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应用,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新的特点,为此,主要研究“互联网+”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特点和影响,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信息资源,对高职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44-02
一、前言
“互联网+”时代,知识更为开放,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高职学生主要是从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行为、身心健康和学习态度等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更多
“互联网+”时代下,“媒体飞速发展,只要有自媒体信号覆盖的地方,信息就可以很快传播。”[1]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平台获取各种资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加平等化。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一系列互联网客户端的产生,如,QQ、微信、微博、MSN、网络论坛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和教育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邮件等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所想所得。教师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超越时空限制,时效性更强
“‘互联网+’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通过网络,学生能及时获取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打破了学生与外界相互隔离的状态,缩短与外部世界的距离,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2]“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模式、教育地点的多样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教育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并及时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更广泛的知识,获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学生受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这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三)教育方式创新促使教育理念更新
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让网络工具的使用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化。过去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个别约谈等方式进行,而“互联网+”时代下,除了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还可以借助QQ、微信等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无需面对面交谈,学生敢于畅所欲言。“互联网+”有效地利用自身的技术手段,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对高职学生“三观”的影响
“互联网是信息的宝库,具有共享性、快捷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学生获取了比课堂教学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3]“互联网+”已经深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不仅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与活力,也使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存在大量虚假信息、低俗信息和暴力信息,甚至存在一些有组织的网上恶意攻击和思想渗透行为。高职学生的“三观”还未完全成熟,故对网上繁杂的信息较难辨别出真假。互联网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容易造成高职学生道德观念迷失、民族感情弱化,甚至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等发生偏移。
(二)对高职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百度、搜狗等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QQ、微信、飞信、微博、陌陌等为学生提供了邮件收发、即时讯息、实时聊天、网上交友等便利。但是,部分学生借着互联网这座信息宝库,平时作业在网上抄袭完成,或者期末考试利用互联网作弊。并且,互联网以“人机交往”为载体,可以匿名使用,导致部分学生使用互联网时认为处于虚拟环境中,放松道德自律,利用互联网谩骂、诽谤、恶意攻击他人,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忽视社会公德,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三)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如今的高职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手机能帮助他们查询学习资料、解析疑惑难题,让他们保持与亲朋好友的密切联系,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和便利。但是,一部分学生过分依赖互联网,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态度也产生消极影响。由于手机已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校园网络信号基本是全方位覆盖的,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发微信、打游戏、看小说、看视频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成为典型的低头族,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高职学生身心未完全成熟,网络游戏的刺激性和娱乐性,对高职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近些年,网游、手游火遍中国,自控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沉迷于这些网络游戏,而他们往往学习态度比较懒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浑浑噩噩度日子。“网络的虚拟性会让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中,形成双重身份、人格,造成角色混乱与人格分裂,会产生逃避现实社会、人际关系冷漠、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4]
(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敬畏和钦佩的。但是,“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凭借着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介的掌握,他们不仅可以和老师同时获取信息资源,甚至比老师更早且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主动接受和掌握知识,能够成为信息的分享者和传播者,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面临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熟练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语
“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师生互动更多,超越时空限制、时效性更强,教育方式创新等特点,“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和道德行为等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利用好“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赤华.“互联网+”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7(2).
[2]于秋波.“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7(13).
[3]张晓荒.论网络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8).
[4]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