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拼音内容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没接触过拼音,在生活中又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这就使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因此,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如何寓教于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热情,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寓教于乐;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拼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并养成主动学习拼音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以兴趣为牵引,在实践教学中,大胆尝试多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在生活中学拼音,设计一系列的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拼音兴趣,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拼音。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拼音教学的规律,以趣味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为切入点,通过儿歌、游戏、活动等丰富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好拼音。
(一)编儿歌
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可简单、直接的将拼音学习内容转化为音乐智慧。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看着情境图来编儿歌,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快速学会拼音,又能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增强语感。例如在教学b p m f这课中,孩子们自编的儿歌有:爸爸带我爬山坡,迎着大风爬上坡,音响里面响广播,爱护花草不乱摸。这些利用情境图、字母形状或读音编的儿歌,既好记,又容易区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不仅更容易熟记和习得汉语拼音知识,还营造了一种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做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小学生的心智更习惯于在游戏中学习,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找伙伴”——声母和韵母找朋友,组成音节:4名学生拿声母卡片,4名学生拿韵母字母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学生拍手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台上学生迅速用手中的字母卡片组成音节,台下的学生也齐读组成的音节,学生兴趣盎然,对字母音节记得很牢。
(三)猜谜语
“看拼音猜谜语”不仅更容易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例如,猜猜我是谁,在教学复韵母时,让同学们猜猜单韵母ɑ和单韵母o组成的复韵母叫什么?利用嘴型的滑向教读。这样学生对于原本很难掌握的复韵母,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童话故事
汉语拼音对于小学生而言,看起来说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字符,可以通过教材中形象化的情境图,结合故事的编排和讲解来吸引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素材,通过故事教学,不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语言智慧,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充分发展。不仅老师编故事、讲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讲故事,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直观教学提高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是简单的文字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小学生比较喜欢生动直观、色彩鲜明的图画。因此,若将拼音符号形象化,转变为图案,学生的印象会更为深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把字母画出来。其实,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常识来教学。如拼音中的四声,就像我们坐汽车外出旅游观光一样,汽车在公路上直走是“—”,汽车上坡是“/”,汽车上坡又下坡“v”,汽车下坡是“\”。用这种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拼音,把枯燥的拼音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能很快地掌握拼音。
三、利用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拼音
思维导图现在被广泛运用,那如何将思维导图与拼音连起来呢?当学生们学习完所有韵母后,我们就用思维导图将24个韵母进行区分,用导图的形式将它们分成单韵母、复韵母、特殊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然后让学生读一个、区分一个,再在已区分的字母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分类识记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乐学善思。
四、作业布置要有创新
在学习拼音过程中,发现虽然上课学生都在努力地学,可到了课下有些同学还不能完全掌握拼读规则,这就需要老师在作业布置中多下一些功夫,如果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只是一些简单的抄抄写写,那就不能符合课标要求。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学会拼读,我们在家庭作业中逐渐减去了手写作业,而是根据每课设计了拼读练习题单,让学生下课去练习拼读,并且读会一个用笔划去一个,这点更增强了学生读的欲望,课下在教室里拿拼读表练习的同学越来越多,氛围良好。
五、借助手势、各种物品来摆拼音
在上课时,我还借助手势和学生一起来摆拼音,在这一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是很有创造力的,他们用手势摆出的拼音远远超过了备课时我的设想,各种手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开花,同学们敢于创新,能够摆出和老师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手势,真是百花齐放。不仅如此,在家中,他们能够用各种物品来摆拼音,有的用围棋,有的用线绳,有的用橡皮泥,还有的用家里的玩牌,更有拿自己的身体来摆的,同学们摆出来后家长统一给他们照相并上传到群里。说真的,看完后,我不仅为他们的创意鼓掌,还为他们有这样浓厚的学习拼音的兴趣而高兴。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对拼音重新定义,并不是在降低拼音的要求,而是告诉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办法,让本来就枯燥的拼音变得有趣起来,让孩子先有学习拼音的兴趣,再让他们掌握拼音,只要我们有这种寓教于乐的意识,就会让孩子慢慢地喜欢上拼音,知道拼音的重要性,从而为拼音学習增添色彩。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