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与习作分为两大板块,除了日常的习字背书,阅读和习作就成了最重要的能力。然而閱读与习作本就不可分割,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教学方法进行多元讨论,试从不同角度找出可实践的方式,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 性。
【关键词】互为一体;阅读;习作;有效性;互相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与习作的重要性在书面考试所占分值比重中已然体现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两个“读”“写”板块呢?又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彼此促进呢?
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不少卷面测试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于“阅读理解”这一块题目的分值把握并不足够,究其原因各有其说,或是“理解偏差”,或是“不能感同身受”,或是“不能结合背景理解故事”,等等。那么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呢?
第一,要求学生多多细读几遍。在考试之中,或许没有足够时间,那么就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相关章节的上下文内容。在平时,务必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的重要内容,不是要求学生记住内容,而是通过反复念诵,在无形中使文章的情绪感染学生。
第二,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发散思维,换位思考,联系自身。在阅读时让学生努力营造一个氛围将自身代入,老师可以主动提问学生,若是在文章的环境下自己会有什么反应,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在阅读时能够主动联系自我。
第三,老师应当积极备课,主动为学生科普课文背后的故事,当时作者的年龄、经历的故事以及文章背后更深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也可以在要求学生预习时主动去发掘课文背后的故事。学生在考试中应敏感细微,从字眼中发掘文章背景,从而更能领会文章。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技能
写作在大多数学生眼里都十分令人头疼,无话可写的问题十分严 重。如何避免学生写“流水账”呢?老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渐渐喜欢上写作,打消内心对于作文的厌恶心理呢?
crV2NLz/lrZV3eAXhAhRfQ==一方面,勤加练习不可避免。但是又如何在多多练习下仍旧保持学生的兴趣呢?我想作为老师应当多多探求不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练习,不一定强求学生一味学写“大而空”的主题,可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身边小事开始让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多多鼓励学生,用实际性的奖励活动激励学生勤练文笔并激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整合学生的优秀习作,表彰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彼此习作有何优点或是缺点等。总之,就是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应当给予其充分的展现机会,从而让学生喜欢上习作。
三、如何将阅读与习作完美结合
随着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基础变得十分牢固。而阅读与习作本就不可分割,如何将这两种能力合二为一做到“1+1>2”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正是本文最为重要的论点。
(一)“读”到深处而自作
在有了大量的阅读经历之后,学生开始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了解作者在写作时候的心况境遇,而渐渐学会见景生情、睹物思人。所谓“唱而优则演”,原本阅读与习作就不可分割,那么从阅读到习作更是合情合理。
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小学年纪的学生做到这种转变呢?在学生做到大量阅读之后心中必然有所领悟,在阅读文章之后立即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一种方法,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在阅读文章之后联系自身情况而写的故事,不必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这份天马行空正是成人文章所匮乏的宝贵精神。
(二)习作更需词汇“匠”
学生开始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流水记账”、词不达意、读之无味甚至出现抄袭复制等,老师应当如何纠正这一问题呢?
实际上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学生阅读量过少,脑中词汇匮乏,不能做到更好地排句遣字。作为老师,应当主动弥补学生这一问题,推荐适宜的阅读刊物,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后做成自己的摘抄本,或是可以让学生仿写经典名句。要让文章精简有力,大量的阅读正是写作的基础,唯有见过山川河水,才能写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另一个问题就是抄袭复制,这一点需要老师严苛纠正,绝对不能在学生年幼时就养成这种好逸恶劳的习性。这不仅是“懒惰”问题,更是学生人格完善的问题,不懂得尊重他人作品,为了方便或是奖励而欺骗他人是不诚实不可取的。老师务必警醒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让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章,心怀虔诚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四、结语
阅读与习作本为一体。想要将两者完美结合,一方面需要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习作技能的提升,唯有两者做到更好,才能更好地融合实现“1+1>2”的效果。作为老师,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阅读与习作,还是从中领会人生道理成为更好的人才,老师都应当成为学生前行的路灯。
参考文献
[1]陈寿宗.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施玲英.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