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汉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课程大纲更加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我国现在的汉语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但是对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却较少,这也是我国汉语教学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困境。本文将对我国初中汉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中汉语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在现代教学情景之下发生了重大改变,只有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成为自己思考的主体,才能真正将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根据多年的实践研究以及教学经验总结,笔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较多的感慨,并做出了一些基于实践状况的总结,以下将进行具体论述。
一、采用疑问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思维
初中生对于外界事物有了较高的认知能力,但是对于课堂约束力的信服程度仍然较低,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采取疑问教学,通过创设疑问情景,在教学课堂上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他们能够对这些教学内容产生疑惑感,并逐步地启发他们去自己探索该如何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主体,让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在课文《孔乙己》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梳理、教辅资料的整理、背课文来形成大体的认知,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别给他们分派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同学们对于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大体的认知,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愿意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众人穿着短褂长裤的时候,孔乙己却穿着长袍呢?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情景,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书中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对书本内容进行整理,让学生觉得学习就像寻宝藏一般,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将找到什么。这样永远藏着惊喜的课堂内容,才能真正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二、提倡自主发言,发挥学生潜能
学生是一个可塑性较强的群体,若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他们便能創造无限的惊喜。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积极倡导学生发言,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不断地让他们发挥想象,积极进行创新。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字词,而是通过语言学习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愿意表达,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然会对一些资料数据进行梳理、收集,来支撑自己的学习观点。那么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整理综合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都在不断地得到强化。《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与思想品质。若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书,他们很可能错过书中的信息,所以在课文学习的时候要让他们自己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才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学习的潜能也是无限的,而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正是教师需要做的。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除了在进行内容教学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发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不断地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潜力无限的个体,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解放学生束缚,拓展学习空间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被教师灌输着各种知识,然后再将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用于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便是好学生,反之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学生。这种将学生品质进行分类的情况并不适用于现代的素质教育,严格来说并没有所谓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别,只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各种学习的方法与思维都被束缚着,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解放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课上敢于发言,课下踊跃收集信息,课后还能够在不断的知识回味中复习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这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正确途径。所以,教师在对课堂进行掌控的时候,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畅所欲言,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巩固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将他们局限于课堂之内。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掌控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断地在意见表达中放飞自己的思维,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束缚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汉语教学课堂中,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课堂的发言权真正地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叶尔夏提·乌拉孜.初中汉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上旬刊),2016(1).
[2]高原.初中汉语教学研究性学习[J].中国科技投资,2016(2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