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例研修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改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与教研活动的本质区别:课例研修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
【关键词】主题;观察点;学习;实践;研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从走上中层领导的岗位,由于行政事务的增多,自觉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理论知识的匮乏让自己感觉作为教师的引路人渐渐吃力。在教研室精心安排下,有幸拜读了《怎样做课例研修》一书,使我对“课例研修”这个名词又有了再认识。
我认识到课例研修是使教师能够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中最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实效性。但是课堂教学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老师们只有不断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不那么容易,这时就需要团队的其他教师协助,通过反复的听课、磨课,最终定稿。教研组以一节课作为载体,共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在研讨过程中,有了思想的碰撞,智慧火花的生成。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這一点不由使我想起还在18小学时,我们每次的教研活动均有一个主题,鲁鑫老师作为沙区语文学科第一届骨干研修班的学员,通过一学期跟踪学习,对“课例研修”这一新理念深有感触,于是我们将“研究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借助文本补白,走进人物内心(课例研究)”确定为我们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鲁老师以《我为你骄傲》这一文本为例,为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文本解读。通过学习每位老师知道了在备课之前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打开书——读!读什么?1.了解课文说了什么;2.关注课文怎么说;3.探究课文为什么这样说;4.鼓励自己对课文说些什么;5.思索大家又会怎么说。备课过后又通过一次次的跟进,一次次填写量表,一次次的反思,教师团队的合作,总结出了三次跟进的感受,第一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她的亲身实践,教师们深知课例研修是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与理论学习、备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真实、扎实、充实。
课例研修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改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通过周而复始的过程来追求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实践、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同伴和专家间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突破自我,并在突破中提高自己。
读完此书,我对课例研修与教研活动的本质区别有了自己新的理解。课例研修不是单纯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较系统的听、评、改、再听、再评、再改的系统性研修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将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主题。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等。
(2)根据研修主题,制订系统的研修计划与安排。在学校组织一支高效的研修共同体,并且能够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
(3)根据不同的研修主题,制定每一主题的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4)根据研修主题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定期进行自学与组织学习相结合的研学,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5)不断反思,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并思考改进的方式和途径。
(6)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
(7)参加研修的成员全程参与研讨教案和课堂观摩;通过录音、视频的对比,分析出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做,学生该怎么学。
(8)通过课堂教学情景的不断回放,交流上课体验和观摩课堂教学的感受;分组进行讨论,找出问题,负责人撰写整改方案,并且经过二次上课,实践此方案的可行性。
(9)我们以一个问题点为中心,进行延伸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对策。
(10)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读《怎样做课例研修》后感受颇多,我觉得它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群体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是将理论的知识内化为自身实践经验的过程;它展现出来的是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如何将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进行整合。为我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平时所遇到的难题便迎刃而解,这些巧妙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要做好三点。首先要“上”好课,要用好课文,使学生深入到文本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享受视觉的洗礼,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有得,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第二要“听”好课,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捕捉到教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进行初步分析;第三要“评”好课。在和老师课后探讨过程中,和老师一起分析问题,并且商讨解决方法,遇到典型问题,可进行专题教研。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让学生会读、会写、会说,我想这个目标才是我们每个“语文人”一生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齐渝华.怎样做课例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