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既具有奠基性也兼具文学性,其不仅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夯实基础,同时也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为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就需保证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鉴此,本文立足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況,进而论述了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之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要素,虽然说教无定法,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而言,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并成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然而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依然沿袭着“师本位”的传统教学方法,自然也就难以达到上述目标。
(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
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学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是各不相同的,其不仅体现在某些硬件基础上,同时也体现在自然资源及人文环境上。而上述教学资源都是一线教师难以改变的事实,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首先不能被有限的教学资源所限制,同时也不能盲目地效仿以及照搬他人的教学经验,而是应该切实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合理整合资源、利用资源,从而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教学实效。
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倾囊相授”的讲解过程,同时也包含了学生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知识内化过程。诚然,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观接受都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疲态,久而久之自然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鉴于此,为有效增强教学实效,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思考、发问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则帮助学生解开疑惑,并引导学生踊跃参与教学,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有趣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学习。
譬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在教学实际中搜集有关的影视作品,通过直观化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此外,为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例如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最后所有的壮士都跳崖自尽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问题的牵引下,诸多学生都能够展开积极有效的思考,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有效发挥,久之便有助于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
(二)以读促写,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加强识字教育,以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学生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就应该辩证地审视二者的内在联系,将两类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采取“以读促写”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因为写作过程本身就是自身见闻感知与写作知识、技巧的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文字,而阅读恰好又是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措施之一,采取“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为增强教学实效,我们首先是需要加强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其接受新事物的平台,其次还需要促进读写教学的有效结合。
譬如我们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文章描写了赵州桥的风貌,如“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等。为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帮助其形成属于自身的体验、感受,让学生体会美、理解美,且助益于学生写作过程中表达美,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视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本知识,并拓宽其视野。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还需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并完成一篇描述自身环境的作文。如此一来,便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体潜能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譬如有的学生喜欢无拘无束地自主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加倾向于“从师学艺”,有的学生甚至喜欢通过提问进行学习,然而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诉求的不同,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本质需求,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其个体潜能,提升教学实效。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就应该广泛搜集学生的学习意见,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正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阐明了创新的重要性。诚然,“创新”在任何时代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创新也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旋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着重加强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学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认真分析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杜绝跟风开展不切实际的创新教育。例如,某些学校开展了以“话剧表演”为形式的创新教育,即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理解并通过表演去诠释课本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果部分学校并不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而盲目效仿,则容易适得其反。鉴于此,开展创新教育,需充分且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以此增强教学实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其个体潜能,最后通过实践教学及创新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