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整合和竞争力的提高更加趋向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研究也以高职院校为对象。在研究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共同发展的因素时,要更加关注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也要提出一些关于二者之间协同创新的措施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产业群;专业群;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81-01
新时期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协同创新,协同就是要求我们要共同发展,创新则是要求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创新,改变原有传统的发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国链条产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技术的创新和资源的研发利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方面,更是为我国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因此,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实现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作用
1.要想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我们就要进行协同创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在产业发展这个方面更为突出,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生产和投资,如果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我们产业的竞争力,也要提高我国经济方面的效益和利润。
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技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前那种落后的、传统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对技术方面的要求,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也就诞生了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多个专业的融合与多产业的产业群与专业群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这也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3.要想实现二者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合作,我们就更加应该坚持产业群和专业群的协同创新,在过去的时间里,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不稳定,而且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主,但是,如今一些高校在原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两者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独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主,都学会了为彼此的利益着想,保证了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发展和进步。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产业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情况
如今,诞生了产业群和专业群创新协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由于人们对专业的分工更加明确,以至于人们对专业水平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群就是为了解决产业群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相对于原有的技术合作,产业群和专业群的协作创新则优化了这种模式,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从整体上实现了二者合作形式的统一,也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以及提高了效率,在短期内也增长了我国经济方面的产业值,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也就是我国的产业值并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所以,我们对待这种情况时,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为高职院校产业群和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三、建造高职院校产业群与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
1.构建模型。高职院校专业群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群来当自己的伙伴,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劣势,通过这种关系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
2.进行数据研究调查。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调查,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看出相应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3.做出研究假设。让我们更加直观地去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四、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提出的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伙伴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伙伴,那么我们才能实现长期的合作,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还要考虑专业方向是否对接。
2.建立合理的机制。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机制,才能为它们的关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还可以提高它们之间的合作效率,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3.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融合。对高职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协同创新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创新了,而产业群看中了一个高职院校,无非是看中了它的技术优势,来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二者的知识相结合,有着深远的意义。
4.注意利益的分配。虽然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但我们还是要合理地处理利益的分配,要想实现二者的长期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利益的平等分配。
高职院校与产业在战略上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共同创新,目的是为了调动一些优势的资源,来进行有效的利用。最终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的竞争实力和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终究会克服这些难题,实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和产业群的共同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影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4):25-29.
[2]王玉婷.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3]杨善江.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分析: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9-12.
[4]吕建林,郭舜,李建飞.区域性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分析: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