医学生有关中医的发展情况,并让学生认真思考中医的优势与不足,切实提高学生对中医的理解程度,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适应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学习自信心,最终实现较高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中蕴含了部分技艺与技巧,比如中医在为患者治病时,会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诊脉、询问患者情况等,只有医生在刻苦训练、持续实践、深入总结以及良好的自悟下,才能熟知患者的病情。在治疗用药上也必须注重技巧性、艺术性,如具体的服药方法和时间等。因此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育者应对学生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思维方法,进而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免费为民诊治,免费发放医药,事后学生还要根据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番总结与体会。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获得了良好的外部教育,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均有所增强。此外,人文素质教育中,还应注重创设氛围好的校园文化,就好像万物生长离不开丰富的土壤和阳光,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同样也需要好的环境氛围来“滋养”。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对学生人文素养具有较好的熏陶作用,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容小觑。
综上所0/c3C5E1uAxjCccsnDfmWQ==述,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必须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家在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同时,还应充分展现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只有注重培养其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振兴本民族,并推动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医学生就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
[2]党辉,孙士玲.诊断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1).
[3]卢迪.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医学信息,2014(5).
[4]鲍玉新.探讨临床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
[5]王超.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以某医学院校为例[J].湘潮月刊,2013(12).
[6]谷晓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