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能力提高,要想让学生在大草原上驰骋,就必须解开缰绳,摒弃束缚,以生为本,用多种渠道点燃学生的思维,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学生才能像马儿一样,自由驰骋,真正提高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走进一碧千里的绿毯,老舍先生说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因为草原的辽阔,让人自由自在,因为草原的辽阔,马儿才能肥壮强健,才能洒脱驰骋。草原是马儿的家,更是马儿的精神乐园。习作也正如这无边无际的草原,学生就好比自由奔跑的马儿,如果掌握了其中的方法,就能行文流水;如果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好比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为之着迷。
如何能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这座精神乐园,让那些新奇、充满着乐趣的事物在笔尖倾泻、流淌?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乐意执笔挥洒?摒弃束缚的枷锁,自由习作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方法,作文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
一、作文教学应以生为本
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教学应以生为本。然而,许多作文教学仍然停留于传统的 “师授模式”中,教师指定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必须遵循教师的框框模式,众多语文教师甚至在作文课上大行“满堂灌”的枯燥讲解之风。另外教师对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注不够,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以致于孩子的作文缺少童心童趣,甚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厌恶。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应努力呵护每一位儿童的心灵,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营造一个完全让孩子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間,使孩子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也真正为他、为大家描述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二、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实施呢?
(一)观察,观察,再观察,有更多素材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刻苦读书已被时代丢弃,信息化的社会必须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定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有直接性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看世间的这一本活书”“不要只将课堂内的书抱住”。走进大自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有更多的习作素材。
从古至今,文学大师的作品都离不开生活实际,离不开用心的体会与观察。法国文学家莫泊桑拜师福楼拜,几经波折,最后成功,秘诀就是融进生活,对生活中的一切进行细腻观察,反复观察。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习作5”,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内容为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题目自拟。我任教于山西昔阳的一个农村,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农村的朴实孩子,所以写作素材我画了一个圈,以学生们极其常见的枣树、梨树、苹果树、核桃树……北方特产为材料。在动笔之前,准备工作非常的重要,首先我抽出一堂课的时间,出示文中的例文,让学生自读,并讨论例文的写作思路,从而引出“观察”的重要性,学习观察的方法,即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知道观察要细腻与反复,如树枝、干、叶、花、果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做好测量和记录。其次给足时间让学生走进实际去体会观察。然后等学生都有了真实的素材,这篇习作训练就不成问
题了。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要给足时间安排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一切,小到芝麻绿豆,大到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积累习作原料。从而扫除学生怕习作的阴影,能够放开手脚去写。
(二)加强交流,查阅资料,丰富素材
“说”是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作文指导中,每次习作都要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一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所得分享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借鉴。二是把问题和困难展示出来,带着思考去提高,共同解决绊脚石。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时,一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但不能没有组织、没有条理、没有目的地漫天说。二在交流时,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要注意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有条理地生动具体描述。三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能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想象画面,再现情景,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三)训练灵活,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训练形式,它固然有着许多的优点,但长期如此,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从狭窄的单一命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那么,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就应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大胆写作文。如寒暑假中的作文,让学生自由命题,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亲身经历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有中心有内容,有结构有方法,有逻辑有情感,文句通畅就行。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力求做到命题新颖,适合学生的口味。记得上完《姥姥的剪纸》一课后,课后拓展练习,我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亲情之爱,学生们七嘴八舌,你争我抢的表达内心地感受,课后再下笔行文。因为没有规定体裁内容、结构和方法,结果甚佳。其中有几篇出乎我意料,有个女孩感情特别细腻,以诗篇来赞美母爱,内容亲切自然,舒服惬意,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另外习作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上,读书笔记、观后感、日记、手抄报、课文小练笔等都是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这样形式多样的作文训练更利于学生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总之,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能力提高,要想让学生在大草原上驰骋,就必须解开缰绳,摒弃束缚,以生为本,从多种渠道点燃学生的思维,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学生才能像马儿一样,自由驰骋,真正提高习作的能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