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学习古诗词对学生渗透德育和美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成为知识与能力、素养兼优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关键词】古诗词;中学生;品德教育;美德教育;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是用来传授知识,更应该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这里的“强”不仅指身体的强壮、知识的渊博,还包括道德品质的优秀和审美素质的提升。语文课本中那么多富有人生哲理、充满美感的古诗词,任何一篇拿出来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教育素材。古诗词用简约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深深的思念、爱国的情怀、边塞的风情、怀才不遇……如果能利用这些名句对学生渗透德育和美育,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很好的途径,这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让他们成为知识与能力、素养兼优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一、德育方面
首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少年强则国强”。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就是铮铮的爱国誓言。古代的仁人志士或征战沙场或忧国伤时,他们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留下的优秀的爱国诗篇鞭策着后世之人。
《管子·牧民》中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有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伟大诗人屈原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诗人由自己的身世遭遇而想到百姓的艰难。《礼记·儒行》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着同样的精神境界:一心为国,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爱国诗人杜甫留下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诗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心系百姓,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社会的洞悉,还有他的“三吏”“三别”。这些诗篇正因为有了如此浓重的爱国情怀,才有了传唱千年的价值与魅力,
其次,品德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多种优秀的品质,中华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挖掘并学习。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叹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不会为外界的诱惑和势力改变自己的高贵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身处泥潭也不能被污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告诉我们,不能失去应有的骨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的是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到达更远的远方。
这些名言警句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闪动着古代文人的智慧与优秀品质的光芒,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让学生去鉴赏整理这些诗词,不仅有利于他们受到精神上的熏陶,还可以借此掌握大量优秀的作文素材!
二、美育方面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中国古诗词是进行审美教育很好的素材,有《诗经》的回环复沓之美,有《古诗十九首》的淳朴率真之美,有唐诗的豪放壮阔之美,有宋词的含蓄委婉之美......同时,这些美丽的诗词中,包含了人性的美丽、自然风物的优美、凌云壮志的豪情美......
意象美。古诗词怎么能够用有限的词语写出那么深刻而宽厚的含义呢?很大程度上就使用了意象,意象,就是包含了作者情感的物象。“月”這一意象,是古诗词中很常见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美丽的月的形象。从“举头望明月”的游子思乡,到“月满西楼”的惆怅思妇,再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月亮给了我们无数美的想象。“水”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含义丰富,一层层美好的寓意就像一波波的浪涛向我们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豪放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间就像那奔腾的黄河水一去不复回,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婉约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尽的愁就像那春水一样连绵不休。
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首诗,有没有诗味,主要看意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苍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闲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明丽清新,“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淡雅朦胧。
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去欣赏美、品味美、发现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加完善其价值观,成为多方位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三、方法指导
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读诗词储备和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古诗词的德育和美育。教师可以把精心选取的古诗词打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形成每天诵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可以开诗词鉴赏课,让学生相互交流读诗心得;可以举行诗词朗诵大会,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词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感受诗词良好的美的熏陶;可以举行诗词大会,以比赛带动鉴赏,让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更大的爱好和动力,古人有“流觞曲水”“飞花令”,今有诗词大会,我们也可以很诗意;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不仅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且还可以借助画面、音乐、剧情等多种方式鉴赏古诗词并以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一个老师,让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成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智商情商兼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编辑:龙贤东)