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词串,串起阅读教学的主线

2017-12-29 00:00:00张静
课外语文·上 2017年4期

【摘要】词串教学让教师的阅读教学主线清楚明晰,讓学生在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感受文中丰富的人物、事物、场景。灵动的词串如银丝,上连下缀,串起了语言河流中的颗颗珍珠,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广袤丰美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拥有了自主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串教学;主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词串是词儿的串联,被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张庆主编形象地誉为“北京的冰糖葫芦儿”。中高年级的课文都是围绕一定的主线来叙述的,为了生动和准确,使用了大量精彩、传神的词语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且这些词语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运用词语写作都是极有帮助的。一些有心的老师就巧妙地将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来组成词串引领课文的学习,使得阅读教学清楚明晰,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镜头一

《鸟语》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文中的词串组织教学,使得阅读教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组词串主题:喜爱鸟儿

导入后,出示第一组词串:

美丽矫健、呢喃软语、亲切啼叫、谈心聊天。

让学生自己读,小组合作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些鸟儿可真美!

师:哪里美?

生:外形美,声音美。

师: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再读读看。

师(课件展示鸟儿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看看这些美丽的鸟儿,谁再来读一读?

(师引导学生读好词句,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更明白了这些词语还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第二组词串主题:读懂鸟语

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出示第二组词串:

无拘无束、翩翩飞翔、希望安慰、增添乐趣。

“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这样分角色的朗读,学生们非常喜欢,也充分感受到鸟儿那无拘无束、欢畅自在的爽快。“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学生的朗读声中充满了喜悦、欢快。此刻他们仿佛也是一群无拘无束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欢叫,在枝头呼朋引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生活。鸟儿原来和我们人类一样,伙伴们亲密无间、亲人们心心相通。

宋代陆游有云:“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人身脉络是人的命脉,文章脉络是文章的生命线。若学生能抓住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就事半功倍。

从表面上看,课文中的一些好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如果将它们连缀成串以后,学生就会凭借一个个词所构建的框架伴随着诵读的语流,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并身临其境。以“词串”为桥梁,通过从重点句段中找一些关键的词语或教师自主构建词语,分析品味文本中的重点句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让阅读教学主线更清楚明了,在苏教版很多课文中都可以运用。

教学镜头二

特级教师潘文彬在执教《生命的林子》时,就巧妙地提取出文中的词串,“晨钟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喧喧嚷嚷 高僧济济”引领学生通过听词串、读词串、读句子、再读词串,感悟法门寺的名满天下,了解玄奘要离开法门寺的原因,体会玄奘决意离去的无奈,走进玄奘的内心世界。

师: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你能发现些什么?

师:同学们,在佛教盛行、寺院历历、僧侣如云的唐代,这名满天下的法门寺是许多僧侣心驰神往的地方,然而,身居法门寺的玄奘却决意辞别师父,离开法门寺,这是为什么呢?

生:文章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寺庙,水深龙多,集纳了天下的许多名僧”,这样的话,玄奘如果留在法门寺,要想超过他们,就必须要加倍努力。可是,他已经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了,却还不能超过他们,所以他想离开法门寺。

生:法门寺的法事应酬十分多,他想静下心来阅读经文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事要烦他。

生:第1自然段说,“玄奘想静思养神,潜心修身”“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从这里可以看出,玄奘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他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谈经论道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这使他心里感到很难过。

师: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与寺里的许多僧人差距还是这么大,怎能不心生烦恼呢?从交流中可以看出,玄奘此时心中的那些困惑和苦恼都是源自他身居在这样的一座法门寺。读词—(晨钟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喧喧嚷嚷 高僧济济)

“词串式”阅读教学建立在教师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品读与感悟为核心,巧妙地将词语组合起来形成词串,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重点突出,主线明晰,思路流畅。张庆老师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引导学生感悟,要整体感悟。课文掰得碎,(就会)把完美的课文打得七零八落。我奉献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找准文章的“领”,扣准文章的“睛”,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词串教学让教师的阅读教学主线清楚明晰,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感受文中丰富的人物、事物、场景,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广袤丰美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拥有了自主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