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12-29 00:00:00景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0期

[摘 要]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着对实训课程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计算机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深入分析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岗位特点,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76-02

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主体地位不突出、软硬件教学发展与理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各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效率的提升。

一、开展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意义

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施展出来,才能使其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会计人才。但是就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大多数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过分地关注应试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实训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这对学生向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在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忽视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而实训课程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主要是以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在全部的学习时间内,理论学习的时间占到了大约75%,而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则只有大约25%,这种不合理的学习时间分配方式,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已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对学生牢固掌握和理解会计专业知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对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操作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忽略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实践教学采取的往往是敷衍了事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向高职技能的转化,同时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模拟实验室,但是因为受到院校资金投入的限制,导致其建立的实验室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要求,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效率无法有效地提升。(3)虽然会计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但是由于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都是事先编制好的,教师无法对其进行更新和改变,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的效率较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现了脱轨现象。比如,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财务软件目前主要有金蝶、管家婆、用友等,而不同的行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就不同,但是不管哪种软件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和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实训教学中所采用的软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也造成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2)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由于实践工作中会计岗位对办公应用软件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所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必须加大学生办公自动化应用操作技能培训的力度,从而确保学生掌握种类繁多的单据制作方法。(3)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基地不完善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而导致学生无法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实训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能力全面加强

实践操作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同样也不例外。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以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精简,从而达到促进专业基础课程实用性与操作性全面提升的目的。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详细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等知识。因此,为了确保实践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增加会计电算化实训课时比例的方式,满足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另外,在实验教学课时增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力度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对其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首先,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训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时,不仅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同时还应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力度,与校外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为学生的实习和培训提供多元化的方式,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随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学生实训效率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三)在完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

确保学生迅速掌握和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实用性以及现实性,才能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操作性强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具有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积极地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确保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比较教学法,对学生区分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之间的不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则为学生直观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为其快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时,必须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模块的特点,以达到促进学生信息整合与加工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而在实践课程阶段,则必须加大学生理论实践应用的培训力度,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该加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力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确保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发挥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61-64.

[2]王天予.浅谈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34-35.

[3]闵玲燕.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6-97.

[4]喻硕.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5(3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